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Web3撞上d/acc:技术加速时代,Crypto能做些什么?

CN
PANews
关注
1小时前

作者:imToken

如果你关注了最近在阿根廷举行的 Devconnect 大会,可能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

在众多关于 Rollup、EIP 和账户抽象的技术议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也许不是某个协议升级,而是专门被设置为独立一天的议题——d/acc day。

d/acc,这个看起来像是代码符号的缩写,其实是一个早在 2023 年就被 Vitalik Buterin 极力推崇的新概念,本文也将带大家深入了解 d/acc 思想脉络,以及以太坊正在如何基于此加速重塑底层叙事。

一、从 e/acc 出发,d/acc 是什么?

要理解 d/acc,我们必须先了解它所反思的时代背景:e/acc(有效加速主义) 的狂奔。

如果你对硅谷科技圈思潮一直有追踪的话,或许听说过 e/acc,说不定还对 2023 年那一波铺天盖地的「e/acc」后缀浪潮有很深的印象:

当时包括 a16z 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 和 YC 孵化器 CEO Garry Tan 在内的一众科技创业与投资领域大佬,纷纷以此作为自己社交账号的后缀。

而作为「有效加速」 ( Effective Accelerationism) 的缩写,按标准释义的话,e/acc 算一种将生物、物理、经济和社会理论整合在一起的哲学思想,强调将适应性、进化、智能和加速作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原则。

用大白话理解的话,「e/acc」其实就是强调技术至上,极端推崇技术创新对社会的推动和变革,甚至可以视为一群技术狂热者的信条——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加速技术的发展,相信市场和技术本身会解决所有问题。

所以它也一度被视为是技术乌托邦式的设想,直到 2022 年底 ChatGPT 所点燃的这一波 AI 浪潮,让不少 e/acc 看到了切实的希望,这也是为什么该概念在 2023 年掀起如此大的传播效应。

只不过这种技术至上的单向狂奔,其实在 AI 逐渐逼近奇点、生物技术风险加剧、中心化权力日益膨胀的当下,还是让许多人感到不安。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Vitalik 给出了一条某种意义上偏向于「改良主义」的路:d/acc,即倡导防御优先的技术发展观。

在 2023 年 11 月 27 日,他专门发文《My techno-optimism》(我的技术乐观主义),提出了对技术加速的审慎思考。

这里的「d」不仅仅代表 Defense(防御),更代表 Decentralization(去中心化) 和 Democracy(民主),它不是要踩刹车,而是要换个方向加速——加速那些能让我们更安全、更自主、更能抵御系统性风险的技术。

有意思的是,在发表这篇文章一年之后,2025 年 1 月再度发文《d/acc: one year later》,进一步深化了他对 d/acc 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核心的世界观模型:防御优势(Defense-Dominant)vs 进攻优势(Offense-Dominant)。

它的核心逻辑在于「人类历史的至暗时刻,往往发生在进攻优势显著大于防御优势的时期」:

  • 当制造病毒比研制疫苗更容易;
  • 当制造网络攻击比修补漏洞更廉价;
  • 当中心化的 AI 能够轻易生成海量 Deepfake 而普通人无法辨别真伪时。

在这些时刻,人类社会处于一种系统性脆弱之中。

而目前的科技树恰恰正朝着「进攻优势」倾斜——大型科技巨头垄断了 AI 算力,中心化机构掌握了数据霸权,所以从 d/acc 的思考逻辑出发,如果继续盲目加速,我们可能创造出一个极度高效但极度脆弱、甚至极度集权的反乌托邦世界。

因此,d/acc 的核心主张在于我们必须有意识地通过技术干预,扭转这一局面,让技术发展的「防御」属性再次压倒「进攻」属性。

二、d/acc 为什么会出现在 Web3?

可以毫不讳言地说,虽然在硅谷 e/acc(有效加速主义)饱受推崇,但它本质上是技术资本主义的一种异化,带有极其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因为它不在乎过程中谁被抛下,只在乎整体效率的提升。

在 Vitalik 看来,虽然过去十年,全球科技叙事大多围绕「加速」展开,但在 AI、加密、能源、国家竞争同步拉满的背景下,简单的「加速主义」已无法回答一个根本问题:

我们到底在加速向哪?为谁加速?代价是什么?

而 d/acc 的出现,恰好提供了一个方向上的校准,它把视角从精英主义挪向广泛意义上的「民主」——它关心的是普惠性,追求有选择地加速,尤其是涉及风险堆叠、权力集中、监管空窗放大的爆炸性创新,更不应盲目加速。

这也使得 d/acc 与 Web3 的未来天然深度绑定。毕竟,Web3 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更快的全球计算机」这么简单,而是把权力、财富、身份与控制权从中心化系统中逐步抽离,回到用户手中。

其实以以太坊的几大发展主线为例,我们能清晰窥见其与 d/acc 的深层共振:

  • 去中心化要加速:确保 L1/L2 的节点数量和抗审查性;
  • 用户主权要加速:推进账户抽象(AA),让社交恢复、Gas 代付等防御性功能普及;
  • 系统韧性要加速:部署 ZK-SNARKs 等技术,防御隐私泄露和监控;

这也是为什么 d/acc 会成为以太坊社区的核心叙事,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质上就是人类发明的最强大的防御性技术之一。

说白了,技术至上的未来不是要一味地快,而是要在正确、安全的轨道上持续加速:加速去中心化,加速个体防御,加速系统韧性——这也是 d/acc 赋予 Web3 和加密世界的全新使命。

三、AI 与 Web3:构建未来文明的防御加速主义

笔者就一直认为,AI 与 Web3/Crypto 是新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组镜像比照。

如果把 AI 看作是强大的「矛」(提升生产力,但也可能用于作恶),那么 Crypto 就是坚固的「盾」,且在 d/acc 的视角下,这面盾牌主要防御三个维度的威胁。

首先,便是防御「权力滥用」。

在 Web2 世界,你的数字身份和资产并不属于你,而是「租用」自科技巨头,平台可以随时封禁你的账号,银行可以冻结你的资金。而区块链通过密码学构建了一道数学层面的防御墙,私钥在手,没有任何中心化权力可以剥夺你的资产。

这是一种终极的防御机制,保护了个体在数字时代的生存权。

其次,防御「真相被篡改」。

随着 AIGC 的爆发,互联网正在充斥着虚假信息。未来,我们可能无法分辨屏幕对面是人还是 AI,无法分辨视频是真实记录还是算法合成。

从这个角度来看,基于链上的社区验证、公钥签名体系,为信息提供了一个「信任锚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加密签名来验证信息的来源,通过去中心化共识来防御虚假信息的洪流。

最后,防御「隐私被窥探」。

毕竟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本身需要被验证才能使用,我们被迫裸奔,而 d/acc 极力推崇的 ZK-SNARKs(零知识证明),是防御性技术的巅峰。

它允许我们在不泄露隐私的前提下证明事实(例如:证明我有足够的钱支付,但不需要透露余额),这不仅保护了隐私,更在数学层面消解了「老大哥」存在的必要性)。

归根结底,d/acc 并不是一种消极的保守主义,相反它需要极高强度的技术创新:

  • 我们需要更快的公链服务网络,来承载全球级的防御性金融网络;
  • 我们需要更易用的账户抽象,让防御性工具不再仅限于极客使用;
  • 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抗量子密码学,以防御未来算力的暴力破解。

所以,像这次 Devconnect 上的 d/acc day,不仅仅是技术讨论,更能提醒我们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但技术发展的方向有。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加速狂奔的时代,「更安全」,本身就是最高级的「更先进」。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