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与非法集资的边界判定:机遇抑或法律危机?

CN
4小时前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肖飒lawyer,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链改”口号下,RWA渐成为Web3与传统金融融合的热门方向,通过将房地产、债权、股权等现实资产链上化,增强交易流动性与便利性。然而,RWA并非天然合规,只要具有“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的实质特征,哪怕有复杂的智能合约、精致的包装,也可能构成非法集资。技术包装背后,一些打着RWA名义,本质却是虚拟货币的非法集资骗局频频出现,许多不法分子利用RWA的概念热度与大众对新兴技术的陌生,精心包装各种陷阱,使得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飒姐团队今天就和大家唠唠,RWA与非法集资的风险边界究竟在哪里?企业如何避免触碰红线,普通投资者又如何防止被坑。


(一)RWA与非法集资类犯罪的风险边界


2017年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该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尽管2025年香港通过分层监管制度允许合规开展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RWA)项目,为跨境融资提供新路径,但至少目前在大陆范围内,尚不存在,也不承认RWA这样的融资方式,司法实践中,该类融资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会被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平台方也有被认定为非法集资或传销的法律风险。


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刑法》第192条及相关司法解释,非法集资具有以下核心特征:(1)非法性: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2)公开性:以广告、网络平台等形式向不特定人群募集;(3)回报性:承诺本金或固定收益,诱导投资;(4)社会性:涉及人数众多,具有社会危害性。RWA的本质则是“资产上链+通证化流通”,在技术上与证券化、ABS等金融产品接近。


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本质不同,具体需看监管环境以及操作模式,即需要形式与实质的双重判断。形式上,要看募资是否符合法定框架,如是否通过合规金融机构发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否到位。若绕过监管搞私下募资、拆分份额向公众兜售,形式上已涉嫌违规。实质上,需看资金用途是否真实、风险是否转移。若以“资产抵押”为噱头,实际将资金投入空转套利,或承诺“刚性兑付”掩盖风险,即便包装成RWA,本质仍是非法集资。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合规RWA是真实资产的风险定价,而非法集资是借资产之名行圈钱之实。


(二)一表说清:RWA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的判断维度


(一)确保募资对象特定化


在目前中国范围内(主要是香港)关于RWA的监管架构下,企业不能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进行募资,这需要企业明确投资者范围,如设置一定的投资门槛,只对符合条件,如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资产水平等的特定投资者开放,如某些高端理财产品仅面向高净值客户。


(二)不做虚假、夸大收益承诺


不能向投资者保证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承诺固定的高回报率,因为投资本身存在风险,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比如,如实告知投资者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收益波动情况。


(三)保证资金用途明确且合理


要清晰规划资金流向,用于企业真实的业务发展、项目建设等,而非随意挪用。像企业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并向投资者详细披露资金使用计划。


此外,还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态,确保自身业务模式符合监管规定,不触碰法律红线。


(一)深入研究底层资产


一个真实可靠的RWA项目,其底层资产必然是清晰明确、真实可查的。投资者应要求项目方披露底层资产的详细信息,如资产权属证明、评估报告等。并进一步判断是否提供合法的权属凭证(如房地产权证、股东名册等),是否能验证资产是否已确权等。


(二)仔细审查项目资质


在投资RWA项目时,要查看项目方是否具备相关金融业务资质。合法合规的RWA项目,在一些国家或地区需获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牌照。例如,在香港开展稳定币相关的RWA业务,需遵守《稳定币条例》,获得相应牌照。此外,还可查看项目是否进行了KYC和AML认证,这是确保项目合规运营、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的重要环节。若项目方无法提供这些信息,或对资质问题含糊其辞,那么该项目很可能存在风险。


(三)谨慎判断收益逻辑


非法集资项目往往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因此投资者要对项目的收益来源与承诺保持高度警惕。合法的RWA项目收益应来自底层资产的实际运营收入,如租金、利息、资产增值等,且收益分配比例需与实际盈利情况相匹配。若项目承诺“保本高收益”,如年化收益率远超市场合理水平,或者收益与资产运营状况无关,仅依赖代币价格上涨,那么该项目极有可能是非法集资陷阱。另外,若项目采用“拉人头返佣”“多级分销”等模式,鼓励投资者发展下线以获取额外收益,这本质上就是庞氏骗局,千万不可参与。链上资产不能脱离风险谈收益,一切承诺“月利5%、年化30%、保本保息”的说法都属于高危信号。如果资金流动性是否过于依赖后来者进入,或者平台设置各种“门槛”限制提现,基本可以判定是典型“资金盘”特征,要赶快远离。


RWA作为区块链世界与现实经济的桥梁,确实具有一定金融创新价值。它有望降低融资门槛、提升资产流动性,并为新兴市场提供更多资本通道。但技术本身不是免罪牌,如果其使用方式违背了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最终仍会以非法集资的形式被追责。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面对不断翻新的“链改”项目,更要保持理性和警惕。凡是高收益、无风险、全新模式的融资行为,都应当“三思而后投”。


RWA发展之路,注定是一场技术、监管、法律的博弈。也许它的未来值得期待,但现在,在监管架构尚不完善,市场化运行成功案例较少的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公众,都需要谨慎前行,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RWA的价值,避免其沦为不法分子收割韭菜的工具。


相关推荐:代币市场的死与生:监管与RWA代币化带来新希望


原文: 《 RWA与非法集资的边界判定:机遇抑或法律危机?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HTX限时狂撒18万U,注册即享1500U福利!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