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场 TRON 行业周报:$11,1200 与 $3360 成 BTC&ETH 重点支撑,Zypher Network 引爆零知识证明+AI

CN
链捕手
关注
4小时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ChainCatcher 观点,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一.前瞻

1. 宏观层面总结以及未来预测

上周,美国劳工部最新报告显示,7月就业远逊于预期,叠加前两月数据被大幅下修,市场信心遭受沉重打击,投资者担忧经济复苏动力正在消退。叠加关税、就业等负面消息,联储何时降息的不确定性升温,特朗普本人对就业数据的质疑又进一步激化市场不安情绪。美国宏观层面“弱复苏、强风险”趋势明显,8月1日美股暴跌源自就业恶化与新一轮大规模关税政策的突袭,未来经济或将继续面临增长放缓与通胀高企的双重考验,政策不确定性持续主导市场情绪。

2. 加密行业市场变动及预警

加密市场整体经历高位震荡后急剧回调,比特币价格从近12万美元高位最低回落至约11.2万美元,短期风险情绪明显升温。以太坊及部分解锁币种受抛压影响波动加剧,机构资金表现分化,部分大户持仓调整但仍有增持行动。宏观利空如美国就业数据疲弱与关税政策升级,加剧市场避险情绪,导致资金从风险资产流出。短期需警惕关键支撑位失守引发更深调整,中长期则关注机构持续布局和优质项目生态升级的潜力。

3. 行业以及赛道热点

Aspecta 是一个区块链基础设施,旨在为数万亿美元的非流动性资产提供智能认证与价格发现机制;Datagram 是一个全球超级架构网络(Global Hyper-Fabric Network),旨在为下一代实时连接应用和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提供支持。

二.市场热点赛道及当周潜力项目

1.潜力项目概览

1.1. 浅析(YZiLabs领投)Aspecta—一个构建跨 Web2/Web3 的 AI 开发者身份网络

简介

Aspecta 是一个区块链基础设施,旨在为数万亿美元的非流动性资产提供智能认证与价格发现机制。它可为 TGE 前股份、锁仓代币、非上市股权、现实世界资产(RWA)等解锁全生命周期的流动性。

架构简述

  1. Buildkey:通过绑定曲线参与优质资产的流动性入口

BuildKey 的运作方式如下:

  1. 参与 BuildKey 启动的经过审查的项目/资产发行;
  2. 通过绑定曲线机制交易 BuildKey;
  3. 将 BuildKey 兑换为多种资产:TGE 前股份、锁仓代币、NFT、非上市股权等。

A 公平启动:早期 Key 申购机制

Aspecta 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启动机制,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早期 BuildKey 购买机会,并防止机器人滥用。

要点:
在某个项目池启动后的前 30 分钟内(具体时间依项目而定),将处于“申购(Deposit)”模式。
在此阶段,系统会随机选择交易执行,而不考虑交易顺序、Gas 价格或支付金额
参与申购、领取 BuildKey 或退款无须权限,任何人都可参与
为进一步防止机器人,通过身份验证(PoH)的用户将有资格加入优先申购组(premium deposit groups)。

机制说明

在项目池启动后的前 30 分钟内,池子将处于“申购模式(Deposit Mode)”。
交易者需预先存入可退款的资金,以提交申购订单。

每个地址仅限提交 1 个订单,每单最多可申购 20~100 个 BuildKey(具体数量取决于项目及所属申购组)。

所有订单将会被随机选中、排序并执行。这意味着,不论交易的 Gas 价格高低,或提交时间早晚,参与者都将被平等对待

若申购超额,每个中签订单将根据超额倍率动态调整分配的 Key 数量,以便让更多用户有机会获得早期 Key。

申购结束后,用户将即时看到:

  • 总申购超额倍率
  • 可领取的 Key 数量
  • 可退还的资金金额

领取 Key 与退款是无权限、无费用的,用户只需点击申购结果页面的 “Claim” 按钮即可。

为防止机器人影响真实社区用户,通过 PoH(人类证明)验证的用户可加入 优先申购组(Premium Deposit Group)。完成 PoH 验证的方式包括:

  • 手动完成 PoH 任务,
  • 或获得 Aspecta 社区徽章,
  • 或完成此前 Aspecta 的预启动 PoH 任务。

B交易

BuildKey 采用绑定曲线(Bonding Curve)进行交易,该机制设计为可“升级”,旨在同时惠及现有持有者与新加入用户。

绑定曲线机制说明

  1. 绑定曲线升级
    当 BuildKey 的市值达到新的里程碑时,绑定曲线将进入新阶段,带来新的价格增长空间,为所有用户创造进一步的上涨机会。
  2. 资产兑换比例升级
    随着目标资产的市值增长,BuildKey 对应的资产兑换比例也将提升。
    即:购买的 BuildKey 越多,每个 BuildKey 可兑换的资产价值也越高
    一旦兑换比例升级,将自动作用于所有 BuildKey,包括已参与兑换的部分。
  3. 市值计算方式
    BuildKey 当前市值 = 市场流通总量(用户持有的 Key 总量)× 当前价格
  1. 资产兑换机制

BuildKey 的核心理念是通过 Key 的交易与持有,实现非流动性资产的公开价格发现。作为回报 ,Key 持有者能够在资产高速成长的早期阶段获得参与机会。

项目方与利益相关方可通过多种方式,向 BuildKey 持有者提供资产或权益。

  1. 资产类型

可兑换的资产形式多样,包括:

  • TGE 前股份(Pre-TGE Shares)
  • 锁仓代币(Locked Tokens)
  • NFT
  • 非上市股权(Private Equities)等

随着这些资产进一步发展并接近潜在的流动性事件(如 TGE、IPO 等),其价值通常会快速增长。

  1. 获取资产的方式

用户可通过两种方式从项目方/利益相关者处获得资产:

  • 2.1 用 BuildKey 兑换资产(支持升级的 Key-资产兑换比例)
  • 2.2 持有 BuildKey 自动获取持有者福利

可升级的资产兑换(Redeem)

  • 兑换开始:
    点击“Redeem”按钮,即可用 BuildKey 兑换资产。兑换后,BuildKey 将被转入项目/利益相关方的钱包地址。
  • 兑换截止(Redeem Ends):
    系统会进行快照。为了确保用户能在 TGE 时获得资产,兑换通常会在 TGE 之前截止。未兑换的 BuildKey 仍可继续在市场中交易。
  • 资产领取:
    用户可在项目页面领取资产,或由项目方向用户钱包直接转账。
  • 兑换截止时间(Redeem DDL):
    若错过 Redeem DDL,BuildKey 将无法再兑换资产,但仍可用于市场交易和获利。
  • 购买截止时间(Buying DDL):
    部分项目可能设有购买截止时间。超过该时间后,不能再购买 BuildKey,但仍可用现有 BuildKey 兑换资产或交易获利。
    兑换比例升级:
    随着目标资产市值的增长,Key 对应资产的兑换比例也会升级。已兑换的 BuildKey 同样会自动获得比例提升。

点评

Aspecta 通过 AI 技术构建开发者身份网络,结合 Web2(如 GitHub、Twitter)与 Web3(如钱包地址)数据,生成可量化的开发者画像,支持超过 8000 项技能维度与经验亮点展示,助力个人在去中心化生态中获得更高的可见性与信用背书。同时,Aspecta 也通过 BuildKey 与绑定曲线机制,实现非流动性资产(如锁仓代币、非上市股权等)的价格发现与早期参与机会。其优势在于融合 AI、身份与资产机制,打通多链开发者社交与融资路径;

但劣势在于 PoH 验证、KYC 等合规要求可能限制部分用户参与,且身份评估依赖 AI 模型也存在准确性与偏见风险。

1.2. 解读融资400万美元的Datagram—为实时应用打造的AI驱动去中心化连接基础设施

简介

Datagram 是一个全球超级架构网络(Global Hyper-Fabric Network),旨在为下一代实时连接应用和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提供支持。这类应用依赖于现实世界的资源,如计算能力、带宽和存储。Datagram 使得此类应用和网络的启动与扩展变得简单,无需构建复杂的基础设施。

该平台通过以下两种主要方式奖励 Datagram 节点运营者:

  1. 在线时长与可用性:保持节点在线且响应迅速的运营者将获得奖励,以确保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实际使用情况:积极贡献资源(如计算能力、带宽等)以支持实时应用的节点,会根据其贡献程度获得相应奖励。

Datagram 专为三类核心用户群体设计:

  • Web2 与 Web3 企业:传统企业与区块链项目可通过简洁的 API 或 SDK 接入 Datagram 的去中心化服务,无需深入的区块链技术知识。
  • 已有 DePIN 网络:已建立节点基础设施的项目,可通过 Datagram Core Substrate(DCS)集成 Datagram,从而拓展其带宽、计算和存储能力。
  • 新兴 DePIN 项目:初创企业或开发者可以利用 Datagram 提供的一站式基础设施,快速启动去中心化网络。

