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加密衍生品赛道的新黑马,能否撼动 Hyperliquid 的王座?

CN
AiCoin
關注
5 小時前

在加密市场的发展进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涌现出能够改变格局的明星项目。现如今,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赛道上,Hyperliquid 一直稳坐龙头地位,它用超高性能的撮合引擎和极致的用户体验,成为无数专业交易者的首选。

但 2025 年下半年,一股新势力正快速崛起,那就是 Aster。

图1:Aster 平台首页

短短几个月时间,Aster 就在永续合约交易量、TVL(总锁仓价值)等核心指标上实现了突破性增长,一度被业界称为 “Hyperliquid 杀手”。更引人注目的是,Binance 创始人 CZ 的站台效应,让这个新项目的关注度直线上升。

那么,Aster 究竟凭什么被视为 Hyperliquid 的强劲对手?它的优势在哪里?两者之间的竞争格局将如何演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系统性拆解这场正在上演的 Perps 衍生品赛道的新战争。

一、Perps 衍生品赛道的现状

1. 永续合约的重要性

永续合约(Perpetual Futures)是加密市场最受欢迎的衍生品工具。与传统期货不同,永续合约没有到期日,交易者可以无限期持有,同时通过资金费率机制维持合约价格与现货价格的锚定。

在中心化交易所(CEX),永续合约的日均成交量往往是现货的 3~5 倍。比如 2024 年 Binance 的期货日成交量一度超过 600 亿美元,远超现货交易量。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中,永续合约也被视为最具想象力的增长方向。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杠杆可以比中心化交易所(CEX)更大,尤其是针对某些永续合约等衍生品交易。CEX 的杠杆通常受到监管限制(如美国 SEC 或欧盟 MiCA),最高多在 100x-125x 左右,而 DEX 的去中心化性质,Aster平台甚至提供 1001x 杠杆。

图2:Aster 平台1001x杠杠交易页面

2. Hyperliquid 的领先地位

Hyperliquid 的成功在于它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自研高性能公链 + 原生撮合引擎。这意味着,它不再依赖以太坊、BSC 等现有公链,而是自己构建底层网络,从而获得了接近 CEX 的撮合速度和流畅度。

图3:Hyperliquid 平台首页

截至 2025 年 9 月 24 日:Hyperliquid 日均交易量维持在 10 亿美元左右,稳居 DEX 之首;未平仓合约(OI)为 133 亿美元,资金深度极高;用户总数超 70 万,远超其他同类项目。Hyperliquid 也因此被誉为 “链上 Binance”,在很多人眼里,它已经建立了极高的护城河。(数据来源:Defilama)

 然而,加密世界从来没有 “铁板一块”。每一次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都可能改写格局。2025 年下半年,Aster 的横空出世,正让这条赛道再度变得扑朔迷离。

二、Aster 的差异化优势

与其说 Aster 是在模仿 Hyperliquid,不如说它是另辟蹊径。

1. 资本效率的革新

在 Hyperliquid 这样的衍生品 DEX 中,用户大多需要用稳定币(USDT、USDC)作为保证金,其他资产(比如 stETH、LSD、收益稳定币)无法直接抵押,这就导致资金利用率低。

而 Aster 通过 多资产抵押机制,实现了以下创新:

  1. 支持质押类资产(stETH、rETH、WBETH)作为保证金;

  2. 支持带收益的稳定币(如 sDAI、USDe)作为保证金;

  3. 用户可以在赚取 DeFi 收益的同时,用资产开杠杆交易。

举个例子:一个用户手里有 1000 stETH,在 Lido 质押可以获得年化 3% 的收益。传统衍生品 DEX 下,他若想开合约,就得卖掉 stETH 换成 USDT,损失质押收益。但在 Aster,他可以直接把 stETH 存入,用作保证金,同时继续赚取利息,再开 BTC/ETH 永续合约。

这种 “双重利用” 大幅提升了资金效率,尤其适合 DeFi 老用户和大资金玩家。

2. 多链扩展战略

Hyperliquid 走的是单链极致性能路线,靠自研链保证高效撮合。其优点是速度快、体验好,但缺点是封闭生态,用户必须迁移资产才能使用。

 Aster 采取的则是多链扩展:

用户可以直接从 Ethereum、BSC、Arbitrum、Optimism 等链接入;通过跨链桥和流动性聚合,保证不同公链用户的无缝体验。

 这种策略有三个好处:

  1. 降低迁移门槛:用户不用抛弃原有资产生态;

  2. 引入多源流动性:不同链上的资产都能贡献流动性池;

  3. 灵活扩张:未来可以快速兼容更多新兴公链;

  4. 这使得 Aster 的用户覆盖范围比 Hyperliquid 更广。

3. 交易量与 TVL 的突破

根据 Defillama 数据,截止 2025 年 9 月 24 日:Aster 的 TVL 接近 18 亿美元,位居衍生品 DEX 前列;二十四小时成交量突破 5.4 亿美元。虽然与 Hyperliquid 的 10 亿美元日均成交量相比仍有差距,但作为仅成立几个月的新秀,这个成绩相当亮眼。

4. 用户体验的优化

Aster 在产品设计上,尽量贴近 CEX:

  • 专业级交易界面:K 线、盘口、杠杆倍数与 Binance 接近;

  • 隐藏订单 / 冰山单:支持大资金用户在不影响盘口的情况下下单。

图4:Aster 平台隐形订单宣传页面

低延迟撮合:与 CEX 差距大幅缩小;友好 UI/UX:降低新手学习门槛。

这使得 Aster 在用户体验上,几乎完成了从 DEX 到 CEX 的跨越。

三、Aster 与 Hyperliquid 的竞争格局

Aster 崛起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它与 Hyperliquid 形成了鲜明的战略对照。为了看清双方的竞争,我们可以从核心指标、战略方向、用户画像三个维度切入。

1. 核心指标对比

5:Aster 与 Hyperliquid 核心指标对比

从数据上看,Hyperliquid 仍是绝对龙头,无论在成交量还是 OI 上都领先几个数量级。但 Aster 的亮点在于:TVL 已经达到 Hyperliquid 的 20% 左右,说明其资金吸引力相当强劲。

作为一个 2025 年才出现的新平台,能快速切入前列,说明其模式确实具备差异化竞争力。

2. 用户画像对比

图6:Aster 与 Hyperliquid 用户画像对比

换句话说:Hyperliquid 更像是链上的Binance;Aster 更像是链上的“DeFi 衍生品超市”,强调资产灵活度和资本效率。

3. 潜在的替代效应

一个重要问题是:Aster 会不会抢走 Hyperliquid 的用户?

 短期来看:职业交易员仍会留在 Hyperliquid,因为那里有更深的流动性、更快的撮合;但中小用户,尤其是 DeFi 玩家,可能更愿意在 Aster 上 “一边挖矿、一边交易”。

 长期来看:如果 Aster 能逐步补齐深度和性能,它完全可能成为主流用户的第一选择;一旦资本效率成为主流叙事,Hyperliquid 的“性能优势”未必足以锁死用户。因此,Aster 被称为 “Hyperliquid 杀手”,并非夸张,而是确实有可能在某些用户群体中形成替代效应。

四、CZ 的站台效应

如果说 Aster 的产品优势是内因,那么 CZ 的站台就是它迅速走红的外因。

图7、图8:CZ转载Aster推文

作为 Binance 创始人,CZ 在全球加密圈的影响力无可比拟。他的推文、评论甚至一个点赞,往往就能引发币价的波动。在行业舆论场上,CZ 也被视为“风向标”。

图9:Aster融资历史(转载自X博主@_FORAB)

图10:Aster币价

结合 Aster 的融资历史与市场表现来看,CZ 旗下 YZi Labs(前 Binance Labs)作为 Aster 的核心投资方与孵化机构,应该参与了 Aster 早期融资。而 Aster 代币(ASTER)自 2025 年 9 月 17 日代币生成事件(TGE)后表现极为亮眼:币价最高峰达到了2.3美元,当前币价为2.2 美元,若 CZ 旗下 YZi Labs 参与了 Aster 的机构轮融资(该轮成本 < 0.015U),仅以当前价格测算,投资收益倍数已达约146倍。

图11:Aster 平台合作伙伴

五、未来展望

 那么,Aster 是否真能成为 Hyperliquid 的终极挑战者?

 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场仍处于高速扩容阶段,远未到 “一家独大” 的饱和状态,足以容纳多家头部平台共生。在此背景下,Aster 既受益于行业对 “资本效率” 的强烈诉求 —— 当流动性竞争日趋激烈,用户越来越倾向于能高效盘活资金的平台;又有 CZ 带来的舆论与资源倾斜持续助力,为其拓宽增长空间。

 不过,Aster 也面临现实挑战:与 Hyperliquid 在成交量、未平仓合约规模(OI)及用户基数上仍有数量级差距;作为新平台,它还需在更长周期内接受市场对安全与稳定性的考验;能否从短期爆发式增长,沉淀为长期稳健的发展态势,也是团队需直面的关键考题。至于未来格局,存在多种可能性:或许 Hyperliquid 与 Aster 会凭借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吸引力,形成差异化共存的 “双雄” 局面;若 Aster 的资本效率模式更受市场青睐,也不排除它在交易量维度实现对 Hyperliquid 的逆袭;甚至可能有新竞争者涌入,共同塑造多极竞争的行业态势。

结语

在 DeFi 世界,没有永远的霸主。Hyperliquid 用极致性能证明了自己,而 Aster 则用资本效率和多链战略杀出重围。

 在 CZ 的站台加持下,Aster 被赋予了更高的预期与关注度。它是否会成为真正的 “Hyperliquid 杀手”,取决于未来一年它能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在安全性与用户信任上站稳脚跟。

 可以确定的是,Aster 已经成功进入了市场的聚光灯下。接下来的故事,将不仅仅属于它自己,也将决定去中心化衍生品赛道的下一个篇章。

加入我们的社区,一起来讨论,一起变得更强吧!

官方电报(Telegram)社群:t.me/aicoincn
AiCoin中文推特:https://x.com/AiCoinzh

群聊 - 致富群:https://www.aicoin.com/link/chat?cid=10013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