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化器到开放网络:Morpho 的借贷革命

CN
链捕手
關注
4 小時前

在 Aave 阴影下成长:Morpho 的起点

2021 年夏天,在 DeFi 的喧嚣里,一个年轻的法国团队提出了一个看似“多此一举”的问题:既然 Aave 和 Compound 已经统治了链上借贷市场,为什么还需要一个新协议?Paul Frambot 给出的答案是效率。作为 Morpho 的创始人,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痛点——存款利率与借款利率之间的巨大差额。对用户来说,明明钱就在同一个池子里流转,却要付出数倍的成本差。

Morpho 的第一个版本并没有妄图取代 Aave,而是选择在其之上“做优化器”。它通过点对点匹配机制,让借款人与存款人直接撮合,利率落在两端之间:借款人少付一点,存款人多赚一点。未被撮合的资金则回到 Aave 原有的资金池,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不受影响。这种“帕累托改进”的思路简单直接,却极具吸引力。上线不久,Morpho 的 TVL 就突破了一亿美元。

但这只是序章。2022 年,Morpho Labs 宣布获得 a16z、Variant 等顶级机构 1800 万美元融资。到了 2024 年,又有 Ribbit Capital 领投的 5000 万美元融资加入。Morpho 从巴黎的一间小办公室里走出来,逐渐变成 Aave 的真正威胁。

Blue 与金库:把借贷拆解成乐高

2023 年底,Morpho 决定不再只做优化层,而是自己搭建一套独立的借贷底层。于是 Morpho Blue 出现了。它的理念是“模块化”:任何人都可以无许可地创建市场,参数在部署时一次性写死——抵押物、借贷资产、清算阈值、预言机、利率曲线。这样做的代价是灵活性下降,但换来了规则的稳定与风险的隔离。每个市场都是一个独立的容器,坏账不会外溢到全局,清算与奖励分发都在市场内部自洽。

这为 Morpho 带来一个重要转折:它不再是 Aave 的“外挂”,而是成为一个“开放借贷网络”。更妙的是,Morpho 在 Blue 之上又搭建了 MetaMorpho(金库)。如果说 Blue 是一片片独立的土地,MetaMorpho 就是这些土地上的“银行”。任何团队或个人都可以建立一个金库,把资金分配到多个 Blue 市场里,并设定管理规则。普通用户不必理解复杂的风险模型,只需要把钱存入某个声誉良好的金库,就能获得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这种“乐高化”的设计让生态迅速繁荣起来。Gauntlet 这样的风险管理团队开始在 Morpho 上运营自己的金库,从顾问转变为直接的参与者。Re7 Capital 这样的基金公司,也通过金库获取了百万美元级别的年化收益。更重要的是,Coinbase 选择与 Morpho 合作,在其 App 中推出链上抵押贷款功能。用户只需点几下,就能用比特币作为抵押借出 USDC,而背后的借贷引擎正是 Morpho。

安全与事件:复杂性与透明度的边界

在金融市场,安全事件往往决定信任的生死。Morpho 在这方面的哲学是“把复杂性关在可验证的边界里”。核心合约是不可升级的,经过 20 多次独立审计和形式化验证,被 DeFiSafety 评为 98 分的高分。与此同时,复杂性被留在应用层:前端、金库、预言机配置都可能出错,但不会撼动底层资金安全。

2024 年 10 月,一次预言机配置错误导致 PAXG/USDC 市场被黑客盗走 23 万美元。由于市场隔离,损失仅限于该市场存款人。半年后,Morpho 前端一次更新出现漏洞,可能让攻击者窃取上百万美元资金。幸运的是,知名白帽 c0ffeebabe.eth 抢先拦截了攻击,并在次日将 260 万美元资金完璧归赵。这些事件并非完美,但印证了 Morpho 的边界设计:风险被看见、被定价、被局部吸收,而不是演变为全局危机。

与此同时,生态合作者在这个框架里拥有了“带责任的权力”。金库管理人必须用实际表现来赢得用户信任,而不是只在治理论坛里空谈。风险不再是抽象的参数,而是由真实的收益与损失来衡量。这种透明度与参与感,让 Morpho 在经历事件后反而积累了更深的信誉。

竞争与未来:当借贷变成“声明意图”

到了 2025 年,链上借贷的格局比任何时候都更复杂。Aave 推出 v4,强调隔离池与软清算,继续巩固王者地位;Maker 旗下的 Spark 依托超低利率的 DAI 稳定币快速扩张;Ajna 则走上完全去预言机的极端道路,任意资产都能开池,但需要高额抵押。Morpho 的选择,是走一条中间但务实的路径:模块化、开放性、以及“意图撮合”。

随着 Morpho V2 上线,用户不再被动接受利用率曲线给出的利率,而是像在订单簿上那样,直接声明自己愿意借多少、付多少利息、抵押什么资产、要多久期限。撮合引擎会找到匹配的另一端,自动完成交易。这是把利率发现权真正还给市场。对于机构尤其有吸引力:他们可以把风险偏好转化为清晰的订单,由链上合约自动执行。

从 Optimizer 到 Blue,再到 V2,Morpho 的路径始终围绕一个核心:把借贷拆解成最小单元,再用开放协议的方式重新组合。它既不是像 Spark 那样押注单一稳定币,也不是像 Ajna 那样彻底抛弃预言机,而是在规则清晰、边界可见的框架下,把风险与激励交给市场。

未来,随着 RWA、跨链和合规白名单的接入,Morpho 有机会真正成为“借贷层的 TCP/IP”:它本身不和你抢用户,而是让无数应用、机构与策略在其上“长出来”。到那时,借贷可能会变成最简单的动作——声明你的意图,签署你的责任。而 Morpho,将是那个让这件事成立的隐形底层。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