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ChandlerZ,Foresight News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曾数次重新定义计算机的形态。
从上世纪中叶为火箭导航而生的庞大计算机,到 IBM 将大型机推向企业,再到微软与苹果让个人电脑进入千家万户,随后智能手机让计算机塞进了每个人的口袋。
每一次算力的跃迁,都重塑了人和世界的连接方式。
2013 年,19 岁的 Vitalik Buterin 在玩《魔兽世界》时,因为暴雪随意削弱了术士的技能,第一次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在数字世界里,谁来保证规则不被随意改写?
如果有一台不属于任何公司、不受单一权力控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 「世界计算机」,它能否成为下一次计算形态的起点?
2015 年 7 月 30 日,柏林一间小办公室,数十名年轻开发者盯着区块计数器,当数字跳到 1028201 的那一刻,以太坊主网自动启动。
Vitalik 回忆:「我们都坐在那里等待,然后它终于到了这个数字,大约半分钟后开始生成区块。」
那一刻,世界计算机的火种被点燃。
起点与火种
以太坊在当时只有不到一百名开发者。它第一次将智能合约嵌入区块链,提供了图灵完备的舞台,让区块链不再只是记账工具,而是一台可以运行程序的世界级公共计算机。
很快,这台新生的世界计算机经历了严峻考验。
2016 年 6 月,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The DAO」发生重大安全事件,黑客利用智能合约漏洞卷走约 5000 万~ 6000 万美元的以太币。社区围绕是否「回滚历史」展开激烈讨论,最终选择硬分叉,救回资产,也由此分裂出另一条链 —— 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
这一事件让世界计算机的治理问题被首次摆上台面:要坚持不可篡改,还是要修正错误以保护用户?
2017 年至 2018 年的 ICO 浪潮将以太坊推上高潮,无数项目通过以太坊发行代币,募资总额数十亿美元,推动 ETH 价格一度飙升。但随之而来的泡沫破裂使以太坊进入低谷,ETH 价格在 2018 年底较高点跌去逾九成,网络拥堵和高额手续费饱受诟病。那一时期,CryptoKitties 的火爆甚至让主网拥堵到几乎停摆,这台世界计算机第一次暴露出算力不足的局限。
为应对性能瓶颈,以太坊社区早在 2015 年起即研究链上分片方案,试图通过拆分节点验证负荷来提高吞吐量。但分片技术实现复杂,进展缓慢。与此同时,开发者也探索链下扩容路径,从早期的状态通道、Plasma 到 2019 年兴起的 Rollup 方案。Rollup 通过将大量交易打包提交主链验证,显著提升处理能力,但需要主网提供充足的数据可用性支持。幸运的是,到 2019 年前后,以太坊在数据可用性(Data Availability)领域取得突破,解决了大规模数据验证的问题。
此后,以太坊逐步形成「主网安全、二层执行」的扩展路线,世界计算机开始拆解成多层协作的系统。
随后的几年里,DeFi 在以太坊上爆发,去中心化借贷、交易、衍生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NFT 热潮把数字艺术推向主流,Beeple 的作品在佳士得拍出 6900 万美元。虽然网络繁荣伴随着手续费居高不下的问题,但以太坊通过改进协议开始回应。2021 年 8 月,EIP-1559 升级实施了基础手续费燃烧机制,将每笔交易的基础费以 ETH 销毁,从而在高需求时期减少通胀压力。这一改革在 2021-2022 年牛市中使 ETH 出现过短暂净通缩,带动其价格到了接近 4900 美元的历史高点。
2022 年 9 月 15 日,The Merge 完成,世界计算机的核心能源从耗电巨大的 PoW 切换为 PoS,能耗降低 99%,新发行率减少 90%,ETH 持有者开始通过质押参与网络,这台世界计算机的能源系统被彻底更换。
