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的“浓雾驾驶”与金融“饥饿游戏”

CN
PANews
關注
5 小時前

作者 | @arndxt_xo

译者 | 叮当, Odaily 星球日报

大幅回调与量化宽松(QE)周期相吻合—,当美联储有意延长其持有资产的到期日,以压低长期收益率(这项操作被称为“扭转操作”(Operation Twist)以及 QE2/QE3 )。

鲍威尔的“在雾中驾驶”隐喻,已不再局限于美联储本身,而是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的写照。无论是政策制定者、企业,还是投资者,都在缺乏清晰视野的环境中摸索前行,只能依赖流动性反射与短期激励机制。

新的政策体制呈现出三个特征:能见度有限、信心脆弱、流动性驱动的扭曲。

美联储的“鹰派降息”

此次 25 个基点的“风险管理式”降息,将利率区间降至 3.75%–4.00%,与其说是宽松,不如说是“保留选择权”。

由于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的意见,鲍威尔向市场传递了明确信号:“放慢脚步——能见度已经消失”。

由于政府停摆引发的数据空白期,美联储几乎是在“盲开”。鲍威尔对交易员的暗示非常清楚:12 月能否公布利率尚无定论。降息预期迅速回落,短端利率曲线趋平,市场正在消化从“数据驱动”转向“数据缺失”的谨慎。

2025:流动性“饥饿游戏”

央行反复的干预措施使投机行为制度化。如今,决定资产表现的不是生产力,而是流动性本身——这种结构导致估值不断膨胀,而实体经济的信贷却在走弱。

讨论进一步扩展至对当下金融体系的清醒审视:被动集中、算法自反、散户期权狂热——

  • 被动资金与量化策略主导流动性,波动率由仓位决定,而非基本面。
  • 散户的看涨期权买盘与 Gamma 挤压在“Meme 板块”中制造出合成价格动能,而机构资金则扎堆涌向愈发狭窄的市场领头股。
  • 主持人将这一现象称为“金融版饥饿游戏”——一个由结构性不平等与政策自反性塑造的体系,迫使小投资者走向投机性生存主义。

2026 展望:资本开支的繁荣与隐忧

AI 投资浪潮正推动“大科技”进入一种后周期的工业化阶段——当下靠流动性驱动,未来则面临杠杆敏感风险。

企业盈利依然亮眼,但底层逻辑正在转变:曾经的“轻资产现金机器”正在转型为重资本基础设施玩家。

  • AI 与数据中心的扩张,初期依靠现金流,如今则转向创纪录的债务融资——例如 Meta 超额认购的 250 亿美元债券。
  • 这一转变意味着利润率受压、折旧攀升、再融资风险上升——为下一轮信用周期的转向埋下伏笔。

结构性评论:信任、分配与政策循环

从鲍威尔的谨慎语气到最后的反思,一条清晰主线贯穿始终:权力集中化与信任流失。

政策的每一次救助,几乎都在强化最大的市场参与者,使财富进一步集中、市场完整性持续削弱。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协调操作——从量化紧缩(QT)转向短期国债(Bill)购买——加剧了这种趋势:流动性充裕在金字塔顶端,而普通家庭却被停滞的工资与攀升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

如今最核心的宏观风险已不再是通胀,而是制度疲劳。市场表面依旧繁荣,但对“公平与透明”的信任正在流失——这,才是 2020 年代真正的系统性脆弱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