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海南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6月23日,为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两批下达中央
预算内投资35亿元,用于补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此前,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随着自贸港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海南有望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迎来经济的腾飞。
在经历了建省办特区30年不平凡的风雨路之后,为什么历史再一次选择了海南?海南需又将以怎样的智慧和魄力来加快推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扛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旗?
一、如何建设海南自贸港?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总体规划以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重点,以
生产要素跨境自由便捷流动与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
特殊税收制
度等安排为保障。具体来看,核心内容如下:
(一)贸易自由便利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
(二)投资自由便利
大幅放宽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准入,强化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三)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
(四)人员进出自由便利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要,针对高端产业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在有效防控涉外安全风险隐患的前提下,实行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
(五)运输来往自由便利
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六)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在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创新安全制度设计,实现数据充分汇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七)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
(八)税收制度
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九) 社会治理
着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鼓励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自由贸易港治理体系。
(十) 法治制度
建立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的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法治环境。
(十一)风险防控体系
制定实施有效措施,有针对性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
二、自贸港与自贸区有何不同?
“区”和“港”一字之差,其开放程度大相径庭。
自贸区的本质仍是“境内关内”,但自贸港是“境内关外”。在中国的语境下,
建设自贸港的目的是局部对标国际最高开放标准,从而在资本账户尚未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小范围参与全球化竞争和资源配置。2017 年 11 月,国
务院副总理汪洋发表署名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称“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中国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港”。
而自贸区肩负着先行先试的使命,其职能是探索 “可复制、可推广”的对外开放经验,以推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至此,不算海南,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域中有 17 个省设立了自贸区:
- 2013年9月,在上海建立第一个自贸区;
- 2015 年 4 月,增设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
- 2017 年 3 月,增设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 7 个自贸区。
- 2019 年 7 月,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
- 2019 年 8 月,增设山东、江苏、河北、云南、广西、黑龙江 6 个自贸区。
三、海南自贸港发展前瞻
我们以
香港、新加坡、深圳特区、上海浦东的发展历程作为参照,并参考规划中提到的分阶段目标及政策指导,解读海南自贸港未来的发展空间。
地理地缘
海南相对较大的
土地面积、
一国一制的政策优势、便于管理的
独立地理单元、相对较低的地价和其它
要素价格,使它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独特性和潜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简单地给海南一些优惠的财税政策很难起到明显的作用。此外,还要避免引进型增长政策引起的市场零和效应,除非某个区域的发展有国家战略意义,把国内资源集中到这里是为了实现这种战略意图。但对海南而言,更具优势的是参与国际竞争,从国外引进产业,
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独特桥梁。
实际上,中国需要更多与世界接轨的桥梁。香港作为接轨国际的重要窗口,对内地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其社会最近半年的动荡也证明其窗口功能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海南全岛将近3.5万平方公里,相较于香港1106平方公里、新加坡719平方公里、迪拜3980平方公里,无论地理条件还是自然条件,海南这个岛屿都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海南突破性的改革开放会从根本上解决它地理局限带来的经济发展瓶颈,并将其转变为海南最大的发展优势。
税收制度
税收不仅是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国家对产业中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海南自贸港在税制方面已经有了竞争力和优势,税收方面实行
“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做法,也将吸引更多精英来创业、就业,这也纳入了百万人才进海南的人口扩增计划中。

贸易投资
2020 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贸易萎靡的背景下,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不变,年内先后出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海临港自贸区金融开放 50 条、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支持 30 条等政策。相较于上海临港自贸区侧重
“金融要素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侧重“
跨境投融资创新”,海南自由港更侧重打造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在2025年前“早期安排”期内,海南贸易投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投资增长带来融资新需求:随着企业和项目的批量进入和投资的增长,融资需求将相应上升,并且在海南本地贷款市场规模小(2020年4月末海南本外币贷款仅为9966亿元)、社会融资增量中银行贷款占比超过90%的情况下,直接融资和跨境融资的需求很大。
- 跨境金融创新的新领域:总部经济的发展、国际结算中心建设的推进、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将带来更多的跨境金融创新机会,其中最主要的是离岸贸易和境外投资的机会。
-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支点: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开放的大方向之一;海南自贸港有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支点。
- 产业金融发展的新探索:海南多个特色产业以及自贸港高度开放的制度环境,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需求和基础。
- 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空间:海南自贸港交易场所允许非居民参加交易和结算,建立接轨国际规则的制度,将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使得海南的交易场所成为面向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的高水平交易平台,提升海南自贸港的金融辐射力。

航运服务
通过航权的开放,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未来海南连通世界的成本将会更低。

人才政策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最关键、重要的因素是“人”。在当前特殊复杂的全球环境下,海南自贸港将
人才的视野和定位拓展到全球,以包容的心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为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搭建了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诚然,与世界上成熟的自贸港相比,海南仍有较大差距。这既是海南奋楫前行的动力所在,也是海南制度创新先手棋的落子处。海南自贸港建设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久久为功、循序渐进。
奋力前进时,付出或许无人知晓;但雁过留声,海南将绽放被遗忘的荣光。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