合并后一年的数据显示,以太坊净供应量已减少约 30 万枚 ETH,相比 PoW 机制下原本应增发的数量形成明显反差,这一通缩特性强化了市场对 ETH 稀缺性的预期。
历经上述变革,到 2023 年底,以太坊主网性能和经济机制都有所改善,但也出现新的挑战。为降低费用并鼓励 Rollup 发展,以太坊在 2024 年 3 月实施了「Dencun」 升级(Deneb + Cancun),引入 EIP-4844 即所谓 Proto-Danksharding 技术。该改进增加了特殊的「数据 blob」 交易,供 Rollup 提交批量交易数据使用。由于 blob 数据只短暂存储,成本远低于普通调用数据,从而使二层网络向主网提交数据的费用大幅下降。Dencun 的成功上线,标志着 Rollup 成本大幅下降,世界计算机向分片目标再进一步。
十年过去,这台世界计算机已经从白皮书中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中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
然而,在灯火通明的节点背后,新的困境悄然出现……
中年的迷雾
进入 2024-2025 年,以太坊面临的困境集中显现。
Layer2 分流效应显著
以太坊近年来拥抱的 Rollup 中心路线在缓解主链压力的同时,也使大量交易和价值停留在二层网络上,未能回流主网。渣打银行在 2025 年初的一份报告中直言,二层网络的兴起让以太坊主链的价值捕获遭到侵蚀。该报告估算,光是 Coinbase 推出的 Base 这一条领先的以太坊二层,就「拿走」 了约 500 亿美元的以太坊生态市值。
原本可能在主网上进行的交易和应用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 L2,主网的交易费收入和链上活动随之减少。这一趋势在 Dencun 升级后更加明显,EIP-4844 为 Rollup 大量降低了向主网提交数据的费用,进一步提高了 L2 分担交易的吸引力。近些年 Arbitrum、Optimism 等 Rollup 的日交易笔数多次与甚至超过主链,正验证了「以太坊把交易执行外包出去」 的图景。
换言之,世界计算机的零件在外部高效运转,但主机的价值捕获能力被侵蚀。
外部公链的竞争愈发激烈
由于以太坊早期存在性能和费用短板,不少竞争者试图提供更快更廉价的替代方案。
比如主打高吞吐的 Solana 吸引着大量开发者,本轮牛市多数新兴项目和 MEME 项目主要就是在布局在 Solana 上;又如在稳定币领域,波场凭借接近零手续费的传输优势,承载了 USDT 等主流稳定币的巨量发行和转账。Tron 链上流通的 USDT 现已超过 800 亿枚,规模上超越以太坊成为最大的稳定币网络,周转交易额也远高于以太坊。这意味着在稳定币这一关键赛道上,以太坊拱手让出了主导地位。
不仅如此,BNB Smart Chain 等公链也分食了部分 GameFi、山寨币交易等流量。尽管以太坊依然是 DeFi 协议数量和 TVL 最大的生态,截至 2025 年 7 月约占据全行业 56% 的 DeFi 活动,但不可否认,多链并存格局下,以太坊的相对统治力较巅峰时期已有下降。
治理和安全的隐忧
向 PoS 转型后,质押集中化的问题引发社区担忧。按规则,参与以太坊网络验证需要质押 32 ETH 门槛,这促使散户通过质押池或交易所委托的方式参与,进而形成少数大型质押服务商主导的局面。最大的去中心化质押池 Lido 曾一度占据全网超过 32% 的质押市场份额。随着更多竞争者加入,Lido 占比略降至约 25%,但依然遥遥领先于排名其后的币安(约 8.3%)、Coinbase(约 6.9%)等实体。社区普遍忧虑,若任何单一实体持有超过 1 / 3 的验证权重,将可能影响区块共识甚至网络安全。
