作者:马丁
> 数字黄金的稀缺神话背后,是无数永远无法唤醒的财富
2017年寒冬,英国程序员詹姆斯·豪厄尔斯(James Howells)跪在纽波特市的垃圾填埋场边缘,试图说服市政府允许他挖掘一个被误扔的硬盘——里面存放着7500枚比特币的私钥,当时比特币价格约1.9万美元,这笔财富价值1.4亿美元,而市政府以“破坏环境”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八年后的今天,随着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这笔资产已膨胀至8.5亿美元,但硬盘仍在数十万吨垃圾之下腐烂。豪厄尔斯的悲剧并非孤例:
• 美国程序员忘记价值2亿美元比特币的密码,仅剩两次试错机会;
• 早期矿工因硬盘损坏丢失2009年挖出的5000枚比特币;
• Mt.Gox交易所被盗85万枚比特币中,仍有65万枚下落不明。
在2025年初夏,一个沉寂了15年的比特币钱包突然苏醒,将价值5000万美元的比特币转移到了交易平台,这个自2010年就进入休眠状态的钱包重见天日,在区块链世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然而这样的“复活”只是极少数案例,根据区块链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研究,绝大多数长期休眠的比特币钱包将永远沉睡,它们的私钥早已被遗忘或销毁,里面的比特币成为区块链上无法开启的数字宝箱。
一、 消失的比特币:触目惊心的数据
截至2025年8月,比特币最大供应量2100万枚中究竟有多少已经永久丢失?
1、核心数据范围
•287万–379万枚(占已开采量的17%–23%)
基于Chainalysis 2025年7月的研究,通过区块链交易活动、币龄及地址休眠状态分析得出,涵盖早期挖矿丢失、私钥遗忘等场景。
•230万–320万枚(占总量11%–15%)
另一项链上研究按三类丢失类型细分:中本聪币(110万枚)、7年以上未动地址(180万–240万枚)、错误发送至黑洞地址(约10万枚)。
•超600万枚(占已开采量30%以上)
Cane Island 2025年6月报告称,若计入私钥丢失、硬件损毁及无继承者等情况,丢失量可能更高,并预测2025年9月将突破700万枚。
2、实际流通量影响
•已开采量:1988万枚(占比94.66%)
• 剩余未挖量:112万枚(5.34%)
• 永久丢失量:287万~379万枚(占流通量17%-23%)
• 实际流通量:仅1600万~1700万枚
最新研究显示,超过600万枚比特币要么永久丢失,要么处于高度缺乏流动性的状态,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比特币供应实际上已退出市场流通。
二、比特币为何会“消失”?
比特币丢失的本质是私钥访问权限的永久丧失,不同于传统银行账户可以通过身份验证找回密码,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决定了:私钥丢失,资金也就永远丢失。
1、早期采用者成为重灾区(2009-2013年):
•当时比特币价值微乎其微(1BTC不到一美分),用户缺乏安全存储意识
•将私钥存储在文本文件、电子邮件等易失性媒介中
•设备报废或纸钱包随意丢弃
•著名的案例:James Howells不小心丢弃了存有8000枚比特币私钥的硬盘,如今价值近9亿美元
2、现代丢失案例依然存在:
•硬件钱包故障且没有备份
•误将资产发送到错误链上(如BTC发送到ETH地址)
•私钥继承规划缺失,持有者离世后无人知晓
3、丢失原因分类
4、 沉睡的巨鲸钱包
约175万个十年未活跃钱包持有179万枚比特币(价值超1210亿美元),其中99%钱包余额不足50枚,多为早期用户遗忘。
比特币匿名创始人中本聪的持币状况一直是加密领域最引人入胜的谜题。据估计,中本聪在比特币网络初期挖矿获得了约110万枚比特币。
这些比特币自2010年以来从未移动过,创造了区块链历史上最持久的休眠纪录,业内普遍认为这些比特币可能已经永久丢失——无论是由于私钥意外丢失还是创始人有意封存。
