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2025年06月22日 02:35
“infra 要么脱胎成平台要么沦为商品化。” - 这个观点很受启发但我又不完全赞同。
我所理解的@_weidai 老师的核心观点:web2/ web3 基础设施类产品发展的终局可能会出现2种截然不同的路径:
1)在细分赛道激烈的竞争中被竞品模仿,沦为“大陆货”;
2)极具网络效应的平台类产品。
前者带来的价值是线性的,把产品卖给一个客户赚一分钱;后者带来的价值的平方级增长的,基于平台的用户越多,规模效应越强,平台的价值增长曲线越陡峭。
把目光聚焦在Crypto 行业,infra 转型产品类业务主要包括所有的XaaS 赛道的项目:如RaaS(Rollup-as-a-Service), AVSaaS(AVS-as-a-Service), ZKaaS(ZK-as-a-Service) 等等。RaaS 代表项目如OP Stack, @arbitrum Orbit, @Calderaxyz;AVSaaS 代表项目 @eigenlayer;ZKaaS 代表项目如 @boundless_xyz, @SuccinctLabs.
但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infra 赛道的产品大多是技术密集型的,它们不容易被模仿;退一步讲,在技术壁垒消失之前,它们有足够的时间和B 端消费者达成利益共同体的共识,B 端消费者作为平台类产品产生的价值可以转嫁给infra 本身。
这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强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OP Stack 和 @base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OP Stack 为Base 提供RaaS 一键发链服务,Base 通过收入分成反哺 OP Stack 母公司 @Optimism. Base 产生的收入越多,@Optimism 分成的收入也越多。OP Stack 很好地承接了 Base 潜在网络效应产生的价值。
另一个例子是 @eigenlayer,@eigenlayer 可归结为商品化的infra,但他给B 端消费者提供的并不是一次性明码标价的AVS 服务,而是跟其原生代币 EIGEN 强关联的利益共同体。@eigenlayer 品牌升级为EigenCloud 后, 为B 端用户提供数据可用性EigenDA, 争议解决EigenVerify 和可验证链下计算EigenCompute,从某种意义上讲,EigenLayer 的这次品牌升级的本质就是最大化攫取B 端用户网络效应产生的价值。
所以,
抛开技术壁垒和价值转移谈infra 的商品化是不公允的,infra 不脱胎成平台一样可以通过平台化B 端用户的反哺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