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1 年成立以来,Pyth 一直在重新定义金融市场数据的基础设施与分发方式。其目标始终是成为金融数据的“真实来源”(source of truth)。如今,Pyth 正迈入其第二阶段:拟推出面向机构的产品、扩展代币使用场景,并与传统金融(TradFi)进行更深层整合。
Pyth 的设计初衷,是要把“一切事物的价格”带到“所有地方”——这个概念看似简单,却在历史上始终难以真正实现。互联网已经民主化了内容获取:CD 被流媒体取代,地方媒体被全球应用取代;但在金融数据基础设施领域,这种范式转变仍未真正发生。
当下的机构仍受制于遗留系统,不得不向 Bloomberg、Refinitiv 等中介每年支付数十亿美元费用。而这些聚合商又从各类交易所获取数据——这些交易所本身在地理、资产类别与交易场所层面呈现孤岛式结构,数据割裂。结果就是:即便其他领域已广泛数字化,市场数据生态仍然是守旧且碎片化的模式。
Pyth 之所以采用区块链技术去构建“真实来源”,是因为既有系统无法在无许可环境中提供可信数据。Pyth 最初只是在一组交易公司与交易所之间做数据聚合,如今已发展为数以百计的机构,把其专有市场数据发布到同一个网络上。累计成交量已超 1.6 万亿美元,在 DeFi 衍生品领域拥有 60%+ 的市场份额,完成 600+ 集成,并与美国商务部建立合作。Pyth 的分发覆盖度已将其置于最具影响力的协议之列。
更重要的是:Pyth 已成为全球最强健、且最具价值的机构级市场数据储备库。
第一阶段(Phase 1)在 DeFi 生态中验证了产品与市场适配性,并通过创建全新的市场数据经济模型,为第二阶段奠定基石。提案中的下一阶段聚焦:扩大 DAO 收入、拓展相邻市场、提升整个 Pyth 网络的价值累积。
其价值主张最直观的证明是什么?——愈来愈多链上与链下应用正在主动寻求付费获取 Pyth 数据,Pyth 正在重塑市场数据供应链。
最关键的是:机构正在主动寻求 Pyth 数据;我们已进入一个新产品开发的最后阶段,该产品可能会重新定义整个金融行业的市场数据形态。
机构每年大约为“所需全部市场数据”花费 500 亿美元。从为数十亿美元交易定价,到驱动交易大厅的行情看板,市场数据是机构金融运转的燃料。但现行模式慢、昂贵、极度碎片化。若 Pyth 仅能获取其中 1%,即意味着每年 5 亿美元的经常性收入(ARR)。但 Pyth 的目标不仅是这 5 亿美元,而是要赢下这片市场,并为整个网络带来可持续价值。
第一阶段:搭建基础设施、主导 DeFi、建立最有价值的数据源
Pyth 的第一章聚焦于一个目标:构建并扩展可验证、可分发机构级数据的链上基础设施。
贡献者团队正稳步实现该使命,数据本身已有说服力。凭借 DeFi 衍生品 60%+ 市场份额与累计 1.6 万亿美元交易量,Pyth 已处于一个最佳位置:随着更多现实世界资产(RWA)被代币化,其将捕获指数级增长与价值累积。我们愿景中的未来:包括来自美国商务部的经济数据在内的一切数据,都通过 Pyth Network 得到验证,并发布至每一条区块链。这部分业务模型会继续繁荣,并持续强化其“链上数据真实来源”的定位。
随着时间推进,当数据以带有证明的安全消息(proof-backed secured messages)形式传递给各处智能合约,链上费用将逐步提高。今年早些时候,DAO 已批准在数十条区链上逐步提升验证费用,该过程会伴随更多数据的接入而继续。Pyth 的采用速度将随着以下驱动加速:接入更多区块链、进入新市场、增强信任参数、以及即将到来的“大规模代币化”趋势。我们预期会有更多数据持续上链,而且其中大多数会利用 Pyth 完成验证与分发。
迄今为止,Pyth 已实现如下成就:
-
集成 600+ 协议,覆盖 100+ 区块链
-
提供 1,800+ 价格馈送(Price Feeds),其中 900+ 为现实世界资产
-
成为各大主流区块链生态按交易量计算的第一预言机
Pyth 的差异化优势:
-
来自全球顶级交易公司与交易所的专有数据:DRW、Jump、Jane Street、Optiver、HRT、SIG、IMC、Virtu、GTS、Flow、Cboe、LMAX、MEMX、MIAX、IEX 等
-
跨资产全覆盖:加密资产、股票、外汇、大宗商品、利率——统一网络交付
-
全球化视角:打破地域数据孤岛,统一多地域行情
-
毫秒级更新:满足高性能交易环境需求