架构简述

Datagram 是一个基于 Avalanche 构建的 Layer 1 网络,专为支持实时应用而设计,提供可扩展、去中心化且高性价比的计算、带宽与存储访问服务。其架构简化了去中心化系统的复杂性,在保留区块链优势(如安全性、互操作性和效率)的同时,提供类 Web2 的使用体验。

Datagram 还通过其连接层 Datagram Core Substrate(DCS) 支持 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核心使命是为高性能连接需求的应用提供便捷可用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当前支持基于 EVM 的网络,未来将拓展至非 EVM 兼容性。

Datagram 的架构由四个关键组件组成,协同提供低延迟、安全、高吞吐量的基础设施能力:

  1. Datagram 节点网络:Datagram 的主干,由分布式节点(Datagram Cores)组成,负责路由、验证和数据传输,支持原生和外部 DePIN 项目,提供去中心化计算、带宽和存储资源。
  2. Fabric 网络:与 Datagram 基础设施集成的独立 DePIN 网络,在共享资源的同时保持专业化运作,实现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3. Datagram Core Substrate (DCS):连接层,协调整个网络的计算、带宽和存储资源,并与 网络运营中心(NOC) 集成,实现实时性能监控和奖励分配。
  4. 超网络层(Hyper Network Layer):基于 AI 的协调系统,实时智能管理路由、负载均衡和资源分配,确保低延迟和容错性能。
  1. Datagram节点网络

Datagram 节点网络是整个 Datagram 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由全球分布式节点组成,提供去中心化的计算、带宽和存储资源。它既支持原生 DePIN 项目,也支持外部项目接入,无需搭建自有基础设施即可使用。

核心功能:

  • 多种节点类型(Datagram Cores)

    • Full Cores:主节点,负责流量路由与网络负载优化,需持有 Core Token,支持高并发场景,按性能与资源贡献获得奖励。
    • Partner Cores:协助主节点应对高峰流量,确保网络在压力下保持稳定。
    • Device Cores:利用闲置的 IoT 设备计算力(如路由器、传感器等)贡献资源,提升整体效率。
    • Hardened Cores:处理高安全需求的通信,如政府和企业数据,具备强化加密与数据保护。
    • Consumer Cores:运行在个人或小型组织设备上,临时贡献资源,支持本地化服务。
  • 可扩展性与灵活性:支持快速部署与无缝接入现有 DePIN 网络,无需区块链专业知识。
  • 链无关集成:构建在 Avalanche 上的 Layer 1,当前支持 EVM 网络,未来将支持非 EVM 网络。
  • 高性能数据传输:节点协同构建类似 Beowulf 集群的并行计算网络,保障低延迟与容错能力,适用于视频会议、AI 计算等实时任务。
  1. Fabric Networks

Fabric Networks 是独立的 DePIN 网络,通过接入 Datagram 的基础设施(计算、带宽、存储),实现自身应用的高性能运行与快速扩展。

关键特性:

  • 互操作性:通过 Datagram Core Substrate (DCS) 无缝连接 Datagram 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与跨网络通信。
  • 定制性强:每个 Fabric Network 可根据自身场景定制运行逻辑,如去中心化 AI 计算、实时通信等,同时使用 Datagram 的全球基础设施。
  • 独立执行环境:具备独立的执行系统,避免资源竞争,保障性能稳定。
  • 即插即用式扩展:接入后可立即使用分布式资源,无需从零构建基础设施。

在生态中的角色:

Fabric Networks 使 DePIN 项目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而将底层算力与传输能力交由 Datagram 提供。例如,一个去中心化视频流服务可作为 Fabric Network 运行,借助 Datagram 提供的资源来实现数据传输与存储,同时保留自己的品牌和用户体验。

  1. Datagram Core Substrate (DCS)

DCS 是 Datagram 网络的连接层基础核心,为计算、带宽和存储资源的去中心化调度与协调提供底层支撑,帮助任何 DePIN 项目无需自建网络即可快速启动与扩展。

关键特性:

  • 资源协调:根据实时需求智能分配工作负载和网络流量,优化性能,同时保持与整个 Datagram 网络的互通性。
  • 网络运营中心(NOC):与 DCS 集成,用于监控节点在线率、性能与资源使用,自动分发节点奖励。
  • 模块化架构:采用容器化部署(Docker),开发者可与核心网络并行部署自定义工作负载。
  • 链无关部署:支持在 EVM 和非 EVM 网络(如 Avalanche、Solana、以太坊 L2)上部署,增强跨链兼容性与灵活性。
  • 集成简单:屏蔽区块链底层复杂度,开发者可专注于应用构建,而无需管理繁琐的基础设施。

