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资产生态:张华晨谈国富量子的Web3战略

CN
3小时前

采访主持人(Alma Li,Techub News创始人)

受访人(张华晨,国富量子创新有限公司联席CEO)

内容整理:Peter_Techub News

国富量子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量子”)作为香港Web3领域的先锋企业,通过战略转型和前瞻布局,在稳定币、虚拟资产牌照、RWA代币化及量子计算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与合规实力。本次Techub News创始人Alma Li独家专访国富量子联席CEO张华晨先生,深入探讨其在Web3领域的战略布局、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的意义,以及对RWA代币化和量子计算的独到见解。张华晨同时担任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全国青年委员会委员,并作为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的发起人之一,为香港数字资产生态的合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战略转型:为何重注Web3?

Alma Li:

Vincent,好久不见!非常荣幸您能接受Techub News的专访。您是国富量子创新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同时担任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全国青年委员会委员,以及即将成立的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的发起人之一。今天能采访到您——张华晨先生,我感到非常高兴。以下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大家都知道,美国在区块链和数字资产领域的进展似乎比香港更快,尤其是在美股和商业应用方面。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的发起恰逢其时。我注意到,国富量子在2022年至2024年间进行了一次战略转型,将金融科技,特别是以加密货币为代表的Web3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是什么考量促使您做出这一战略转型?尤其是在香港政府已出台Web3相关政策、但监管环境尚未完全明朗、合规交易所的落地和盈利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下,您为何敢于在这一领域重注?请分享您的看法。

张华晨:

谢谢,Alma。我们是老朋友了,你对我们集团、团队和战略思路非常了解。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简单来说,国富量子是我们2022年收购的上市公司。你知道,我们集团,包括我个人,早在2017或2018年就已进入这个领域,当时通过香港区块链协会的筹备工作结识。那时我们就投资了许多项目,运营过交易所,也发行过稳定币,算是行业“老兵”。

从团队和管理层的角度,我们一直非常看好这个方向。那时香港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尚未完全立法,坦白说有点“野蛮生长”。但作为持牌机构和上市公司,我们始终保持相对自律。在收购国富量子之前,我们已有南方东英这家上市公司,拥有公募基金和信托牌照。我们的核心目标从未改变:打通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桥梁。

国富量子的转型并不是孤注一掷,而是我们近十年坚持的结果。收购国富量子是将金融科技战略整合到一个载体——一家拥有20年历史的传统全牌照金融公司,并将其转型为数字资产全牌照平台,进一步向前沿科技和区块链联动方向发展。这个路径是一脉相承的。我们通过谈判、交易和资产注入,将之前的合规数字资产项目和团队整合进来,形成了更清晰的布局。所以,这不是冒险,而是长期战略的延续。

Web3布局:打造全生态平台

Alma Li:

明白了。也就是说,您团队多年来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尝试和投资。收购国富量子是为了整合这些努力,通过资产注入和牌照升级,延续原有战略,只是形式和技术有所变化。您提到将合规数字资产项目和团队注入这个主体,使其更壮大。

能否详细介绍国富量子在Web3领域的具体布局?比如,我知道您已升级了虚拟资产(VA)1、4、9号牌,投资了园币科技的稳定币项目,并在交易、资产发行和资管等方面都有所布局。这些布局的整体思路是什么?目标是打造怎样的生态?

张华晨:

你对我们的布局很了解,但我们对外宣传确实做得不够,比较低调,布局比你提到的还要全面。从上市公司或传统金融机构的角度,我们是香港最早探索合规Web3领域的公司之一,目前布局也是最完整的。

先说历史。我们曾两次尝试合规交易所,但后来战略性暂停。比如,2018年我参与了CoinSuper的创始团队,个人仍是其股东,那是业内最早的平台之一。2019年,我们通过一语科技发行了两个稳定币——一个是篮式稳定币,一个是港元挂钩稳定币。我们还是园币科技的创始股东,派驻了前同事Martin担任其CEO。此外,我们在澳洲等地也有布局。

在牌照方面,我们的1号和4号牌已升级为虚拟资产合规,9号牌也是首批VA升级牌照之一。通过MyCapital,我是控股股东和董事会主席,其90%业务已并入国富量子。MyCapital是香港首批四家拿到9号牌的公司之一。此外,我是南方东英的董事和创始股东,我们推动了亚洲首只比特币和以太坊ETF的发行,包括期货ETF。我们还投资了瑞士持牌数字资产管理机构Amina(前身为CEBA),并持有两张大信托牌照,无需升级即可用于数字资产。

