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法案》与新东印度公司:美元稳定币将如何挑战现有法币体系及国家形态

CN
7小时前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非对称战略。美国正在利用其对手最薄弱的一环:对失控的恐惧,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一、历史的幽灵:东印度公司的数字回归

历史从不简单地重复,但它会押韵。当川普愉快的在“天才法案”(GENIUS Act)的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我脑中涌现的,是历史的记忆——那是在十七、十八世纪,被国家授予了主权权力的商业巨兽,荷兰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这部法案看似只是金融监管的技术性调整,但其深层意涵,却是在为21世纪的“新东印度公司”颁发特许状,一场重塑全球权力格局的变革已然拉开序幕。

1a. 新权力的特许状

回溯四百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和英国东印度公司(EIC)并非寻常的贸易商行。它们是凭借国家授权,集商人、士兵、外交官和殖民者于一身的混合体。荷兰政府授予VOC的权力包括:自行招募军队、发行货币、与其他国家君主签订条约,甚至发动战争。同样,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EIC的皇家特许状,也使其拥有了在印度进行贸易垄断、建立军事和行政职能的权力。这些公司是历史上最早的跨国公司,它们控制的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定义了那个时代全球化的命脉——海洋贸易航线。

今天,"天才法案"所做的,正是以立法形式,为新时代的权力巨头——稳定币发行商——授予合法性。表面上,法案旨在通过设定储备金标准、要求资产认证等方式来规范市场,防范风险。但其真正的效果,是通过筛选和认证,创造出一个受美国政府认可的"合法"稳定币发行商寡头集团。这些被"加冕"的公司,如Circle(USDC发行商)、未来的Tether(如果其选择合规),以及像apple、google、meta、x等多家坐拥数十亿用户的互联网巨头,他们将不再是野蛮生长的加密叛军,而是被正式纳入美国金融战略版图的"特许公司"。它们控制的,将是新时代的全球贸易航线——24/7不间断运行的、无国界的数字金融轨道。

1b. 从贸易航路到金融轨道

东印度公司的权力根植于对物理贸易路线的垄断。它们用炮舰和要塞确保了香料、茶叶和鸦片贸易的独占权,并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新时代的"数字东印度公司"则将通过控制全球价值流动的金融轨道来行使权力。当一个由美国财政部或特定机构监管的美元稳定币,成为全球跨境支付、DeFi(去中心化金融)借贷、RWA(真实世界资产)交易的默认结算单位时,其发行商就掌握了定义新金融体系规则的权力。它们可以决定谁能接入这个系统,可以根据指令冻结任何地址的资产,可以设定交易的合规标准。这是一种比控制物理航线更深层、更无形的权力。

1c. 与国家之间模糊的共生与对抗

东印度公司的历史,是一部与母国之间关系不断演变的史诗。起初,它们是国家推行重商主义、与竞争对手(如葡萄牙)进行战略博弈的代理人。然而,公司的逐利本性使其迅速膨胀为一个独立的权力中心。为了利润,EIC不惜发动战争(如普拉西战役)、从事不道德贸易(如鸦片贸易),屡屡将英国政府拖入其不愿参与的外交与军事泥潭。最终,当公司因管理不善和过度扩张而濒临破产时,又不得不向国家求援,导致政府通过一系列法案(如1773年的《茶叶法案》和1784年的《皮特法案》)逐步加强监管,最终在1858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彻底剥夺了其行政权力,将其领土收归王室直接统治。

这段历史为我们预演了未来稳定币发行商与美国政府之间可能的动态关系。目前,这些公司被视为推行美元霸权、对抗中国数字人民币的战略资产。然而,一旦它们成长为"大到不能倒"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其自身的机构利益和股东诉求将变得至关重要。它们可能会为了商业利益,做出与美国外交政策相悖的决定。

这预示着,当私人机构发行的美元稳定币体系过于庞大时,将不可避免地和国家主权发生冲突,届时,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基于利益博弈的稳定币法案的再升级。

以下表格清晰地对比了这两种跨越时空的权力实体,揭示了历史惊人的相似性:

历史的幽灵已经归来。通过"天才法案",美国正在释放一种新的东印度公司。它披着科技创新的外衣,手持区块链的权杖,但其内核,却是古老的商业帝国逻辑——一个由国家特许、最终将与国家争夺权力的全球性私人企业主权。

