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Web3Caff创始人王鹏程:Web3趋势风口之外的长期主义

CN
PANews
关注
10小时前

原创作者:曼昆品牌部

开篇语

创业 Web3,畅谈每周三!

《创业 Web3.0》是曼昆律师事务所发起的中国Web3.0创业者访谈节目,每周三晚,我们邀请行业大咖、一线机构、知名创业者做客直播间,通过正向发声、理性讨论、经验分享,助力中国Web3.0行业的合规与健康发展。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Web3行业的连续创业者、Web3Caff创始人 —— 王鹏程。

作为深耕行业多年的实践者,他从早期创业探索到聚焦内容与研究,始终坚持 “少追风口、深耕本质”,对Web3的长期主义与趋势判断有着深刻洞察。今天我们将围绕 “风口之外,深耕本质:Web3趋势与优势的长期主义” 这一主题,和王鹏程一起聊聊创业中的战略选择、避坑经验与长期坚持的底层逻辑。

(音频转录文字记录经过ai处理,可能存在遗漏与错误。)

王蕾:欢迎来到每周的创业Web3栏目,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王鹏程(Gootor),Web3Caff创始人,深耕Web3领域多年,请Gootor跟大家打个招呼并简单自我介绍。

王鹏程:大家好,我是Gootor ,2017年以个人身份参与行业,2019年开始探索Web3内容赛道,2022年2月正式创立 Web3Caff(垂直媒体平台),同年9月推出Web3Caff Research(专注 Web3 的研究报告分析平台)。截至目前,Web3Caff已发布超6000篇优质文章,入驻作者超200位;Web3Caff Research产出深度研报超500份,研究员团队规模超80人,服务大量高净值用户与机构,是华语地区具有影响力的Web3内容与研究平台。

Q1:在Web3行业快速变化,Web3Caff团队做过哪些重要的战略调整?

王蕾:Web3行业变化非常快,你们在不同阶段做过哪些重要的战略调整?能否分享一些关键决策?

王鹏程:我们的战略调整主要围绕 “合规与商业闭环” 展开。2022年2月到9月,我们先做了Web3Caff媒体平台,但发现受监管政策影响,媒体的商业变现(如广告)受限较多,这促使我们探索更合规的方向,于是在2022年9月推出了Web3Caff Research—— 专注于Web3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平台。

这一调整解决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合规性,研究报告属于正向的行业分析,符合监管导向;二是商业闭环,通过付费研报、会员服务实现稳定变现。此外,我们始终注重 “借力外部资源”,比如联合商界传媒集团发行 Web3期刊、与传统财经机构合作触达增量用户,通过 “内容优势 + 外部资源” 的结合放大影响力。

Q2:有哪些创业避坑经验可以提醒新人团队?

王蕾:结合你对行业痛点的观察,有哪些创业避坑经验特别想提醒新人团队?

王鹏程:有三个核心经验:

  • 第一,合规是底线。Web3行业监管政策较严,尤其在中国大陆地区,任何创业都必须先明确法律边界。建议初期就咨询专业律师(如曼昆),避免因框架设计不合规埋下风险,否则后期可能 “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 第二,不盲目追风口。Web3 行业特别擅长 “造新词、炒叙事”,但很多风口来得快、去得快。如果看到风口才入场,可能产品还没落地,热度就已过去。更重要的是思考 “行业本质需求”,选择那些能长期创造价值、不易被颠覆的方向。
  • 第三,搭建合理的团队与激励机制。创业是长期战斗,需要优秀的合伙人与团队。初期就要设计好激励政策(如股权、分红),让团队成员真正 “把项目当自己的事”,否则难以持续执行。

Q3:哪些坑是创业者必须自己踩一遍才能真正理解的?

王鹏程:关键在于 “经验积累带来的决策直觉”。有些坑即使别人提醒,没亲身经历也很难深刻理解。比如 “市场周期的判断”—— 行业低谷时,即使知道 “坚持下去可能有机会”,但身处其中时,团队信心、资金压力等现实问题会让人动摇。只有亲自熬过一次低谷,才能真正理解 “周期的力量”,后续面对波动时才能更从容。

再比如 “团队磨合的细节”,比如分工冲突、目标分歧,别人的建议只能是 “方法论”,但具体如何平衡、如何妥协,必须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团队的节奏。本质上,踩坑的价值在于 “将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是无法替代的。

Q4:为何在热点爆发时不跟风而坚持做内容?