核心功能:

DCS 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服务网格,支持项目方或开发者在 Datagram 全球基础设施之上部署自定义节点网络。

例如,一个构建去中心化 AI 训练平台的公司可以通过 DCS 将训练任务智能分配到全球不同地理位置的节点上,同时由 NOC 实时监控节点状态,自动发放奖励,保障稳定运行。

  1. Hyper Network Layer

Hyper Network Layer 是 Datagram 网络的AI 驱动协调系统,用于在整个基础设施中实现智能路由、实时优化和并行处理。与传统 DePIN 网络的静态节点配置不同,它实现了动态、高效的基础设施编排。

关键特性:

  • 自适应流量路由:实时监控网络状态,自动将流量引导至最优节点,避免拥堵、降低延迟。
  • 实时负载均衡:根据实际网络负载动态分配计算资源,避免静态配置带来的瓶颈。
  • 智能资源分配:预测网络使用模式,预先分配计算、带宽和存储资源,防止资源拥塞。
  • 自动网络修复:当节点或子网出现故障时,能立即重路由,保障服务不中断、增强网络弹性。
  • 大规模 UDP 优化:不同于多数仅支持 TCP 的去中心化网络,Datagram 原生支持大规模 UDP,适配视频流、多人游戏、AI 处理等实时高频场景,性能优势明显。

生态作用:

Hyper Network Layer 是 Datagram 实现优于传统 DePIN 架构的核心组件,它充当网络中的动态 AI 控制器,支持企业和项目方在其全球网络中定制专属子网,同时享受内置的安全性、可扩展性与可集成性。

点评

Datagram 基于 Avalanche 构建,为实时应用提供可扩展、低延迟、去中心化的计算、带宽与存储支持。它采用模块化架构,具备 Hyper Network AI 调度层、DCS 连接层、跨链支持和多类型节点网络,兼顾性能与弹性,适用于 Web2/Web3 企业和 DePIN 项目。同时,其抽象化设计降低了开发门槛,提供接近 Web2 的用户体验。
但其依赖 AI 驱动的网络管理与 UDP 优化协议,对整体系统的协同和调度提出较高技术要求,初期部署及维护复杂度较高。此外,构建在 Avalanche Layer1 上虽提升性能,但可能限制部分非 EVM 生态的无缝对接,且实际生态落地仍需时间验证其稳定性与网络效应。

2. 当周重点项目详解

2.1. 详解Zypher Network(融资700万美元,Hashkey参投) — 跨链零知识驱动的去中心化 AI 与游戏基础设施

简介

Zypher Network 推出了一种专为自治 AI 智能体设计的去中心化加密信任层。通过引入创新机制如 Prompt 证明(Proof of Prompt)、零知识 Prompt(zkPrompt)、零知识推理(zkInference)、零知识传输层安全协议(zkTLS)以及 Zytron AI 链,Zypher 实现了在多个领域内可验证、私密且可审计的 AI 交互。

该网络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确保 AI 智能体在不泄露敏感数据的前提下保持一致性与安全性。其模块化基础设施,包括去中心化证明者网络与多执行引擎支持,提供了良好的可组合性、可扩展性以及现实世界的互操作性,适用于去中心化金融、游戏、AI 合规与数字劳工等多种应用场景。

特点解析

Zypher Network 引入了一整套加密协议与基础设施组件,旨在为自治 AI 智能体的运行提供可验证性、隐私保护与完整性保障。Zypher 技术栈中的每一层都针对 AI 信任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解决:包括验证 Prompt 的完整性、确保加密通信的一致性、实现可扩展的证明生成机制,并将这些证明锚定至去中心化基础设施中,从而构建一个可信、安全、可审计的 AI 运作环境。

1.Prompt 证明机制(Proof of Prompt)

Proof of Prompt 是 Zypher Network 的核心协议,旨在确保发送给 AI 模型的 Prompt 及其返回结果在真实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方面都具备可验证性。该机制允许外部观察者验证某个 AI 智能体确实接收了特定的 Prompt,并生成了相应的输出——而无需暴露 Prompt 的具体内容或输出本身。

这一机制通过混合加密技术实现,包括:

  • 对称加密(如 AES、ChaCha20):用于高效的数据混淆;
  • 零知识证明(ZKP):用于在不泄露内容的前提下验证行为;
  • 承诺机制(Commitment Schemes):确保数据不可篡改。

最终形成了一种轻量级、保护隐私的验证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自动化金融、DAO 治理、Web3 游戏、身份管理等场景。

