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PayPal、三星注资,Kite AI如何为AI代理经济构建区块链底层?

CN
PANews
關注
3 小時前

作者:Zen,PANews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购物与支付方式正在被重塑。

今年4月,Visa 推出 Visa Intelligent Commerce,借助 AI 打通“从搜索到购买”的场景,并与 Anthropic、微软、Mistral AI、Stripe 等行业领先企业合作,旨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个性化且安全的 AI 商务。

上个月,谷歌又宣布面向基础服务任务的新型 AI 代理——其设计涵盖餐厅预订,并将逐步扩展到本地服务预约与活动票务。

如今,传统巨头竞相布局,争夺将 AI 代理打造为下一代主流用户界面的先机,触角也延伸至区块链与加密货币领域。本月初,Kite 宣布完成 1,800 万美元融资,累计融资达3300万美元。该项目为代理经济构建信任交易层,使代理能够独立进行交易、协调和运营。平台旨在为自主代理提供加密身份、可编程权限以及稳定币支付的原生访问权限。

而与多数 Web3 项目不同的是,其投资方中有多家传统产业的重量级机构——领投为 PayPal Ventures 与 General Catalyst,参投包括三星、8VC 与 SBI等。那么,这么多家头部机构为何选中Kite?

为AI代理打造原生的经济基础设施

目前大多数自主代理仍部署在中心化平台上,这类平台的设计与优化以人为操作为核心。虽在使用便捷性上占优,但却迫使代理依赖那些有时脆弱的身份验证、授权与结算流程,因而带来效率瓶颈与系统性风险。

理论上,现有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比传统支付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不可篡改的日志、加密证明和可复制的智能合约逻辑。此外,基于区块链的支付还可以消除中介机构,并实现跨境小额支付。

然而,传统区块链与Web2 同样以人类用户为中心,缺乏针对自主智能体的原生身份和信任机制。在传统基础设施中,AI 智能体往往“借用”人类用户的身份来运行,导致身份碎片化和安全隐患(M×N 验证迷宫)。此外,主流公链按区块处理交易的离散节奏,不适合连续的智能体交互,且在低价值交易中,手续费可能高得让人难以承受,这些都不利于 AI 智能体的高频、低价值微交易。

这便是 Kite 创建专用 L1 区块网络的原因,它把AI 代理设想为 Web3 生态系统中一个新的用户类别,旨在支持具有可编程信任和 AI 兼容性能的自主代理,将身份、支付、行为验证等功能做成一个统一且可组合的协议层。通过为智能代理打造一整套原生的经济基础设施,让代理商务得以规模化、安全地运行。

Kite 团队认为,未来人们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方式,将从人直接操作转向自主 AI 代理代表人操作。这些代理会替人搜信息、比价、下单、签合同、管理订阅等,成为“新的用户界面”。要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把数据做成结构化且可验证的形式,下一步则是为这些代理量身打造原生的身份、信任与可编程支付机制。

从分析平台转型,3300万美元融资打造AI“梦之队”

实际上,Kite并非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自主代理的基础设施。Kite的前身为Zettablock,那时其将自己定位为“机构级” Web3索引和分析平台,为 Sui、Polygon、Chainlink、EigenLayer 等多个网络提供过大规模实时数据支持。

而AI的迅猛发展,以及创始团队成员兼具区块链和 AI 领域的从业经历与行业背景,让他们看到了转型Web3 AI赛道的机会。

Kite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Chi Zhang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机器学习 /AI(统计学) 博士学位和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在 Databricks 领导数据工程产品开发,在 dotData 担任首席 AI 专家。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Scott Shi 兼任Kite CTO一职,其曾在 Uber 构建实时 AI 基础设施,并担任过Salesforce Einstein AI 团队的早期工程师。

图左为Scott Shi,图右为Chi Zhang

两位核心成员合计拥有数十项 AI 和区块链相关专利及顶会论文。团队的其他成员也大多来自 Uber、Databricks、Salesforce、NEAR 等公司,拥有斯坦福、MIT、东京大学等名校背景,在区块链协议工程和大数据系统方面经验丰富。

本月初,Kite 宣布完成 1800 万美元 A 轮融资,该轮由 PayPal Ventures 和 General Catalyst 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 8VC、Samsung Next、SBI US Gateway Fund、淡马锡风险投资部门Vertex Ventures、Hashed、HashKey、Avalanche 基金会、LayerZero、Animoca Brands 等机构。这轮融资后,Kite 累计融资规模达到 3300 万美元。资金将用于扩展智能体交易平台,增强 AI 智能体在链上以稳定币进行大规模微支付的能力。

PayPal Ventures 评价 Kite 是“首个为智能体经济量身打造的基础设施”,指出稳定币和毫秒级结算是 AI 智能体系统的关键技术缺口,Kite 在这一点上构建了重要桥梁。此外,Kite 与 PayPal、Shopify 等平台合作,正处于试点阶段,使商家可以通过 Kite 的 Agent 应用商店接入智能体系统。

模块化架构与Kite AIR

Kite 的技术架构高度模块化,主要聚焦于满足 AI 智能体的需求。其基础层是一条 EVM 兼容的 Layer-1 链,Kite 官网当前对外展示的性能口径为“1 秒平均出块、近乎零费” 。

