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动察Beating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Figure 的创始人 Mike Cagney,是那种典型的「American Hustler」。在华尔街,他是能打通衍生品和投资者的金融猎手;在加州,他是个能把贷款故事包装成科技创业的讲述者。
他从来不是一个颠覆者,而更像一个敏锐的局中人——知道监管在哪缺口、知道市场在听什么、知道投资人想买什么。
他过去的履历几乎浓缩了美式金融创新的全部套路:互联网泡沫中从瑞士信贷套现离场;学生贷时代创建 SoFi,2008 年后又盯上因次贷危机冻结的 HELOC 市场,在银行避而不谈的灰区里悄悄崛起。
如今,Figure 要带着这批「链上贷款」成为 RWA 第一股。
但这一次,它是真想敲钟,还是又一次熟练的叙事套现?没人知道。只知道 Mike Cagney 又回来了——带着一个全新的故事。
在金融科技这座永不停歇的舞台上,Mike Cagney 始终踩在节拍的最前沿。他不像是硅谷叙事里那种信仰坚定的改革者,倒更像一位训练有素的职业舞者——每一次转身,都精准地踩在风口吹起的节点上。
「Hustler」这个词,既可以是为理想奔走的奋斗者,也可以是拿捏人性、操纵叙事的精明玩家。Cagney 介于两者之间。
他相信技术,但更懂得市场;他拥有远见,但从不放弃操盘。他既能感知时代裂缝,也敢于用「新故事」填补空白。
他的金融冒险始于 1990 年代的富国银行(Wells Fargo)。那时的美国中产阶级正依赖房贷过日子,而这家银行凭借全国分支与近 10% 的住房信贷份额,牢牢掌控着庞大的零售金融版图。
年轻的 Cagney 身处交易室前线,操盘自营盘、设计结构化产品、频繁穿梭于模型与利润之间——他很快学会了如何在「风险定价」与「监管套利」之间做最精明的那一个。
他也看到了银行体系的惰性:臃肿的流程、高昂的费用、
与技术严重脱节的运营方式。这些观察为他勾勒出一张「下一场战役」的地图。
2000 年,在互联网泡沫的巅峰时刻,他果断离开银行,创立了为财富管理机构提供软件的 Finaplex。
那是一次绝妙的试探。他没有「发明」什么新产品,也不打算重构行业,只是恰到好处地「踩中了」泡沫时代的估值红利与技术外包需求。
最终,Finaplex 被 Broadridge 收购,Cagney 顺利套现,完成了第一次「低成本换故事、高溢价卖公司」的创业闭环。那一刻,他更像是金融与科技中间的套利者,而非变革者。
随后,他创立了 Cabezon Investment Group,一家对冲基金形式的家族办公室,管理着超过 3,500 万美元的资金,正式进入全球宏观交易的深水区。
然而,真正改变他轨迹的,不是头寸盈亏,而是 2008 年次贷危机的到来。
全球金融体系在那一年轰然崩塌。美国房价暴跌,金融机构倒闭潮涌,信用市场冻结,银行抽贷、投资人踩踏、监管全面收紧。无数基金覆灭,硅谷的风投停摆。
而 Cagney,却在这场风暴中选择了另一个方向——转身进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暂别第一线。
这看似是一次「退场」,实则是一种冷静的重启。他避开了金融海啸最猛烈的前浪,却留在了故事的后半场:在商学院里,他不仅更新了理论体系,更重新搭建起了一张通往「下一个风口」的人脉网络。
2011 年,监管依旧收紧,银行依然观望,但市场已经躁动。Cagney 察觉到另一个空白:「美国大学生债务高企,却难以从银行拿到低息贷款,而这群人正是未来几十年的信用主力。」
于是,他与四位斯坦福校友联手创立 SoFi,主打用「P2P 校友资助」模式切入学生贷款再融资市场。
这套模式看起来理想主义,实则是一次成熟的叙事组合拳:一方面靠科技平台降低中介成本,一方面通过「高素质青年互帮互助」构建社群叙事,再辅以风险定价与资本撬动——既踩在监管允许的边界,又牢牢抓住风投的注意力。
SoFi 一炮而红。短短几年内,它从为 2,500 名学生发放 2 亿美元贷款起步,迅速发展为估值超过 40 亿美元、累计放贷突破 200 亿的独角兽,成为美国家庭债务重构的重要参与者。软银为其砸下 5 亿美元,押注「新金融的 Amazon」。