Proof of Prompt 有效解决了 AI 系统“黑箱操作”的难题——它通过加密手段确保 AI 智能体的行为确实源自一套明确、未被篡改的指令集,为 Zypher 后续更高级的应用奠定了可信基础。

  1. zkPrompt(零知识提示验证)

在大语言模型(LLMs)中,Prompt 通常分为系统提示(System Prompt)和用户提示(User Prompt)。其中,系统提示由开发者设置,用于定义模型的上下文、语气和行为边界,是引导 AI 表现风格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系统提示已成为 LLM 开发中的核心能力之一,而开发者也普遍不愿公开其内容。

但由于许多 LLM 以“黑箱”形式运行,外部用户难以验证系统提示的一致性(即模型是否始终基于相同的系统提示运行),这使得行为预测性与信任难以保障。

为此,Zypher 提出了 zkPrompt ——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验证机制,能够在不泄露系统提示内容的前提下,验证模型初始化时所使用的系统提示是否与原始设置一致。

实现方式如下:

  • 将模型初始化流程构建为一个零知识电路;
  • 在电路中加入承诺模块,对使用的系统提示生成一个承诺值;
  • 通过电路验证模型中使用的系统提示与承诺值一致,并将该承诺值公开输出;
  • 外部用户可根据该承诺值,验证系统提示是否被篡改,从而判断模型行为是否一致。

加密承诺(Cryptographic Commitment)是一种协议,允许一方在不向另一方公开具体内容的情况下承诺一个值,直到该方选择公开为止。常见的承诺机制包括哈希承诺(Hash Commitment)和 Pedersen 承诺(Pedersen Commitment)。

在 zkPrompt 中,这种机制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两方面:

  • 开发者可以保密系统提示内容(不被外界知晓);
  • 一旦完成承诺,系统提示的内容就不能再被更改,从而确保了系统提示的完整性与可信性。

整体流程如下:

  1. 开发者对系统提示(System Prompt)进行加密承诺,并将承诺值发送至链上;
  2. 初始化 zk 电路,生成 Prover 密钥Verifier 密钥,其中 Verifier 密钥也发送上链;
  3. 用户提交用户提示(User Prompt)
  4. 大语言模型生成响应内容与对应的零知识证明,并将二者一并发送到链上;
  5. 智能合约使用原始的系统提示承诺值对 zk 证明进行验证;

若验证通过,即表明系统提示自提交后未被篡改

2.1 zkPrompt 系统设计

zkPrompt 协议通过零知识证明(ZKP)设计了一种高效可行的方式,用于验证大语言模型(LLM)的输出,无需用户直接接触模型服务。

系统由四个关键角色组成:用户(User)证明者(Prover)中继代理(Proxy)LLM 提供方(Provider)。即使在中间环节不可信的情况下,zkPrompt 也能确保模型响应的真实性与未被篡改

该系统通过加密签名与证明生成机制,验证 Prover 是否忠实地传递了模型输出,同时支持隐私保护模式,在不泄露 Prompt 或响应内容的前提下完成验证。

相较传统 ZKML 框架,zkPrompt 架构大大降低了计算开销,并更贴近当前主流 LLM 提供商的实际信任模型。

2.2 zkPrompt 协议概念与比较

zkPrompt 借鉴了 zkTLS 的思路,在用户与大语言模型(LLM)的交互流程中嵌入零知识证明(ZKP),以确保响应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在协议中,用户的请求通过 Prover 和 Proxy 转发给 LLM 提供方,响应也按原路返回。然而,TLS 通信仅发生在 Prover、Proxy 和 LLM 之间,用户本身无法直接参与验证,存在信任盲区。

为解决这一问题,zkPrompt 要求 Prover 提供零知识证明,证明该响应确实来自真实的 LLM 且未被篡改

这一机制显著提升了 AI 智能体响应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尤其适用于链上资产管理、交易机器人、金融代理等高风险场景。

2.3 信任与安全假设

该协议假设 Proxy(中继代理)与 Prover(证明者)之间不存在串通行为。为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建议在实际部署中对 Proxy 实现去中心化,以防止单点故障或被滥用。

当前设计还假设 Prompt 与响应以明文形式上链(未来将引入隐私保护版本,以解决这一问题)。

2.4 技术挑战与核心解决方案

如何确保 Prover 返回的加密响应确实来自 LLM,而不是伪造?