在孵化方面,我们投资了Web3Labs和GROK,这些是生态的重要部分,虽然不完全走合规逻辑。我们还是Binance Labs(现为Easy Labs)、HashKey Capital等顶级基金的LP,并投资了多个项目制基金。此外,在量化资管方面,MyCapital有自己的产品和团队,还为其他机构提供通道。我们是全市场最早获批的资管产品之一,运行时间最长,可交易前50大加密货币。

我们的战略涵盖整个价值链:早期通过Web3Labs孵化,中期通过一级市场投资,后期通过交易所和基金布局,打造传统金融与Web3融合的一站式平台,充分利用1、4、6、9号牌照和信托牌照。

投资并购:协同效应的战略整合

Alma Li:

非常全面!国富量子几乎覆盖了从稳定币到信托、ETF和孵化的整个生态。您提到过暂停交易所业务,但现在计划重启,可能是通过申请7号牌。您还提到了OTC交易,目前由香港证监会监管的VA Trading牌照。看起来国富量子旨在打造一个包含托管和交易的加密资产财富管理平台。

接下来,我想问关于投资并购的布局。您收购了南方东英资产管理公司,并是园币科技的早期投资人。对于南方东英的收购,当时如何选择这个标的?收购后对国富量子和南方东英的发展有何影响?

张华晨:

南方东英是香港最大的中资公募基金、最大的RQFI基金,也是领先的ETF发行商——前十大ETF中有七个由其发行。对我们来说,收购南方东英是内部战略调整,将具有协同效应的资产整合到一个主体,以产生更大效应。我们利用南方东英的资源支持VA合规布局。就像国泰君安近期股价上涨,市场看中的不是单一牌照,而是其与企业和机构客户的整合潜力。我们的思路类似,通过南方东英的资源打通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合规通道,与内地战略资源协同。

稳定币投资:园币科技与香港前景

Alma Li:

明白了,收购是为了协同效应。现在谈谈园币科技。2020年疫情期间,稳定币尚未成为热点时,您就投资了园币科技。是什么吸引您选择了这个团队?当前,香港稳定币市场似乎在降温,市场传言初期可能只有银行能拿到稳定币牌照,且KYC要求引发了散户的悲观情绪。

请分享:1)2020年为何选择园币团队?2)园币科技在当前稳定币牌照格局下的发展情况?3)您对香港稳定币未来前景的看法?

张华晨:

第一个问题,2020年选择园币并不是我们主动挑选,而是因为其股东和团队是最具前瞻性和顶尖的组合。园币的创始股东包括前香港金管局局长等重量级人物,是当时最豪华的阵容。我们参与其中是市场对我们的认可,大家用真金白银支持一个有远见的团队,布局未知领域。

第二个问题,稳定币赛道目前确实既热门又敏感,正处于发牌关键期,细节不便透露。但我们看好园币,其先发优势显著,拥有SVF牌照,团队包括阿里、蚂蚁和全球化公司背景的人才。虽然格局因国家战略考量而变化,园币仍有多种角色可发挥。

第三个问题,我对香港稳定币前景乐观。香港的政策红利为生态发展提供了优势。即使短期市场降温,长期潜力巨大,园币和整个生态都将受益。

RWA代币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Alma Li:

国富量子近期公布了在RWA代币化领域的布局,市场对RWA代币化领域有非常多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新领域,也有人认为将资产证券化这件事在链上重做一遍的意义不大。从您个人的角度,您对RWA代币化有怎样的看法?

张华晨:

说实话,RWA不是新故事。区块链圈很早就讨论如何将房子、大宗商品、艺术品等现实资产“搬”到链上,变成数字代币。但过去几年,除了MakerDAO、Aave等头部协议认真布局,大多数项目雷声大、雨点小。但今年情况不同。贝莱德、高盛、摩根大通等传统金融巨头纷纷入场,链上美债协议如Ondo Finance也动作频频,甚至香港、新加坡政府都在积极推动沙盒试点。

为什么是现在?直接原因是收益差。美联储一路加息,美债收益率飙到5%左右,而DeFi协议的普遍收益率从过去的10%以上跌到0.1-2%。逐利的资本自然流向更高收益且稳定的资产。链上美债等RWA产品,恰好成为连接传统金融收益和加密市场流动性的桥梁。但更深层的原因,是RWA讲述了一个更大的故事:通过代币化将传统金融中万亿级别的资产引入区块链,解决传统市场流动性不足、门槛高、透明度低的问题。

确实,也有人认为RWA的叙事过于乐观。监管是最大障碍,资产代币化往往涉及证券性质,各国监管政策不一,跨国流通更是难上加难。信用机制尚未成熟,现实资产上链后,如何保证链下资产真实、透明?预言机虽能搬运数据,但资产验证、审计、违约处理依然复杂。基础设施也在摸索,现有的公链难以完全满足RWA的合规需求,因此专为RWA设计的垂直链(如Polymesh)正在涌现。但无论如何,RWA的潜力是实打实的。