二、全球货币海啸:美元化、大通缩与非美元央行的终结

"天才法案"所催生的,不仅是一个新的权力实体,更是一场将席卷全球的货币海啸。这场海啸的能量,源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正是那次历史性的"解放",为今天美元稳定币的全球征服铺平了道路。对于那些主权信用本就脆弱的国家而言,未来将不再是由政府选择本国货币还是传统美元,而是由民众选择在崩溃的本币和触手可及、毫无摩擦的数字美元之间做出抉择。这将引发一波前所未有的超级美元化浪潮,彻底终结许多国家的货币主权,并给它们带来毁灭性的通缩冲击。

2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幽灵

要理解稳定币的威力,必须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那个时刻。该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形成了一个以黄金为最终锚的稳定结构。然而,这一体系内含一个致命的矛盾,即"特里芬难题":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美元必须通过美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流向世界,以满足全球贸易发展的需求;但持续的逆差又会动摇人们对美元兑换黄金能力的信心,最终导致体系崩溃。1971年,尼克松总统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宣告了该体系的死亡。

然而,美元的死亡却是它新生的开始。在随后的"牙买加体系"下,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成为一种纯粹的信用货币。它被从"黄金的枷锁"中解放出来,美联储可以更自由地发行货币,以满足美国国内的财政需求(如越南战争的开支)和全球对美元流动性的需求。这奠定了过去半个世纪美元霸权的基础——一个依赖于全球网络效应和美国综合国力的、无锚的霸权。稳定币,尤其是受美国法律认可的稳定币,正是这个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极技术形态。它将美元的流动性供给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使其能够绕过层层监管的各国政府,绕过传统的、缓慢且昂贵的银行体系,直接渗透到全球经济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每一个个人的手(机)里。

2b. 超级美元化(Hyper-dollarization)的降临

在阿根廷、土耳其等长期遭受高通胀和政治动荡困扰的国家,民众为了保全财富,自发地将本币兑换成美元,这便是"美元化"现象。然而,传统美元化存在诸多障碍:你需要银行账户,需要面对资本管制,需要承担持有实体货币的风险。稳定币彻底拆除了这些藩篱。任何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在几秒钟内,以极低的成本,将即将贬值的本币换成锚定美元的稳定币。

在越南,中东,香港,日本,韩国,一家家的u店正在快速的取代传统的找换店,迪拜售楼处开始接受比特币付款,义乌小店开始能用u来买烟。

这些无孔不入支付渗透,将把美元稳定币化从一个渐进的过程,变成一场瞬时完成的海啸。当一个国家的通胀预期稍有抬头,资本将不再是"外流",而是"蒸发"——瞬间从本币体系中消失,进入全球加密网络。我们可将这种属性定义为"对主权货币的替代性增强"。

对于那些信用本已摇摇欲坠的政府,这将是致命一击。本币的地位将被彻底动摇,因为民众和企业拥有了一个更完美、高效的替代品。

2c. 大通缩与国家权力的蒸发

当一个经济体被超级美元化浪潮席卷后,其主权国家将失去两项最核心的权力:一是通过印钞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权力(即货币铸币税);二是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的权力(即货币政策独立性)。

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首先,随着本币被大规模抛弃,其汇率将螺旋式下跌,陷入恶性通胀。然而,在以美元计价的经济活动层面,却会出现剧烈的大通缩。资产价格、工资和商品价值若以美元衡量,将一落千丈。

其次,政府的税基将随之蒸发。以迅速贬值的本币计价的税收,将变得毫无价值,国家财政将陷入崩溃。这种财政的死亡螺旋,将彻底摧毁国家的治理能力。

这一过程,从川普签署天才法案为起点,将通过RWA(真实世界资产上链)加速。

2d. 白宫 vs. 美联储:美国内部的权力博弈

这场货币革命并不只是打击美国的对手,它甚至将在美国内部引发危机。

目前,美联储作为独立的中央银行,掌握着美国的货币政策。然而,一个由财政部或白宫下设新机构监管的、私人发行的数字美元体系,将创造出一个平行的货币轨道。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影响对稳定币发行商的监管规则,来间接甚至直接地干预货币供应和流向,从而绕开美联储。这可能成为美国行政分支为实现其政治或战略目标(例如,在选举年刺激经济,或精准制裁对手)而打造的强大工具,从而在将来引发美元一场关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深刻的信任危机。