解决方案:Proxy 签名 + 零知识证明

  • Proxy 从 LLM 收到加密响应后,对其签名,并将加密内容与签名一同上链;
  • Prover 生成一个 ZKP(零知识证明),证明:
    • 解密后的内容确实包含用户的 Prompt;
    • 响应内容真实且未被篡改。

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对称加密的正确解密验证,效率高,可基于 Dubhe 等方案实现。

验证步骤(三步走)

  1. 验证 Proxy 对密文的签名;
  2. 检查解密内容中是否包含用户 Prompt;
  3. 验证 Prover 提供的零知识证明是否有效。

完成以上步骤后,任何人(如矿工或节点)都能确信响应真实可信。

隐私保护

若用户希望保护 Prompt 与响应内容的隐私:

  • 仅将 Prompt 与响应的哈希值 上链,而非原文:
  1. H1 = Hash(prompt)
  2. H2 = Hash(response)
  3. 并加上约束:响应中包含 Prompt 的片段

  • Proxy 仍然上链密文;

  • Prover 提供 ZKP,证明:
    1. Hash(witness) = H2(响应内容正确);
    2. Hash(witness[i:j]) = H1(响应中确实包含 Prompt);
    3. Decrypt(ciphertext) = witness(解密正确)

    该隐私版本可在不暴露任何敏感内容的前提下完成验证,非常适用于合规要求较高的场景。

    1. zkInference 框架:为 Web3 AI 智能体带来可验证性与公平性

    当前许多 AI 智能体在 Web3 中运行如“黑箱”,缺乏透明的推理过程,导致其行为难以验证,尤其在多玩家对抗类游戏中,存在 AI 串通作弊的风险。

    3.1 zkInference 解决方案

    zkInference 框架通过零知识证明算法,确保 AI 智能体严格按照预设模型和规范运行,在不泄露模型和数据的前提下,实现以下目标:

    1. 可验证性:验证 AI 决策行为是否真实、符合规则;
    2. 防串通:防止多个智能体串谋,保障游戏公平性;
    3. 无限算力:提供去中心化算力市场,支持大规模可验证 AI 运算。

    3.2 zkTLS(零知识传输层安全协议)
    zkTLS 是 Zypher 利用零知识加密技术验证 TLS 会话内容和一致性的协议。传统 TLS 保密但无法外部验证,zkTLS 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种部署模式:

    • TEE(可信执行环境)模式:高保真但需专用硬件;
    • MPC(多方计算)模式:更去中心化,但性能开销大;
    • Proxy(代理)模式:性能高、硬件需求低,适合大多数实际应用。
      Zypher 的 zkPrompt 采用代理模式确保用户与模型间的提示和响应在加密会话中保持一致。

    3.3 Zytron:链上 AI 执行引擎
    Zytron 是 Zypher 的链上 AI 计算和验证层,负责分布式协调和 zkPrompt、zkTLS 证明的编排。
    特点包括:

    • 使用 Kademlia DHT 实现高效路由和负载均衡;
    • 跨节点协调证明生成与验证;
    • 基于节点距离和历史表现分配任务;
    • 在链上记录不可篡改的验证交互和 AI 决策。
      Zytron 是 Zypher 可验证 AI 系统的核心支撑。

    3.4 去中心化证明者网络
    该网络支持零知识证明的规模化生成与验证,避免依赖中心化服务器,保证系统的信任无中心化。
    特点:

    • 任何合格节点均可贡献算力;
    • 通过信誉和质押机制防止作弊;
    • Zytron 协调任务分配和结果校验。
      该网络确保验证既高效又去中心化,支持互联网级别的 AI 验证。

    3.5 组合性与集成
    Zypher 的模块化协议栈方便跨领域集成,开发者可灵活组合组件构建可信 AI 应用。
    应用示例:

    • 将 zkPrompt 嵌入基于 LLM 的 API 网关;
    • 用 zkTLS 作为隐私保护的 AI 助手数据完整性层;
    • 将 Proof of Prompt 用于 Web3 DAO 的 AI 治理提案验证;
    • 通过 Zytron 将 AI 交互锚定至链上智能合约。
      这种组合性使 Zypher 既是基础协议层,也是开发者构建可信 AI 的工具集。
    1. Zytron AI Chain

    Zytron 是 Zypher Network 的高性能链上 AI 计算执行层,支持可扩展、低延迟且可验证的 AI 计算,兼容 Web3 生态。它支持 zk 证明、AI 代理逻辑组合及灵活状态执行。

    4.1 Web3 兼容接口
    Zytron 提供双接口系统,保持与以太坊兼容,同时优化交易延迟、状态寻址和证明生成。开发者可用 MetaMask、Hardhat 等常用工具与 Zytron 交互,享受其性能与验证优势。

    4.2 多执行引擎支持
    支持多种智能合约执行模型并行运行:

    • EVM 兼容 Solidity 合约;
    • UTXO 模型支持轻量并行交易流。
      不同地址状态组可分配不同执行模型,未来计划支持 WASM 等。

    4.3 零 Gas 交易
    原生支持 ERC-4337 账户抽象,允许通过代理赞助实现零 Gas 交易,降低用户和 AI 代理交互门槛,支持定制化手续费逻辑。

    4.4 原生跨链桥
    模块化分片架构支持高效安全跨链资产流转。通过桥合约锁定资产,Zytron 分片映射并铸造原生包装资产,支持零知识证明增强安全性,实现跨链 AI 代理交互。

    4.5 数据主权 Rollup

    • Sequencer(排序者)
      负责交易排序和打包,形成 Layer2 块和批次,利用 Merkle 树广播数据根,提交至弱数据可用层,最终由 PBFT 共识确认批次。
    • 外部数据可用层(DA)
      分强弱两类,弱 DA 用于快速传输,强 DA 用于最终链上执行验证。
    • Sequencer 待处理状态
      为满足游戏低延迟需求,Sequencer 维护本地待处理状态,用户可连续提交交易,体验流畅。
    • 资产 zk-Rollup
      采用 Merkle 树存储资产交易,支持存取款和转账,使用 UTXO 模型及零知识证明保证交易即时有效,避免长时间挑战期。
    • 服务分片
      为实现低延迟游戏服务,Zytron 通过分片执行链上合约。
    • Kademlia 节点数据分片
      基于 Kademlia DHT 算法,用节点距离分配合约执行任务,节点注册并同步状态,支持去中心化协作。
    • 地址状态组
      执行节点只存储与自身最接近地址相关状态,地址状态组采用 BFT 算法本地更新,确保离线节点数据安全。
    • 交易空间访问列表
      交易需包含状态变更信息(余额、Nonce、存储等)以保证正确分片处理,访问超范围即交易失败。
    • Key Space 估算
      为帮助客户端标记空间访问限制,提供估算功能,模拟执行合约生成访问范围。
    • 定制网络
      优化 P2P 网络,采用基于 UDP 的 KCP 协议减少延迟,设计稳定的双层 DHT 结构和中继算法保障节点连接稳定和低延迟,满足高频游戏需求。

    总结

    Zytron 作为面向去中心化 AI 计算和游戏应用的高性能执行层,优势在于其支持多执行引擎(EVM与UTXO),具备零 Gas 交易体验和原生跨链能力,能有效保障低延迟与数据主权,同时采用创新的分片和去中心化节点架构提高扩展性与安全性;但其复杂的分布式设计和多层数据同步机制可能带来实现和运维的挑战,对开发者的学习成本较高。

    三. 行业数据解析

    1. 市场整体表现

    1.1. 现货BTC vs ETH 价格走势

    BTC

    解析

    本周重点支撑:114000美元,111900美元

    本周重点阻力:115100美元,116200美元

    ETH

    解析

    本周重点支撑:3510美元,3360美元

    本周重点阻力:3580美元,3680美元,3880美元

    2.链上解析

    2.1. BTC Layer 2 Summary

    本周 BTC Layer‑2 已突破 Lightning 支付与生态创业的边界:

    • GOAT 通过 BitVM2 测试网展示低延迟 zk-Rollup 技术可行性;
    • LQWD 向 Lightning 网络注入资本与基础设施,共建全球化 BTC 支付条;
    • Bitcoin Hyper 项目预售强劲,为 BTC Rollup 新生态开创创新路径;
    • 稳定币与 Lightning 的耦合加速推进 BTC Layer‑2 的主流应用场景扩展;
    • Lightning 公共容量创历史新高,整体生态结构更加稳健。

    2.2. EVM &non-EVM Layer 1 Summary

    核心事件解析

    • Injective 的主网启动在即 —— 作为首个原生 EVM 完整兼容的新型 Layer‑1,Injective 已上线主网测试环境并成功处理首笔交易,开发者生态逐步活跃,INJ 有望率先建立新一代高性能 Ethereum-compatible 链市值预期。

    • Shardeum 测试网上线 —— Shardeum Unstablenet 是其智能合约测试环境,强调弹性扩容与开发者友好部署机制,目前已吸引初步应用尝试,展现出 EVM 链构建新路径。

    • Solana 生态进入高增长阶段 —— 7 月份其稳定币转账量同比上涨逾半,创下 2150 亿美元规模,表明 Solana 在用户活跃度和 DeFi 场景重塑方面表现抢眼,平均每周活跃地址数超过以太坊及其他 L1 相加。