Vitalik 就曾呼吁,应透过手续费率限制单一验证实体的占比,例如压在 15% 以下。然而在 2022 年 Lido 治理投票中,关于设置自限上限的提案被超过 99% 的票数否决。目前,根据 Dune 数据,以太坊网络约有超过 112 万名验证者、总计逾 3611 万枚 ETH 参与质押,质押 ETH 占总供应量的 29.17%。如何在不牺牲网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质押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基金会角色备受争议
多年来,基金会在生态资助、资金管理方面被指缺乏透明,社区时常质疑其在 ETH 高点出售持仓、缺乏公开解释。在部分早期开发者看来,基金会的「无为而治」让生态分裂和叙事混乱不断积累,治理体系难以形成有效引导。
与此同时,意见领袖的声音逐渐淡出。Vitalik 和几位早期开发者仍拥有极大影响力,却很少再就关键方向做出明确表态。他们选择克制,避免左右市场情绪,也避免介入治理争议。长期看来,这种克制带来了另一种真空:社区缺少共识凝聚,没有人愿意承担决策责任,许多提案缺少推动者。开放性讨论减少,技术路线和生态战略更多转为闭门研讨。
缺乏清晰的舵手,世界计算机虽然运转着,却少了前进的方向感。
应用层的空白与不尽如人意的市场表现
如果以太坊希望成为链上的世界计算机,它的价值不应仅停留在提供算力和安全的底层,而在于能否承载源源不断的新应用、新体验,让开发者和用户看到想象力的边界被不断突破。
但走过十年,真正被市场验证、规模化成功的应用,依旧只有 DeFi 和 NFT。在那之后,应用层却显得沉寂。
曾被寄予厚望的社交、游戏、身份、DAO 等方向,至今未能跑出足以媲美 DeFi 与 NFT 的现象级产品。
Friend.tech、Lens 等 Web3 社交一度爆红,却很快热度消退,留存率极低;链上游戏一度话题频出,却多数停留在简单的代币经济试验,难以进入主流;去中心化身份和 DAO 治理,仍更多停留在技术探索和小范围实验。
链上数据印证了这种缺失。2025 年 7 月,以太坊网络每日销毁的 ETH 数量一度不足 50 枚,连续创历史新低,相比 2021 年狂热时期日均近千枚的销毁量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同期 7 日平均活跃地址数降至约 56.6 万,甚至未创出 2024 年 3 月以来的高点;每日新增地址数为 12 万个左右,月度链上交易笔数约在 3500 至 4000 万笔的水平。
对于一台自诩世界计算机的网络来说,这意味着缺少能够点燃新一轮大规模应用浪潮的火花。
以太坊拥有全行业最庞大的开发者群体,技术储备并不匮乏,但至今仍未找到那个能够让数千万新用户涌入、改变使用习惯的杀手级应用。十年之后,这台机器依然强大,却还在寻找自己的下一次 任务。
这种应用层的停滞,也折射在市场表现上。ETH 在 2021 年 11 月曾接近 4900 美元的历史高点,但此后多年未再突破。合并、费制改革等技术利好带来的提振有限,2022 至 2024 年的价格走势持续落后于比特币、Solana 乃至 BNB。进入 2025 年,其他加密资产频频刷新纪录,而 ETH 价格仍在 3000 美元出头徘徊,4 月份 ETH / BTC 比例甚至一度跌破 0.02,创下多年低点。曾经被视为智能合约领域燃料的 ETH,在市场中的财富效应正在减退。
近期,上市公司和机构的战略性配置为 ETH 带来了一些支撑。Sharplink Gaming 和 BitMine 等公司公开披露了财库策略,发行可转债、优先股、市价发行等产品,用筹得资金增持 ETH。与比特币不同,ETH 可以通过质押和再质押带来协议层收益,成为企业财库中「带息」 的数字资产,这种原生收益特性让它具备一定吸引力。数周内,ETH 价格从低点回升至 3600 美元以上区间。
但也有分析指出,这轮回暖更多来自资金面的主动配置,链上生态本身并未出现显著跃升,价格的反弹并非伴随开发者创新和用户涌入,而更像是市场资金寻找标的时的权宜之选。
技术的进步和机构的入场,无法替代真正能改变用户习惯、释放新需求的应用。
十年后的以太坊,依然需要回答那个最初的问题:作为世界计算机,它究竟要运行什么样的程序,才能再次点燃全球的想象力。
