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支股票的投资思考

CN
5小时前

首先解释一下上周五的文章中我没有表达清楚的观点:

在文章中,我列举两位老先生抛售房地美、房利美的行为来对比抛售比亚迪,这并不意味我100%确认比亚迪会有两“房”那样的风险,但我有把握认为比亚迪的某些商业行为存在相当的风险,使其未来所带来的总现金流折现远远无法支撑它现在的股价。

更重要的是,我的这个判断分析最终得到了老先生的验证。

看到这个结果,我还是很受鼓舞的。因为通过一个股票的案例,我切身体会到了书中的解析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此前的我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尝试分析A股的股票,因为我一向觉得那对我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首先是财报我看不懂,其次就算看懂了财报,里面一大堆可能作假的手法我这种小白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但在评判比亚迪的过程中,我没有那么详细地分析它的财报,只从一些基本的事件和线索就能感觉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段永平在他的投资问答录中表达过的一些观点,比如:

- 财报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一定需要看懂财报才能进行投资。

- 很多时候用常识就能分析一些基本的逻辑,就能看到事情的真相,就能判断投资的标的。

最近我又从另一个个股上面体验了段永平分享的另外两个观点:

- 商业模式是投资一个企业考虑的关键要素之一。

- 不做什么往往比做什么更重要。

是去年还是更早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新闻片段里看到川普用一个充电宝给他的手机充电。一位评论员当场就毫不客气地指出川普用的那个充电宝(Anker)是中国产的。

评论员叫板川普的这个片段让我第一次对Anker这个中国公司有了印象,后来我进一步知道了它在国内的名字叫安克创新。

那以后,我就没特别关注过安克了。

直到最近,我听了一位科技博主专门用两个小时评论安克,才把我曾经对它的印象又拉了回来。

在两个小时的评论中,安克有两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是早前上亚马逊时,很多和它做类似产品的中国公司都通过不正当手段收买好评,但安克不这么做,只是埋头改进产品。尽管这让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十分吃亏,但它却丝毫不为所动。

这种做事的“本份”是段永平在他的问答录中评判公司时极其看重的品质。

二是安克的创始人特别强调价值观。

这是我极其看重的品质。

我认为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团队而言,价值观都是最顽强的支柱、最无敌的武器,没有价值观支撑的企业不可能走远,也不可能变强。

听完两小时的分析,我还收集了安克创始人近年来三篇知名的演讲:《在2024亚马逊跨境峰会的演讲》、《十周年内部演讲》、《浅海战略的得与失》。

看完这些资料,安克给我的印象已经非常好了,它有着一支一流的团队。

接下来,我又看了看它的股价、市值、总资产、总负债、自由现金流以及上市后对股东的回报。

从这些数据看,公司的表现虽说算不上惊艳,但我觉得长线看还是有相当的潜力和成长空间的。

了解到这里,按我过往的习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着开市买它的股票了。如果真的买了安克,那它就是我在A股买的第一支个股。

但是,我停了一下,回想了段永平强调的评价公司的三个核心要素: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和护城河。

在这三个当中,安克在企业文化上是很不错的;在护城河方面,按照创始人自己的说法就是它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但在商业模式上我就有点犹豫了。

它生产的产品能够有定价权吗?

这种定价权能持久吗?

它的产品能够像苹果那样给用户独特的体验和其它产品难以企及的生态吗?

......

这些问题一个个挑出来思考后,我发现至少在当下,不少问题我还想不清楚,没有把握。

那既然如此,这个股票还是暂时搁置吧。买一个自己还看不太明白的标的还不如不买。

这一两年来,尤其是在看了巴菲特和段永平的书以后,我一直希望能够买一支A股的股票来锻炼一下自己的评判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曾经反反复复、左思右想地找过很多目标。但总是在途中发现它们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或者我还想不清楚的地方,从而最终不得不放弃。至今为止,我依旧一支A股的股票都没有买过。

安克算是我这几个月以来又发现的、难得的一个备选对象,但现在又在最后关头被暂时搁置了。

段永平说世界上的好股票本来就不多,根本就不需要买那么多股票。他还强调看懂一个公司/股票和读完一个大学本科所花的时间差不多。

我现在越来越能体会这种感受。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