    • Hedera Hashgraph 主网完成升级 —— 7 月 23 日完成功能升级,尽管仅为小版本,但体现出 Hedera 对中国企业级应用和监管完备型链路维护的持续重视,维护窗口短且平稳。

    • NEAR 提出核心经济模型改革 —— NEAR 社区发起提案将原通胀率一度设为 5%,现建议下调至 2.5%,以增强代币模型弹性与可持续性,有望影响 Staking 收益机制与长期持有者行为。

    2.3. EVM Layer 2 Summary

    1. Linea:空投与通缩经济学起势
    • 总供给约 720 亿枚,空投占比 9%(Voyage 活跃社区用户)+ 1%(战略 dapp 与社区构建方),实投账户已过滤 Sybil 风险,亦未设平滑锁仓;
    • 占初始流通量 22% 左右,配合生态基金锁定,未来配套降本销毁机制(ETH 20%、LINEA 80%)或推动价值捕获与代币燃烧共振。
    1. ZKsync 加速升级轨道
    • Core v29.0.0 的技术改进主要针对当前分支兼容性,如 CLI 接入方式及 bridge 模型整合;
    • 纳入 Tokenized Asset Coalition(TAC),标志着其对机构级资产通证化的信号响应,未来可能嫁接 RWA、合成资产等金融类产品;
    • Era 与 ZKsync Gateway 成为原生互通层,可显著降低各 Era‑Chain 之间的交易摩擦,为应用打基础;
    • 安全委员会提案降低年预算支出至一半,通过引入算法机制控制 mint cap(关联代币市值),显诚信治理意愿。
    1. Optimism 的市场温度测试
    • 上架 Upbit 支持 KRW/OP 交易对后,韩本土用户迅速进入,构成 OP 本轮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 然而 OP 解锁定于 7‑31,解锁占总供应比例仍有较大未知,仍需重点监控该时间段内的链上流动与价量关系;
    • OP 此轮涨幅所代表的市场反应说明 Optimism 生态仍有零售与机构层面均可触达的关注度;但需观察解锁后是否出现卖出压制。

    四.宏观数据回顾与下周关键数据发布节点

    7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仅7.3万,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同时,5月和6月的就业数据被大幅下修,合计减少25.8万就业岗位。失业率由4.1%升至4.2%,长期失业人口增加至1,826,000,显示就业市场整体出现实质性恶化。

    本周(8月4日-8月8日)重要宏观数据节点包括:

    8月7日:美国至8月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五. 监管政策

    美国:白宫发布数字资产政策报告,SEC 启动“Project Crypto”

    • 白宫政策小组发布160页加密政策蓝图,提出数字资产立法推进路线、稳定币监管改革、推动美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探索,并呼吁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GENIUS法案》和《CLARITY法案》。

    • 美国证监会(SEC)主席宣布启动“Project Crypto”,旨在通过明晰代币属性和交易角色来简化监管路径,支持 token 化证券合规落地,改善市场不确定性。

    • 众议院已通过《GENIUS法案》(稳定币监管)、《CLARITY法案》(代币监管清晰化)及反对联邦发行CBDC的相关法案。

    • 其中《GENIUS法案》已获得参议院支持,预计8月进入正式签署流程,为美国境内稳定币发行确立统一联邦框架。

    欧盟:ESMA 推动 MiCA 框架正式执行

    • 欧洲证券监管局(ESMA)发布评估,要求成员国在 MiCA 框架下加强许可审核一致性,避免监管套利。

    • 同时,ESMA 对外发布消费者保护公告,警示未完全合规产品不得误导性宣传为“监管内资产”。

    • 欧盟也同步更新了与数字资产相关的网络安全与KYC技术标准,作为 MiCA 前置合规要求。

    香港:稳定币监管条例正式生效

    • 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自8月1日起实施。条例要求稳定币发行商必须本地注册、持100%储备、禁止发行算法类稳定币,并设有6个月的转型缓冲期。

    •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发布草案实施细则,预计首批发行许可证将于2026年初开始发放。

    印度尼西亚:加密资产税收制度大幅重构

    • 自8月1日起,印尼提高加密交易相关税率,包括:交易税由0.1%上调至0.21%,矿工VAT税率增至2.2%,跨境卖家税率达到1%。

    • 新制度还将加密交易者列入常规税务征收对象,纳入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体系,标志着加密资产正式纳入全面税收框架。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你的下一笔交易可能价值1,000 USDT,交易抽奖,100%中奖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