Cagney 也由此成为加密金融叙事里最能讲故事的人之一。他在公开演讲中频繁引用《Snow Crash》等科幻作品,宣称要「用技术重塑信用结构」,甚至提出过「消灭银行」的宏大愿景。他口中的 SoFi 是「未来金融操作系统」,不是贷款公司。
但在更现实的层面,SoFi 所踩中的,是一个缺乏监管、政策模糊、市场空白的灰色缝隙——「以学生贷款为名,撬动投机资本为实。」
美国学生债危机从未缓解,2023 年总负债已超 1.7 万亿美元,而 SoFi 的商业逻辑,是将这一群体的债务打包成结构化资产,再售卖给投资者。
更深一层的讽刺在于:SoFi 所强调的「普惠」,实则对借款人筛选极为苛刻,偏好高收入、高学历、高信用的白领青年——它帮助的,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而是最容易被资本承认的「风险优质人群」。
最终,SoFi 的极速扩张遭遇「文化暴雷」。2017 年,员工举报称公司内部盛行「兄弟会文化」,CEO Cagney 被指发送带性暗示短信,并纵容高管不当行为。那一年,他辞去 CEO 和董事长职务,在一场风口的余震中再次离场。
而那一次,他并没有为自己辩解。他只说:「负面新闻已经开始干扰公司的使命。」像是舞台中央的演员知道剧情已到转场时刻——于是,他再次离开,也再次开始酝酿下一场叙事。
Cagney 的故事从未真正停下脚步。SoFi 丑闻余温未散,他已火速携妻子 June Ou(SoFi 前 CTO)重启战局,在短短三个月内创立 Figure Technologies,并迅速拿下 5,000 万美元融资。
一个刚被丑闻缠身赶出董事会的创始人,立刻重启一项模式雷同的新公司——这不是反思,而是赌徒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他几乎复制了 SoFi 的路径,只是这次把目光从学生贷款转向了房屋净值信贷。Figure 的切入口是 HELOC(Home Equity Line of Credit),一种允许房主以房产净值抵押借贷的产品,结构像信用卡,额度灵活、提取自由。
相比一次性放贷的传统房贷,HELOC 更轻盈,更容易让人沉溺其中。它既是对金融技术掌控者的游乐场,也可能是对风险意识薄弱者的陷阱。
这并不是 Cagney 第一次踩上这条灰色边界。在 2008 年危机之前,HELOC 是美国家庭的提款机,房价飞涨、审核宽松,银行争相放贷,借款人则用附加贷款绕过监管杠杆上天。
泡沫破裂后,HELOC 市场坍缩,大型银行纷纷退场,监管层大幅收紧标准,市场陷入十年沉寂。
而此时的 Cagney,却像一个熟知废墟价值的投机者,踩着前人畏惧的废土上场——他的嗅觉一如既往地敏锐,知道「被忽略」的地方,才是下注的最佳位置。
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也带动了HELOC随之上升。不断上涨的房价重建了资产净值,到 2025 年,可动用资产净值将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抵押贷款利率攀升,消费者转向使用 HELOC 来整合高息债务或为房屋翻新提供资金,他们更青睐 HELOC 的灵活性,而非成本更高的再融资方案。
然而,大型银行因过去的亏损和监管因素,仍对 HELOC 保持谨慎。
Cagney 凭借多年摸索金融断层线的经验,再次从夹缝中嗅出机遇,利用在 SOFI 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以及区块链技术来开拓这个被银行视为风险过高的市场,打造了 Figure 的核心业务。
Figure Lending 是 Figure 整个业务的起点,专注于发起 HELOC、抵押再融资等贷款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点对点的借贷平台,并利用区块链技实时验证和记录借款人信息,消除了传统贷款流程中的大量手动操作和中介环节,从而实现快速审批和发放。
Figure 声称其 HELOC 贷款可在 5 天内完成资金发放,远快于传统银行的数周时间。
Figure Lending 发起 HELOC 抵押贷款后,交易被记录在 Provenance 链上,成为代币化的链上数字资产(Tokenized Equity)。
这种代币化策略将传统金融资产无缝整合进区块链生态系统,即 RWA (Real World Asset,真实世界资产)。