-
获美国商务部选定,用于链上验证与分发美国经济数据
第一阶段证明:产品已在规模层面有效。现在进入第二阶段:重新定义市场数据经济,成为金融行业跨域的“真实来源”。
第二阶段:释放 500 亿美元市场机遇
Pyth 现在已准备好进入第二阶段,其起点是:让首个“由机构构建、为机构服务”的市场数据网络开始实现货币化。
全球市场数据行业年规模 500 亿美元以上,由少数传统巨头主导,它们:
-
在过去 3 年内将价格上调 50%+
-
对同一产品向部分客户收取高达他人 5 倍的费用
-
以地域与资产类别人为割裂访问路径
-
对新进入的专业金融服务玩家设置壁垒
过去 25 年市场数据成本的上涨幅度,远远跑赢其他主要资产类别。
该领域已成熟到“可被重构”的节点;全球范围中负责定价与推动市场运转的公司,正与 Pyth 协作构建解决方案。以下是他们的痛点:
-
交易所只能看到自身订单簿(市场切片),往往局限在一个地区或一个资产类别
-
各交易所售卖的专有数据流,忽略了其他场所成交,形成盲区
-
Bloomberg、Refinitiv 等数据巨头将这些不完整数据打补丁拼接,再以昂贵、打包、缺乏灵活性的形式售卖
-
生成最快、最准价格的交易公司,对其数据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却无法获益
核心结构性缺陷:
-
最有价值的价格在“上游”生成(尚未抵达交易所前),但大部分收入却流向更下游的中间商与再分销商
Pyth 的新产品,有潜力简化全球市场数据访问路径,赋能机构使用更具专业化的数据,并重塑市场数据经济结构。
该产品延续 Pyth 直接从“源头”收集机构级数据的创新模式,并在性能、可达性、资产覆盖等维度做增强。此种“上游优先”模式修复了传统市场数据的根本缺陷:在数据被切割、加价、延迟之前即捕获其价值,并将价值回流给数据的真实生产者。
拟议的订阅型产品将把纯市场数据直接输送到链外既有工作流中,适用场景包括:
-
风险模型与分析
-
清算与结算系统
-
政府监管与合规流程
-
会计与报告工具
-
行情展示与终端屏幕
-
历史数据研究
设想一个世界:从全球最大机构到个人交易者,任何人都可通过 Pyth Network 购买全面而定制化的专业市场数据。支付方式可多样:美元、链上稳定币或 PYTH 代币。这种灵活性让潜在订阅用户扩展至数百万量级。
拟议方案中,订阅收入将流入 Pyth DAO,由 DAO 决定如何最优再部署,以强化网络并对齐贡献者激励。治理论坛正在探讨的可能路径包括:代币回购、收入分享模型、以及奖励发布者(publishers)、用户、质押者与持有人等机制。随着采用度提升,这一反馈回路可放大网络覆盖、强化数据质量,并为所有参与者复利价值。
Pyth 在质量、速度与覆盖度上,已具备进入并赢得该市场的条件。随着新产品进入 DAO 讨论、需求加速、以及通往 500 亿美元产业的清晰路径,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成为所有市场的全球价格层)奠定财务与结构基础。
第三阶段:全球化规模扩展
在基础设施建成、订阅数据模型启动后,第三阶段将追求“全面市场覆盖”:
-
每月新增 200–300 个新资产
-
2025 年:3,000+ 资产
-
2026 年:10,000+ 资产
-
2027 年:50,000+ 资产
-
-
达成全域覆盖:
-
交易场所(Trading Venues)
-
许可制 DeFi(Permissioned DeFi)
-
非许可制 DeFi(Unpermissioned DeFi)
-
场外(OTC)市场
-
重要性在于:
-
构建全球最完整的金融数据层
-
消除地域、资产类别与供应商复杂度的多重鸿沟
-
如同 Spotify,目录持续扩张——但与传统提供商不同,贡献者共享增长收益
Pyth 当前所处位置:
预期至明年末的目标位置:
每一个新增数据源都会吸引更多构建者与机构,进而驱动采用与订阅收入;该收入强化 Pyth DAO,拓展对贡献者的激励;更高的激励又吸引更多数据源接入,加速正向循环。
前路已非常清晰:凭借在 DeFi 的主导地位与向 TradFi 加速渗透,Pyth Network 有望捕获 500 亿美元级全球市场数据行业的可观份额。但这不是终点——Pyth 具备成长为“全球金融单一真实来源”的潜力。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