王蕾:当 DeFi爆发、RWA火热时,很多团队会跟风入场,你们为何选择不追热点,坚持深耕内容领域?

王鹏程:核心是我们的定位 ——Web3Caff从一开始就是 “观察行业周期的平台”。内容赛道的优势在于 “不受单一风口影响”:无论DeFi、NFT还是RWA,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和选题来源,只要Web3行业存在,内容就有价值。更重要的是 “长期主义的信念”。

2022年末行业低谷时,AI风口兴起,很多人劝我们转型,但我认为 “在一个领域没做出成绩,换赛道也难成功”。任何行业的红利,都属于 “在低谷期踏实建设的人”。比如AI领域的ChatGPT,也是团队在无人问津时持续研发才抓住爆发机会。我们坚信,Web3的长期价值需要内容平台来记录、分析、传播,这是我们的 “本质战场”。

Q5:评估新风口时,内部有哪些判断逻辑?

王蕾:你们日常会关注新风口,评估时内部有哪些判断逻辑可以分享?

王鹏程:我们的核心逻辑是“是否推动行业正向成长”。每天会有研究员和编辑跟踪市场热点,但判断是否深入研究时,会回归“定性分析”:这个风口的本质是什么?是纯粹的炒作,还是能解决行业真实问题(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扩大普惠性)?

比如RWA(实物资产上链),我们认为它的价值在于 “连接传统资产与 Web3,扩大行业边界”,属于能推动行业正向成长的方向,因此投入大量精力做研报;而有些纯粹靠 “概念包装” 的风口,即使短期热度高,我们也会谨慎对待,因为它不创造长期价值。

Q6:如何在内容沉淀和口碑建设的长周期中坚持下来?

王蕾:内容沉淀和口碑建设周期很长,过程中你是如何说服自己和团队坚持下来的?

王鹏程:关键在于 “共识与愿景”。我们团队从核心成员到普通编辑,都认同 “Web3需要优质内容平台” 的长期价值。具体来说,有三个支撑点:

  • 第一,行业向好的信号。比如港府拥抱虚拟货币、上海组织学习稳定币、央视科普Web3概念,这些政策与市场的积极变化,让团队看到 “坚持的意义”。
  • 第二,清晰的激励机制。不仅有物质激励(如绩效、股权),更有精神认同 —— 让团队知道 “自己在记录行业历史,推动行业进步”,这种价值感比短期利益更持久。
  • 第三,透明沟通。低谷时不回避问题,坦诚讨论困难与解决方案。比如 2022年末资金紧张时,我们一起调整成本结构,同时明确 “熬过这段,未来会更顺”,这种共渡难关的经历反而增强了凝聚力。

Q7:能否用案例说明 “深耕本质最终带来优势”?

王鹏程:我们的研报就是典型案例。Web3Caff Research的研报平均每篇1-2万字,目前已产出140多篇。这种 “重投入” 在初期看似 “费力不讨好”,但长期下来形成了深护城河。如果竞品想追赶,按每周 1 篇的速度,至少需要2年8个月才能达到我们的规模,而这期间我们还在持续产出。

比如我们的 RWA 研报,单在 Twitter 就有超 20 万展示量,被 Meta 等机构官网推荐,这就是 “深耕内容质量” 带来的行业影响力。这种优势不是靠风口短期堆起来的,而是靠一篇篇研报的积累,别人很难快速复制。

Q8:作为创始人,如何度过迷茫或摇摆的时刻?

王蕾:长期主义听起来美好,但过程中难免迷茫或摇摆,作为创始人你是怎么度过的?

王鹏程:我认为 “伟大的企业都是在长期主义中熬出来的”。迷茫时,我会提醒自己两个点:

第一,相信 “爆发点” 的存在。任何行业都有 “量变到质变” 的时刻,我们要做的是 “在爆发点到来前做好准备”。比如 2022 年我们坚持做研报时,也不知道何时会被广泛认可,但持续输出到一定阶段,自然吸引了高净值用户和机构关注。

第二,接受 “困难是常态”。创业不会一帆风顺,低谷时的压力、团队的质疑、外界的不理解,都是必经之路。关键是 “不被暂时的困难定义”,而是把它们当作 “成长的必经考验”。就像生活中的挑战,扛过去就会更强,扛不过去才会被打倒。

Q9:如何看待 “在风口里起飞” 和 “在风口外稳步增长” 两种路径?

