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大跌复盘:谁来为加密市场建立安全网?

CN
链捕手
关注
8小时前

凌晨五点半,USDe 报价被砸到 0.65 美元。

屏幕上,一片红。数字像瀑布一样倾泻。BTC 12.2 万美元跌到 10.4 万美元,ETH 4360 美元跌破 3500 美元。某些小币种的K线变成了垂直线,甚至直接归零。

10 11日 凌晨,全球加密市场蒸发了 3000 亿美元。超过 160 万人爆仓,强平规模 191 亿美元。

传统金融有熔断机制、保证金追缴、投资者保护基金。Web3的用户大多数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清算线被击穿。

一场没有安全网的自由落体

10 10 日晚,特朗普在 Truth Social 宣布:对所有中国商品额外加征 100% 关税,部分商品总税率超 130%。他还威胁取消与习近平的 APEC 会晤。

消息传出,美股大跌,美元指数飙升 1.8%,资金涌向避险资产。

加密市场首当其冲。关税威胁成了那根点火的引线,市场的泡沫瞬间燃尽。到了周六凌晨,亚洲交易员已沉睡,美股早已收盘,西方做市商也下线。

市场空着一片,没人接盘。抛售开始滚成雪崩。

杠杆是怎么杀死多头的

过去几个月,合约杠杆和 DeFi 循环贷把市场推到了悬崖边。

BinanceBybit 提供 100 倍杠杆。很多人满仓做多。DeFi 里更疯狂:用 Ethena USDeWBETHBNSOL 做抵押,借稳定币,再买币,再抵押,无限套娃。

价格跌破支撑后,一轮强平带动下一轮,多杀多的连锁反应开始了。

24 小时内,多头爆仓 166.8 亿美元,占总爆仓的 87%。新兴平台 Hyperliquid 爆仓额超过 102 亿美元,远超Bybit46亿)和Binance23亿)。

最大单笔爆仓发生在 Hyperliquid ETH-USDT 合约上,价值 2.03 亿美元。

如果算上链上杠杆清算,实际去杠杆规模可能高达 300-400 亿美元。

USDe为什么脱锚?

凌晨 5:30Binance 上的 USDE/USDT 交易对崩了。价格最低跌到 0.65 美元,链上价格也跌到 0.97 美元。

很多人想起了 UST 的死亡螺旋。

Ethena协议用超额抵押支撑 USDe,持有现货多头加永续合约空头对冲。暴跌时,空头头寸盈利,反而增强了抵押保障。协议本身一直正常运行,没有出现死亡螺旋。

崩点在二级市场。

大量用户用 USDe 做循环贷或保证金。恐慌抛售时,做市商无力维持价格,买单枯竭,交易所接口延迟。价格瞬间崩盘。

协议本身没问题,流动性被挤压才是真相。随着情绪缓和,USDe 迅速回稳到 0.99 美元以上。

WBETH BNSOL 等封装资产也出现了类似的脱锚,随后回归正常。

小币种的垂直坠落

更惨的是小市值代币。很多币的价格直接被砸到接近零。

原因很简单:没人接盘。

自从老牌做市商退场后,中小币的深度主要靠少数主动做市者维持,资金有限,优先保头部币,小项目自然失去支撑。当市场暴跌,做市商必须优先保住头部资产,抽离小币种的流动性。结果就是:中小币种面临巨大卖压,却无人挂买单。

物联网代币IOTX价格一度被打到 $0.00000。很多山寨币短时跌幅 90%-99%1分钟K线呈垂直坠落。

这一切发生在周五深夜至周六凌晨,西方交易员的非工作时段。市场深度本就偏薄,无人看盘,价格异常无人纠正。

以太坊 Gas 费飙升至数百 Gwei,部分交易所(如 KrakenBackpack)出现宕机或卡顿。用户无法及时转账和交易,损失进一步扩大。

Binance 也宕机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密交易所,Binance 在这次风波中也暴露了问题。

由于订单洪流涌入,Binance 一度卡顿甚至宕机。不少用户报告,在最关键的几分钟内,他们无法登陆账户或下单,错失了平仓止损的时机。

很多人发现,上了 Binance 的币反而跌得更猛。当 Binance 宕机或功能受限时,相关币种因主要交易池冻结而波动更剧烈。

巨无霸交易所的技术瓶颈本身已成为系统性风险,极端行情不是偶然,而是市场成熟过程中的必修课。

Web3 需要自己的安全网

面对这些结构性缺陷,市场需要更成熟的保护机制。答案藏在机制设计里。

加密市场完全可以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设计出自己的保险体系。技术上,这些都是可行的。

智能合约可以在清算发生时自动执行补偿逻辑,不需要人工审核,代码即规则。每笔交易的一部分进入保险池,当极端行情导致用户损失时,资金池自动赔付,链上透明。

当用户亏损超过一定阈值,系统提供算力或代币补贴。这些补贴持续产生收益,用未来收益抵消当下损失。在极端波动时,协议还可以自动降低杠杆倍数,给用户反应时间。

所有保险资金链上托管,赔付条件由智能合约执行。信任可以写进代码,规则也能成为保护。

用设计代替监管

有人担心保险机制会破坏加密货币的自由本质。但真正的自由需要防护网。

登山者系安全绳是为了爬得更高,跳伞者背降落伞是为了享受自由落体。

保险机制是在用户做出选择后,为他们的风险兜底。

Web3 的保险可以是代码级的,透明的,自动执行的,不需要传统金融那套复杂的审核流程和信任背书。这是去中心化的保险。

10 11 日这一夜,很多人在想:如果有保险托底,是不是就不会这么惨?

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谁来建立这张安全网?

这样的机制存在,是为了让信任有落点,也让风险有边界。

Web3 的叙事里,我们谈论过很多次"范式转移""权力下放""价值回归"。但当191亿美元在一夜间蒸发,当 160 万人同时爆仓,这些宏大叙事显得苍白。

用户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保护。

技术已经成熟。智能合约可以实现自动理赔,链上资金池可以透明运作,算力补贴可以持续产生收益。剩下的只是意愿问题:有谁愿意把用户保护写进协议底层?

Web3 的成熟标志,是在极端行情下,有一张真正托住用户的安全网。

10 11 日之后,行业该记住的不只是数字。

当下一次瀑布再来,谁能真正托住用户?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