RWA的火爆,是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双向奔赴的结果。大机构需要新故事,加密市场需要新资金,而RWA恰好成为“中间商”。任何创新早期总是混乱与机遇并存。短期看,它是收益需求驱动的产物;长期看,它是金融基础设施重建的机会。

量子计算:Web3的颠覆性机遇

Alma Li:

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有长远规划,对于这个大多数投资者较为陌生的领域,能否为大家做简单讲解?这项技术对以区块链为代表的Web3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华晨:

提到量子计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高级但看不懂”。简单来说,它利用量子比特(Qubit)的“叠加态”,即“同时是0又是1”的特性,进行并行计算——传统计算机一步只能算一种可能性,量子计算机一步可同时算成千上万种,这叫“量子优势”。

短期内,有人担心量子计算对区块链的冲击。例如,现在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如ECDSA、SHA-256)在足够强的量子计算机面前可能被破解——虽然这还不是眼前的事,但理论上存在风险。因此,像国富量子这样的公司也在参与研发“抗量子密码”,为Web3基础架构升级。

但量子计算对Web3更多是机会。例如,它能极大提升zk-Rollup、隐私计算等复杂计算的效率。现在链上运行一个复杂零知识证明可能需几分钟甚至更久,若用量子加速,可能秒级完成,体验将完全不同。

再往大说,量子计算结合区块链可能催生现在难以想象的应用,如真正去中心化的AI训练网络,或超高复杂度的分布式金融模型——这些都是吃算力的大户,传统架构难以支撑。总体而言,我们在战略布局上更看重量子技术与数字资产的风险对冲,均衡配置。

不过需冷静看待,量子计算目前仍在“原型机阶段”,离大规模商用尚早。硬件稳定性、错误校正等难题尚未完全突破。因此,像国富量子这样布局较早的公司,早期就入股了国盾量子、量旋科技等国内头部量子科技企业,通过投资带动投行,先研发、再生态共建,螺旋上升。

香港数字资产联合会:引领合规新格局

Alma Li:

我们了解到,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成立,您出任会长,能否介绍该组织成立的意义和目的?

张华晨:

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HKDALA)的成立,是香港Web3领域的一个关键里程碑。简单来说,它将行业内原本“各玩各的”分散力量,整合成一个有监管对话能力、有生态协同效率的“正规军”。香港刚出台《稳定币条例》和《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政策框架已定,但行业如何落地、如何与传统金融衔接,还需一个组织推动。联合会就是搭桥——一边帮助监管理解市场创新,一边帮助企业合规操作。例如,针对RWA和DAT,联合会将牵头合规试点,避免“空气项目”浑水摸鱼。

当前,传统上市公司对数字资产态度矛盾——想进场,又怕合规风险。联合会汇聚了49家上市公司,涵盖各种业务类型,能一起探索“股币联动”。例如,未来上市公司能否用链上资产做抵押融资?或发行代币化债券?这些都是香港想抢占的赛道。

现在RWA和稳定币概念火热,但不少项目仅靠叙事炒币价。联合会发布《理性发展宣言》,要求会员聚焦可落地的场景,抵制短期炒作,旨在挤掉泡沫,让行业长期发展。当然,这需要人才和基建共建。联合会后续将推动高校合作、培训,甚至制定行业标准。香港目前缺乏服务RWA的基建(如链上资产验证、审计流程),这些需靠生态共同搭建。

总的来说,联合会旨在将香港“合规金融”的传统优势与“数字资产”的创新需求结合,短期帮助行业找到合规路径,长期让香港成为全球数字资产合规枢纽。未来,联合会将发起ETF,引入战略资源,疏通金融机构合作,助力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融合。

核心总结

通过本次专访,张华晨先生展现了国富量子在Web3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前瞻视野。从早期投资稳定币、运营交易所,到收购南方东英、升级虚拟资产牌照,再到布局RWA代币化和量子计算,国富量子以合规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孵化、投资、交易和资管的完整数字资产生态。张华晨强调,国富量子的转型是十年战略的延续,旨在打通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桥梁,抓住香港政策红利,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作为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会长,他致力于整合行业资源,探索“股币联动”,助力香港成为全球数字资产合规枢纽。面对RWA代币化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量子计算的潜力,他展现出对技术与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国富量子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转型之路,更是香港Web3生态崛起的缩影。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OKX DEX上新 挑战Memecoin额外返20%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