使用区块链加速证券化后,这些资产可以快速进入二级市场(Figure Connet)或借贷平台(Democratized Pime)。
Figure 通常会出售其发起的贷款,并保留服务权,提供灵活的投资机会,旗下的 Figure Connet 就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二级私人信贷市场,连接贷款发起方(如 The Loan Store 和 Movement Mortgage 等第三方信贷公司)与投资者(如 Bayview Asset Management 和 Saluda Grade 等基金),Figure Connect 还允许贷款发起方接收前向承诺(forward commitments),锁定活跃出价,并控制贷款定价。
得益于区块链实时数据验证和记录功能,Figure Connect 能将结算时间从几个月缩短至几天,取代传统投行的中介角色收取平台费用。
而其基于其 HELOC 资产池的 DeFi 平台 -- Democratized Prime 则更进一步,在荷兰式拍卖模式中使用 HELOC 池(RWA)作为抵押品,利率不断下降,直到借贷双方利率一致。
这使得 Synergy One Lending 等合作伙伴可以为发起项目提供资金或进行放贷以获取利润,使中小投资者同样能获得抵押贷款证券 (MBS)等曾属于机构的高价值收益。
Cagney 的金融炼金术在其生息稳定币上达到了顶峰。
2025 年 2 月,稳定币叙事正方兴未艾,Figure 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将稳定币注册成债券,推出第一个 SEC 批准的生息稳定币$YLDS,由国债、证券、和公司债券等资产为抵押,持有即获得 3.8% 的年化收益率。
$YLDS 的推出可谓叙事炒作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通过流动性和被动收入的承诺吸引用户加入 Figure 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闭环系统中,贷款转化为代币化资产,在 Figure Connect 上交易,在 Democratized Prime 上抵押,并与 $YLDS 集成。
这展现了 Cagney 强悍的叙事和资源整合能力,深谙各种金融手段和产品,他能够轻松架构出吸入所有人的系统,消费者、机构、甚至监管者都能被他吸引,也为他所用。
Cargney 的这种能力也体现在其融资能力上。Figure 股权融资总金额超过 6 亿美元,吸引了 Ribbit Capital, 10T Holdings 等多家加密和 Fintech 明星 VC。
除此之外,Figure 还吸引了来自 Jefferies,WSFS Institutional Services、MUFG Innovation Partners 、Apollo Asset Management 和 Sixth Street 等涉足地产的传统金融巨头。
这些机构共提供了超过 15 亿美元的债务融资,主要由 Figure 的 HELOC 投资组合担保,这足以证明 Cagney 将高风险资产打包成不可抗拒的投资机会的销售能力。
Figure 于 2020 年聘请了前摩根士丹利证券化主管 Robert Hershy,并于 2023 年与 20 名投资者的交易价值 1.95 亿美元的房贷证券。
到 2025 年,Figure 更进一步,发行了 3.55 亿美元的 FIGRE 2025-HE3 债券,拿到标准普尔 AAA 评级。而这种级别的机构背书缓解了消费者和投资机构的避险心理,成功将 Figure 的 HELOC 产品与导致次贷危机的次级 HELOC 隔绝。
这种将高额风险产品打包并证券池化,利用评级的手段提升产品形象的手段,与次贷危机前银行的金融手段如出一辙。
但这种证券化的能力也使 Figure 能够将贷款转化为流动资金,扩大其贷款业务,而不受传统银行可能面临的资产负债表限制,降低了其对公开市场融资的依赖。
在营收和业务数据方面,Figure 并未做太多的信息披露。
IncFact 估计 Figure 的年收入超过 5 亿美元,在消费贷款公司中名列前茅,LeadIQ 报告称,2025 年的收入在 5000 万至 1 亿美元之间,考虑到 Figure 公布的贷款发放量,这种估算倒也不算过于乐观。