该网络底层运行环境为定制的 KiteVM,并采用新型共识机制 “归因式智能”(Proof of Attributed Intelligence,PoAI)。PoAI 共识结合了股权证明(PoS)和归因机制,能够在节点验证区块的同时,对执行任务的模型和数据贡献进行透明归因与奖励。这意味着每个智能体任务,包括调用模型、提供数据、完成交易都可以在链上留下可审计记录,确保各方能够公平获得奖励。

作为专为大规模、高频 AI 代理设计的基础设施,Kite 的架构将速度与扩展性作为核心目标。其技术基石是状态通道机制:该机制支持链下的流式微支付与代理间通信,并能实现近乎即时的最终确认。频繁交易的代理可打开安全通道,从而使小额支付或数据交换能够点对点、实时完成,无需等待区块确认。数以十亿计的微事件可在链下处理并周期性地在主链上汇总结算,大幅提升吞吐量并显著压低成本。基于此,Kite 能够支撑按 API 调用、按计算时长或按数据字节等方式的流式微交易,满足代理经济的高频计费需求。

此外,Kite 团队也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开发者和智能体的工具和模块。其平台推出的Kite AIR(Agent Identity Resolution) 系统,旨在为代理提供安全的身份识别、策略执行、可验证的记录系统以及在 Kite 的 AI 原生定制区块链上执行的可编程支付。Kite AIR的核心组件包括可验证身份和政策执行的KitePass(代理护照)、提供市场和服务发现的Kite Agent 应用商店,以及代理集成工具Kite SDK & MCP 服务器。

其中,KitePass是Kite 设计的智能体身份模块:每个智能体、数据集或 AI 模型都可以拥有唯一的加密身份标识,并绑定相应的权限和信誉信息。通过这种身份体系,智能体在不同服务之间可以无需重复注册即可使用,同时链上可追踪其操作历史和许可范围。基于身份的可编程治理特性让智能体具备细粒度的自动化权限控制,例如对任务类型、资金使用设置限制,确保智能体在运行时遵守预定规则。

Kite Agent App Store 是一个面向服务提供者与自治代理的统一市场与服务发现引擎:服务方可以在上面上架并通过自动化的支付处理将 API、AI 模型、数据服务或业务逻辑变现,同时获得市场准入、基于身份的信任和使用分析;对于代理与开发者来说,App Store 提供直接的服务发现通道、通过 Kite 结算通道完成的自动结算(每笔交易在链上可验证)、完整的使用记录跟踪,以及把身份、支付与发现串成一条可互操作的消费流程。

Kite SDK 与 MCP Server 则是把应用接入 Kite 身份与结算基础设施的工具链:Kite SDK 面向 agent 开发者,提供构建具备可验证身份、策略执行与链上结算能力的工具,适用于打造自治 agent、agent 驱动的商务应用、跨平台 agent 流程以及原型验证;MCP Server(Model Context Protocol 服务器)面向已有的 AI 应用,使任何兼容 MCP 的应用能够使用 Kite 的身份与结算功能,进而让现有聊天机器人或 AI 助手参与 agent 商务、为非技术用户打开 agent 能力的入口,并实现传统 AI 工具与机器对机器经济之间的桥接。

Aero 公测至 Ozone 升级,数亿次调用、千万级用户

2025年2月,Kite 在 Avalanche 网络上推出了首个公测网 v1,代号 Aero。该网络旨在增强可扩展性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为 AI 工作流程(包括数据提供商、模型构建者和自主代理)提供集中协调。3月底,官方发布测试网 v1 Aero 的数据统计,其声称自上线以来,该网络已处理超过 5.46 亿次 AI 智能体调用,平均每天约 1140 万次,执行了约 3200 万 笔交易,并接入了约 400 万名用户,其中约 240 万为独立 AI 智能体用户。

经过第一阶段的探索,今年5月下旬,Kite AI将测试网Aero 升级为 Ozone,并将其定位为Agentic AI 交互门户。产品叙事开始从“可扩展 AI 基础设施”向“支撑 agent 经济运作的基础层”靠拢。Ozone的上线进一步拓展了整个Kite AI生态。据Dune数据,截至9月5日,该网络已处理超过 6.34 亿次 AI 智能体调用,累计接入了约 1360万名用户。从每日活跃账户及新增数量来看,其从8月中旬以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日均活跃账户达400万。

在公布A 轮融资的官方公告中,Kite开始称其使命为“构建代理互联网的基础层”并称其基础层通过三大支柱为整个代理生态系统提供动力:

  • 为人工智能模型、代理、数据集和任何数字服务提供加密身份。每个人工智能“参与者”或“资产”都可以维护一个唯一且可验证的身份,以支持可追溯性、来源和治理。
  • 对委托权限、使用限制和支出行为进行可编程和细粒度的治理——管理人工智能代理如何在“野外”自主运行。
  • 即时代理支付,费用接近于零,使自主系统能够发现、协商和支付具有稳定币原生访问权限的服务。

领投方PayPal 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全球市场开发主管 Steve Everett 评价其产品称,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同步原子结算,并支持跨高性能区块链协议的实时跟踪和审计,这是AI代理商务领域实现可编程支付的杀手级组合。这为真正的全球化自动化经济打开了大门,在这个经济中,人、企业和机器能够轻松互信地互动。

总得来说,Kite 的商业模式随着智能体经济的发展而深化,其挑战在于生态建设和自身的技术迭代,而优势在于早期的市场布局。未来能否在众多 AI 区块链项目中脱颖而出,还取决于能否真正解决智能体间的信任与结算难题,从而为自动化经济活动提供可靠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七夕有爱 · 注册有礼:幸运“7”席位天天送会员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