三、21世纪的金融战场:美国对抗中国的“自由金融体系”

如果说稳定币法案对内是一场权力重构,那么对外,它就是美国在与中国的大国博弈棋局上,落下的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通过立法扶持一个私有的、基于公共区块链的、以美元为核心的"自由金融体系"。

3a. 新时代的金融铁幕

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目的不仅是重建战后经济秩序,更是在冷战背景下,构建一个将苏联及其盟友排除在外的西方经济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成为了推行西方价值观和巩固同盟体系的工具。如今,"天才法案"所要构建的,正是数字时代的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旨在建立一个以美元稳定币为基础的全球金融网络,这个网络开放、高效,且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国家主导的模式截然对立。这有点像美国当年为对抗苏联的自由贸易体系的安排,但出手更狠。

3b. 开放围剿封闭:许可制 vs. 无需许可

中美在数字货币上的战略路径,呈现出根本性的差异,这是一场"开放"对"封闭"的意识形态战争。

中国的数字人民币(e-CNY)是一个典型的"许可制"(Permissioned)系统。它运行在由央行控制的私有账本上,每一笔交易、每一个账户都在国家的严密监控之下。这是一个数字化的"围墙花园",其优势在于高效的中心化管理和强大的社会治理能力,但其封闭性也使其难以获得全球用户的真正信任,尤其是那些对其监控能力抱有警惕的个人和机构。

相比之下,美国通过"天才法案"所支持的稳定币,则建立在以太坊、Solana等"无需许可"(Permissionless)的公共区块链之上。这意味着,任何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在这个网络上进行创新——开发新的金融应用(DeFi)、创建新的市场、进行交易——而无需得到任何中心化机构的批准。美国政府的角色,不是成为这个网络的运营者,而是成为这个网络中最核心资产(美元)的"信用担保人"。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非对称战略。美国正在利用其对手最薄弱的一环——对失控的恐惧——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它将全球的创新者、开发者和寻求金融自由的普通用户,都吸引到以美元为中心的开放生态中。中国被邀请来参加一场它在结构上就无法获胜的游戏:一个由国家控制的局域网,如何与一个向全球开放的、充满活力的金融互联网竞争?

3c. 绕开SWIFT:釜底抽薪的降维打击

近年来,中俄等国应对美元霸权的一个核心策略,是建立绕开美国控制的金融基础设施,例如替代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跨境支付系统。然而,稳定币的出现,让这一策略显得笨拙而过时。基于公共区块链的稳定币交易,从根本上就不需要经过SWIFT或任何传统银行的中介。价值的转移,通过全球分布的节点网络以密码学方式完成,这是一个全新的、与旧体系平行的轨道。

这意味着,美国不再需要费力地保卫旧的金融城堡(SWIFT),而是直接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战场。在这个新战场上,规则由代码和协议定义,而非国家间的条约。当全球大部分的数字价值开始在这条新轨道上运行时,试图建立一个"SWIFT替代品"就如同在高速公路时代,努力去修建一条更豪华的马车道一样,失去了意义。

3d. 赢得网络效应之战

数字时代的核心战争,是网络效应的战争。平台一旦吸引了足够多的用户和开发者,就会形成强大的引力,使其竞争对手难以追赶。通过"天才法案",美国正在将美元——这个全球最强健的货币网络——与加密世界——这个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金融网络——进行融合。其产生的网络效应将是指数级的。

全球的开发者会优先选择为拥有最大流动性和最广泛用户基础的美元稳定币开发应用。全球的用户会因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资产选择,而涌入这个生态。相比之下,e-CNY可能在"一带一路"等特定范围内推广,但它封闭的、以人民币为中心的特性,使其难以在全球范围内与这个开放的美元生态系统相抗衡。

综上所述,"天才法案"远非一部简单的国内法案。它是美国在21世纪地缘政治棋局中的核心战略部署。它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利用"去中心化"和"开放"的理念,来巩固其最核心的权力——美元霸权。它不是在与中国进行一场对称的军备竞赛,而是通过改变金融战场的地形,将竞争带入一个美国拥有绝对优势的新维度,对对手的金融体系进行降维打击。