自创立以来,Figure 已为 160,000 户家庭发放了累计 160 亿美元的 HELOC 贷款,并与 135 家贷方(包括 CMG Financial 和 Guaranteed Rate 等巨头)合作。
在 1000-1500 亿美元的美国 HELOC 市场中,Figure 占有 3.4-5.1% 的份额,为最大的非银行提供商。
2024 年 Figure 发放了共计 51 亿美元的 HELOC 贷款,同比增长 50%,全年调整后的净利润为 3390 万美元,EBITDA 利润率超过 30%,显示了其实现盈利的潜力。
Cargney 指出相比于传统银行,区块链技术为 Figure 的每笔 HELOC 贷款节省数百美元。
而在新兴的 RWA 市场中,Figure 已将 99 亿美元的活跃贷款(主要是 HELOC)代币化,在 100至200 亿美元规模的私人信贷RWA领域占据 50-99% 的垄断份额。
于2025 年 6 月推出的RWA 借贷平台 Democratized Prime TVL已达 1500 万美元,为Crypto领域第一个真正由 RWA 资产支持的 DeFi 借贷池。
虽然如今看来 Figure 呈现的业务模式都是围绕 HELOC 借贷展开,但 Cagney 对 Figure 的野心曾远远不止于此。
Figure 曾于 2021 年涉足支付系统,又通过银行财团牵头开发了 USDF 稳定币,还曾试图申请银行执照,并在 Celsius 破产后进军比特币和加密货币抵押贷款领域。
他并不是加密世界里那些由技术理想与金融正义驱动的创业者,也不是硅谷传统意义上信仰「改变世界」的产品狂热分子。
作为一个拥有 15 年交易员与对冲基金背景的老金融人,Cagney 天生就不是「信仰者」,而是「嗅觉者」。
他不造梦,只讲市场喜欢听的故事,他不固守路径,只在资本开口的地方下注。他做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生意,他的每一次创新,都更像是一次定向捕猎。
Cagney 的道德边界,也一再引发争议。SoFi 借助学生贷起家,Figure 则踩着次贷危机后留下的废墟起势。他始终像一名在灰色地带打转的舞者——时而穿梭在监管缝隙,时而利用社会系统的漏洞。
2023 年,他策划了一笔耐人寻味的交易:当时 FTX 破产清算中,Figure 承担了 Solana 代币的处置,并允许非美国投资者通过特殊目的工具(SPV)参与竞标。这些代币以每枚 102 美元售出,而彼时的市场价高达 166 美元。一场危机,在他手中再次成为套利机会。
但 Figure 的市场野心,并未止步于私募领域。2025 年 8 月,Figure 第三次秘密提交 IPO 申请。这一次,它想以「RWA 第一股」的名义登陆公开市场。但问题是——这真的会是一场诚意上市,还是又一次投机试水、市场炒作的排练?
Cagney 没有正面宣布,也未展开宣传,只是悄然递交材料。秘密的动作,反而衬托出公开市场前的紧张与犹疑。
Figure 所构建的 RWA 叙事,在当前市场中拥有极高想象空间,但这场革命究竟是颠覆,还是伪装,仍未有定论。
Cagney 当然踩准了时机,可当你将 SoFi、HELOC、P2P、代币化资产、DeFi 与稳定币串联起来,故事的主线就变得愈发模糊:Figure,到底是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还是一场精致包装下的「美国骗局」?
Cagney 的故事还远未结束。他所搭建的 Figure 宇宙,是区块链与传统金融的复杂杂交,是风口与监管缝隙的融合产物。
他拥有整合资源的能力,编织叙事的天赋,也有将高风险包装成高价值的手腕。然而,Figure 的成功倚赖于两个变量:一个是市场热情的持续,另一个是叙事的永不崩塌。
在金融的剧场里,Cagney 依然是那个最懂节奏的「Hustler」。他可以在旧制度的裂缝中反复起舞,甚至用同样的套路讲出不同的故事。
但这个剧本的结局,终究不会由他一人书写。它是美国梦的延续,还是一个投机者最终的谢幕?留给市场,也留给历史去回答。
相关推荐:GreedyBear诈骗集团升级加密货币盗窃手段,作案规模达"工业化"水平
原文: 《 从性丑闻到RWA第一股,Figure的「美国骗局」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