王鹏程:我更认同 “在风口外稳步增长”。“风口里起飞” 看似快速,但多数是 “短期套利”,缺乏长期壁垒 —— 风口退去后,没有积累的团队很容易被淘汰。

而 “稳步增长” 的核心是 “提前布局”:在风口到来前,基于对行业的理解,默默打磨产品、积累资源。比如我们在 2022 年布局研报时,Web3 研究还不是热点,但当行业需要专业内容时,我们已做好准备。这种 “准备充分再借力风口”,比 “追着风口跑” 更可持续。

Q10:对正在考虑入局Web3的创业者有哪些建议?

王鹏程:三点建议:

第一,合规优先。务必先咨询专业律师,明确业务的法律边界,尤其在中国大陆地区,合规是生存的前提。

第二,好团队与好身体。创业是长期战,需要靠谱的合伙人与健康的身体。团队决定 “能走多快”,身体决定 “能走多远”。

第三,把握入场时机。不是 “越早越好”,而是要判断 “市场是否成熟到能支撑你的业务”。比如有些方向太早入局,可能因基础设施不足成为 “先烈”,而不是 “先驱”。要结合自身资源,在合适的节点发力。

Q11:Web3Caff的研究员团队是如何搭建的?

王蕾:很多人好奇Web3Caff的研究员团队,他们都是Web2背景吗?团队是如何搭建的?

王鹏程:我们的研究员很多有Web2背景,比如第一份研报的作者是清华大学与东京大学的金融专业背景,曾在贝恩咨询工作,后来以个人身份参与 Web3。我们不排斥Web2人才,关键是“学习能力与行业理解”。

团队搭建有两个路径:一是 “签约成熟研究员”,通过选题撰写评估其专业度;二是 “培养新人”,比如开放实习岗位,提供选题让其试写,不符合标准的就拉入社群,通过日常分享的行业资讯帮助其建立认知,通常3个月左右能看出成长潜力。目前我们已签约80多位研究员,核心是 “不设背景门槛,只看对Web3的理解与研究能力”。

Q12:未来1-2年,Web3Caff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王鹏程:核心是“基于研究能力的价值延伸”:

第一,强化研报平台的核心地位。扩大会员规模,提升对传统领域的渗透,让Web3Caff Research成为 “华语Web3研究的标杆”。

第二,拓展教育与咨询业务。基于研报积累的专业度,推出面向零基础用户的线上课程、面向机构的定制咨询,形成“内容 - 研究 - 教育 - 咨询”的商业闭环。

第三,深化行业合作。比如联合商界传媒扩大期刊影响力,在重庆、深圳等地落地线下空间,连接线上内容与线下资源,让Web3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

Q13:对行业趋势判断,您目前最坚定的信号是什么?

王鹏程:两个信号:

一是基本面的改善。全球政策对Web3的态度在转向积极,比如美国推动稳定币法案、香港拥抱虚拟货币,监管框架逐渐清晰,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 “确定性”。

二是长期主义的力量。Web3仍处于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类似 1995 年的互联网),真正的爆发需要时间。但只要方向正确,坚持深耕的团队一定会吃到红利。就像我们做内容,虽然慢,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形成不可替代的价值。

结语

王蕾:感谢Gootor的分享,从战略调整到团队搭建,从避坑经验到长期主义的实践,我们看到了Web3创业者 “深耕本质” 的定力。在风口层出不穷的行业里,这种 “不盲从、重积累” 的心态尤为珍贵。如果大家想深入交流,可后台回复 “名片” 获取今日嘉宾的联系方式。《创业Web3.0》每周三晚与你相约,下期再见!

创业不易,但你的故事一定很酷!

欢迎加入曼昆“创业Web3栏目”,一起为中国Web3注入真实而鲜活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OKX DEX上新 挑战Memecoin额外返20%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