四、万物的"非国家化":RWA与DeFi如何瓦解国家控制

稳定币本身并非革命的终点,它更像是一匹攻入城的特洛伊城木马。一旦全球用户习惯了通过它来持有和转移价值,一场更宏大、更深刻的革命便会随之而来。这场革命的核心,是将一切有价值的资产——股票、债券、房产、艺术品——都转化为可以在全球公共账本上自由流动的数字代币。这个过程,即"真实世界资产上链"(RWA),将从根本上切断资产与特定国家司法管辖权的联系,实现资产的"非国家化",并最终颠覆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金融体系。

4a. 稳定币:通往新世界的"特洛伊木马"

在古老的传说中,希腊人通过献上一具巨大的木马,最终攻陷了坚固的特洛伊城。今天,稳定币正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在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眼中,受监管的、有资产抵押的稳定币似乎是驯服加密世界这匹野马的"木马"——一个相对安全、可控的入口。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GENIUS法案在致力于通过推广"安全"的稳定币来巩固国家权力的同时,无意中为"危险"的、真正去中心化的非国家货币,构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用户获取渠道。

稳定币的核心功能,是作为连接传统法定货币世界与加密资产世界的门户。它们是加密世界的"入口匝道"(on-ramp),是跨越两个世界的"桥梁"。一个普通用户最初可能只是为了享受稳定币在跨境汇款或日常支付中带来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或商家给予的补贴。但一旦他们下载了数字钱包,习惯了链上交易的模式,他们与比特币、以太坊等真正去中心化资产之间的距离,就只剩下一次点击。

那些提供稳定币交易服务的平台,如Coinbase或Kraken,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加密资产超市。用户为了稳定币而来,但很快就会被DeFi协议提供的高额收益、或是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的叙事所吸引。从持有USDC到质押ETH参与流动性挖矿,这个过程对于一个已经入门的用户来说,是自然而然的延伸。

这就为国家制造了一个深刻的悖论。国家的短期目标是通过推广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来强化美元霸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必须鼓励和支持用户友好的钱包、交易所和各类应用的开发与普及。然而,这些基础设施在技术上是中立的、协议无关的。同一个钱包,既可以存放受监管的USDC,也可以存放匿名的门罗币;同一个交易所,既可以交易合规的稳定币,也可以交易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

随着用户对加密世界的理解加深,他们对更高收益、更强隐私保护、或真正抗审查性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届时,他们自然会从仅提供价值稳定但无增值潜力的稳定币,转向那些能够满足这些更高层次需求的资产。

4b. RWA革命:资产挣脱国界的枷锁

如果说DeFi是这场革命的上层建筑,那么RWA就是其坚实的经济基础。RWA的核心,是将存在于物理世界或传统金融系统中的资产,通过法律和技术流程,转化为区块链上的代币。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1. 一个由中国团队开发的苹果应用商店里拥有数百万全球用户的app,其所有权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被代币化,成为在区块链上流通的数字凭证。

  2. 该代币在一个链上的、无需许可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中进行交易。

  3. 阿根廷一位用户在发起交易后,几秒钟内就在自己的数字钱包中收到了这个代币。

整个过程——资产的代币化、抵押、稳定币的铸造与转移——完全在链上完成,绕开了中国、美国(因其美元锚定)和阿根廷三国的传统银行系统。这不仅仅是一条更优越的支付轨道,它是一个平行的、几乎无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划定的政治与法律边界的金融平行宇宙。

这正是"货币的非国家化"推动"金融的非国家化",并最终实现"资本的非国家化"。

在资本可以非国家化的情况下,资本家,自然也将非国家化。

4c. 传统金融体系的末日

这个由稳定币驱动、以RWA为基础的新金融生态,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一次全面冲击。传统金融的核心功能,本质上是作为信息和信任的中介。银行、券商、交易所、支付公司等机构,通过其庞大的资本、复杂的系统和政府的牌照,来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并从中收取高昂的费用。

而区块链技术,通过其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的特性,以及由代码(智能合约)强制执行的规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任机制——"代码即法律"。在这个新范式下,传统中介的大部分功能都显得多余和低效:

  • 银行的存贷业务,可以被去中心化的借贷协议所取代。

  • 交易所的撮合交易,可以被自动做市商(AMM)算法所取代。

  • 支付公司的跨境结算,可以被稳定币的秒级全球转账所取代。

  • 华尔街的资产证券化,可以被更透明、更高效的RWA代币化所取代。

五、主权个体的崛起与国家的黄昏

当资本可以无国界流动,当资产可以脱离司法管辖,当权力从民族国家向私人巨头和网络社群转移,我们便抵达了这场变革的终点——一个由"主权个人"(The Sovereign Individual)主导,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Westphalian system)终结为标志的新时代。这场由稳定币和人工智能(AI)共同驱动的革命,其深远影响将超越法国大革命,因为它并不仅仅带来政权的更迭,它改变的,更是权力的存在形式。

(主权个人一书,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预言)

5a. 《主权个人》的预言成真

1997年,詹姆斯·戴尔·戴维森(James Dale Davidson)和里斯-莫格勋爵(Lord William Rees-Mogg)在其惊世骇俗的著作《主权个人》中预言,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暴力和权力的逻辑。他们认为,民族国家之所以能在工业时代崛起,是因为它能有效地保护大规模、固定化的工业资产,并从中征税。但在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资本——知识、技能和金融资产——将变得高度流动,甚至存在于无形的网络空间中。届时,国家将像一个试图用栅栏圈住“长了翅膀的牛”的牧场主,其征税和控制能力将大打折扣。

稳定币、DeFi和RWA的出现,正是这本书中“网络货币”(cybermoney)和“网络经济”(cybereconomy)的现实版本。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全球性的、低摩擦的价值网络,让资本真正长上了翅膀。一个精英个体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的财富配置于全球各地的RWA代币,并通过稳定币在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瞬时转移,而这一切都记录在一个国家机器难以触及的公共账本上。书中预言的“个人将摆脱政府的压迫”和“财富持有者将能够绕开国家对货币的垄断”正在成为现实。

5b.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终结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以来,世界政治的基本单位就是主权国家。这个体系的核心原则包括:国家在其领土内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各国主权平等、以及互不干涉内政原则。这个体系的基石,是国家对领土内的人口和财产的绝对控制权。

主权个人的崛起,正在从根本上侵蚀这一基石。当最富创造力和生产力的个体,其经济活动和财富积累都发生在“域外”(cyberspace)时,领土的边界就失去了意义。国家发现自己无法有效向这些全球流动的精英征税,其财政基础将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为了阻止财富外流,绝望的政府可能会采取更激进、更专制的手段,例如书中预言的“人质劫持式”的税收和对促成个人自主的技术进行破坏。但这只会加速精英的出走,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民族国家可能会蜕变为一个空壳,其功能仅限于为那些无法进入全球数字经济的、不那么具有流动性的民众提供福利和保障——一个为穷人服务的“保姆国家“。但显然,这样的国家,与财富创造无关

5c. 最后的边疆:隐私与国家税收的终局之战

这场革命的下一步,将是隐私。目前的公共区块链虽然是匿名的(pseudonymous),但交易仍可被追踪。然而,随着零知识证明等隐私技术的成熟(如Zcash和Monero所采用的技术),未来的金融交易将可能实现完全的匿名和不可追踪。

当全球化的、基于稳定币的金融系统与强大的隐私技术相结合时,就构成了对国家税收能力的最终挑战。税务机关将面临一个无法穿透的“黑箱”,无法有效识别交易方和应税所得。这将是“去监管”的最终形态,因为当国家失去征税能力时,它也就失去了进行有效监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法国大革命,是用“民族主权”替代了“君主主权”,权力的主体从国王换成了民族国家,但权力的地域性本质并未改变。而稳定币开启的这场革命,则是用“网络主权”和“个体主权”,去消解“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它不是权力的转移,而是权力的“去中心化”和“非国家化”。这是一个更根本、更彻底的范式转移,其影响之深远,确实不亚于,甚至可能超过法国大革命。我们正站在一个旧世界解体、新秩序浮现的黎明。这个新世界将赋予个体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力量,但也将带来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混乱与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BitMart:上新快、福利猛!注册即享14,000+ USDT迎新奖!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