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央行行长对“人民币稳定币”发出严厉警告,怎么回事?

CN
11 小時前

在全球稳定币市场蓬勃发展,各国争相布局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却发出了严厉警告。他认为,稳定币会给金融体系带来欺诈和不稳定风险,并质疑采用稳定币的必要性。周小川的言论,正值有消息称中国正在探索批准基于人民币的稳定币,这无疑为火热的稳定币市场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业界对稳定币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


一、周小川的“六维度”警告:稳定币的潜在隐患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7月份的一次闭门研讨会上,从“6维度”深入剖析了稳定币的潜在风险,并发出警告:


滥发货币与高杠杆风险: 周小川表示,需要防范“滥发货币”和放大高杠杆,即发行方在缺乏真实100%准备金的情况下发行稳定币,以及发行后的运转产生货币派生的乘数放大效应。他认为,应明确发行准备金的托管机构是谁,应该是央行或央行认可并监管的托管,否则就不太可靠。


去中心化与代币化的真实需求: 周小川指出,需要审视去中心化与代币化的真实需求。他认为,只有少数金融服务能够真正通过代币化和去中心化来提高效率,并呼吁客观评估这两种方式的真正需求。他指出,支付系统已经非常高效和低成本,给任何新进入者降低成本和在这个领域获利的空间非常有限。


支付效率与合规挑战: 周小川说,需考虑支付效率与合规挑战,其中包含“认识你的客户”(KYC)、身份识别、开户管理、反洗钱(AML)、反恐融资(CFT)、反赌博、反毒品交易等,目前稳定币支付业务在KYC和合规性方面,仍有明显缺陷。


操纵市场风险: 周小川表示,最需要防范操纵市场,特别是价格操纵。他认为,目前无论是美国《GENIUS法案》,或香港相关条例,或是新加坡的监管规定,都尚未做到令人放心。


过度投机风险: 周小川提到,需要审视各参与方的动机,应该对哪些领域适合市场化主体、哪些属于基础建设性质,须有清楚界定。另外,要警惕稳定币被过度用于资产炒作的风险,方向上的偏离,可能会引发欺诈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流通路径风险: 周小川指出,要留意稳定币的流通路径,涉及从发行到特定场景的市场流通、回笼的整个循环过程。如果缺乏足够的需求场景,稳定币未必能进入有效流通,即有可能领了发行牌照、却发行不出去。


二、稳定币的“乘数效应”风险:周小川的担忧


周小川还警告称,发行方可能会在没有足够储备的情况下不计后果地铸造稳定币,而且在目前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托管方可能无法履行适当的尽职调查。


“乘数效应”: 周小川表示,即使有储备完全支持发行,稳定币也能产生“乘数效应”,因为代币会用于贷款、抵押、交易和重估等后续操作,留下的足迹会超过储备所能承受的范围。他甚至表示:“可能的(银行挤兑)金额可能是发行储备金的几倍。”


监管不足: 他补充说,现有的稳定币规则,例如美国的《GENIUS法案》或香港的法规,都“远远不足以”解决此类问题。


三、中国对稳定币态度的转变与挑战


政策逆转: 最近有报道称,中国正在考虑允许发行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这与中国反对加密货币的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仍在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和挖矿,而香港则积极拥抱加密货币行业,并针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和稳定币发行商制定了牌照制度。


应对美元主导: 据报道,此举很可能是对美国迅速支持美元稳定币以巩固美元主导货币地位的回应。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邻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政府主导举措。


监管警惕: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监管机构似乎仍对潜在的负面风险保持警惕,他们最近要求国内券商停止通过研究和研讨会来推广这些产品。


结语:


中国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对稳定币发出的严厉警告,揭示了稳定币在金融体系中可能带来的欺诈、不稳定和“乘数效应”风险。他的言论为火热的稳定币市场泼了一盆冷水,也提醒各国监管机构,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务必警惕稳定币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关推荐阅读:中国考虑推出稳定币引发对美元主导地位和市场信任的质疑


原文: 《 中国前央行行长对“人民币稳定币”发出严厉警告,怎么回事?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注册100%中奖!抽BTC/苹果+领万U礼!仅限开学季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