未尽之路,下一个十年的方向
面对内外交困的中年考验,以太坊能否走出低谷,取决于技术和生态能否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技术:让世界计算机更快、更统一
社区已经绘制了后合并时代的升级蓝图。
Vitalik 在其文章《以太坊可能的未来:The Surge》中阐述,下一个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在保持 L1 去中心化和稳健性的前提下,将主网与二层网络的整体吞吐能力提升到每秒十万笔交易;同时确保至少部分 L2 能完整继承以太坊的核心特质(去信任、开放、抗审查);并让整个网络的体验更像一个统一的生态,而不是 34 个割裂的区块链。这意味着未来跨 L1/L2 转账、资金流转、应用切换将变得像单链内操作一样简洁。
2024 年的 EIP-4844 只是起点,后续还将引入数据采样和压缩技术。
随着 ZK - SNARK、ZK - STARK 等零知识证明技术的成熟,性能瓶颈有望被突破,过去外溢到其他公链和 L2 的用户或许会重新回流。
治理与经济:主链如何重获价值
不仅是性能,以太坊还在思考如何让世界计算机的核心继续捕获价值。
2025 年 7 月,以太坊基金会启动了被称为「生态系统发展的未来」的新架构改革,尝试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引导生态发展的舵手。基金会提出两大长期目标,一是最大化直接或间接使用以太坊并受益于其底层价值观的人数,二是提升技术与社会基础设施的韧性。
为此,基金会重组为围绕 「加速、放大、支持、长期疏通」 的四大支柱,重组内部团队,设立企业关系、开发者成长、应用程序支持和创始人支持等模块,并强化团队的内容和叙事,提升社区凝聚力。
基金会还承诺提高透明度,强调更具针对性的公共产品资助,推出 Launchpad 支持治理和可持续运营,同时下调运营支出比例并设立约 2.5 年的资金缓冲。
外界普遍将这一系列动作视作基金会应对无为而治批评的实质调整,也被视作对其未来十年的一次加油。
在社区讨论中,还出现了新的设想:是否能从 Layer2 的繁荣中抽取一部分收益?或者优化协议费和 MEV 分配机制,让主链在 Rollup 时代也能分享成长红利。这些方案仍在探索,但折射出一种普遍的担忧 —— 如果不主动调整,主链可能退化为单纯的清算层,价值与活力被不断稀释。
站在十字路口寻找新的火花
技术和资金并不足够。
过去每一轮以太坊的高潮,都是新应用、新叙事点燃的。而现在,整个区块链行业都处在一个创新沉寂期,缺乏现象级的突破。
或许区块链本身也需要进行自我革命,在社交、身份、AI 等领域催生新的叙事与应用。也有人认为,下一轮突破或许来自外部生态的冲击。
Vitalik 曾在《以太坊的下一个十年》演讲时进一步提醒,以太坊的开发者不应只是复制 Web2,而要面向未来的交互形态,包括可穿戴设备、AR、脑机接口和本地 AI,将这些新入口纳入 Web3 的设计视野。
回顾过去十年,以太坊依然拥有业内最庞大的开发者社区、最丰富的应用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但它正面临瓶颈、竞争与新生的交错时刻。
正如 Vitalik 所说:「以太坊的过去十年是我们专注于理论的十年。未来十年,我们必须改变焦点,思考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在他看来,下一代应用不仅要具备不同的功能,还需要能保留共有的价值观,同时,这些应用程序还必须足够好用,能够吸引那些尚未进入加密领域的人。
世界计算机,十年之痒。它并未停止运转,只是在寻找新的方向。
下一个十年,属于它,也属于每一个仍然相信这个梦想的人。
但正如 Vitalik 所言,「每一个在以太坊社区中发声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共同建设未来的进程中。」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