按当前价格计算,这笔财富价值超过1200亿美元,如果某天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中本聪比特币发生转移,整个加密货币市场都将经历一场地震。
三、减半效应:稀缺性再升级
2024年5月,比特币成功完成第四次区块奖励减半,矿工区块奖励由6.25枚BTC降至3.125枚,这一机制使比特币年通胀率从约1.7%降至0.85%,正式进入更稀缺的新周期。
减半后,每日新增比特币仅450枚,稀缺性堪比黄金,与此同时比特币的“丢失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在持续:
•早期高损失率(2009-2013年)后,现代钱包技术已大幅改进
•人类错误依然不可避免:私钥丢失、备份遗忘、硬件故障等
•代际传承问题显现:早期持有者离世导致部分比特币永久“沉没”
历史数据显示,前三次减半(2012年、2016年和2020年)均伴随着显著的价格上涨周期,稀缺性增加是比特币价值存储属性的核心支撑。
比特币的“绝对稀缺”因此强化:
1. 存量-产量比(S2F)飙升
丢失量相当于三次减半效应:若按379万枚丢失计算,实际稀缺度比理论值高22.7%。
2. 链上数据“失真”的机遇
传统分析模型因大量币沉睡失效,但新工具如2年滚动MVRV-Z评分更精准捕捉活跃供应波动,2025年该指标显示流通盘稀缺性达历史峰值。
3. 数字黄金的终极逻辑
相比黄金年增2% 的供应量,比特币因丢失实际进入通缩状态。Bitwise报告指出:2025年机构争夺的不仅是比特币,而是“无法再造的区块链创世区块资产”。
四、新生态与稀缺性的碰撞
比特币生态的创新也在重塑其稀缺性特征,2023年出现的BRC-20代币标准,基于比特币序数(Ordinal)技术,允许在单个“聪”(比特币最小单位)上刻录数据,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
这一创新带来了双重影响:
•积极面:拓展了比特币“数字黄金”的概念,实现代币化,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
•挑战面:引发比特币网络交易激增,推高交易费用,加剧区块空间竞争
BRC-20的繁荣进一步凸显了比特币主网作为稀缺数字空间的地位,随着比特币Layer2解决方案(如闪电网络、Stacks)的发展,主链上的每一个字节都变得更加珍贵。
1、稀缺性:比特币的价值基石
比特币丢失和减半共同创造的稀缺性,为其“数字黄金”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
2、永久性供应减少:
•丢失的比特币相当于永久性销毁,不可逆转地减少总流通量
•不同于持币者(HODLers)可能在未来出售,丢失的比特币永远不会重返市场
3、市场动态影响:
•可用供应减少,在需求稳定或增长情况下推高价值
•减少市场抛压,降低大规模清算导致的闪崩风险
4、心理价值强化:
•丢失的故事强化了比特币的“数字宝藏”叙事
•投资者为可获取的比特币赋予更高内在价值
比特币的稀缺性是其设计的核心特征,而丢失的比特币无意中放大了这一特征,随着时间推移,比特币正变得比其设计者预想的更加稀缺。
沉睡的财富,流动的价值
截至2025年中期,比特币网络中超过75%的供应量由长期持有者(LTH)控制,显示出强烈的“囤币”共识。加上数百万枚永久丢失的比特币,实际流通量仅占总量的小部分。
贝莱德、富达等机构通过比特币现货ETF持续增持,目前这些ETF已持有超过136万枚比特币,机构资金的涌入进一步收紧了可用供应。
这些沉睡的比特币宝藏,虽然对原所有者而言是巨大损失,却无意中强化了整个网络的价值主张,每一枚永久丢失的比特币,都在增加现存比特币的稀缺性溢价,比特币的代码库中,意外地写入了一个永恒通缩的故事。
在比特币迈向2140年全流通的旅程中,丢失的比特币将成为区块链上永恒的数字纪念碑,默默讲述着技术创新与人类疏忽交织的复杂历史,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在数字资产的世界里,安全保管不仅是选择,更是一种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