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加密盗窃风暴:国家支持黑客如何撼动全球加密资产信任基础

CN
40 分鐘前

2025年2月,全球知名加密货币交易所Bybit遭遇重大攻击,其冷钱包资产在短时间内被转移,损失规模达到数十亿美元。美国调查机构随后认定,此次盗窃由与朝鲜Lazarus相关的组织实施,是加密货币行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单笔失窃事件之一。


根据多家安全公司分析,该攻击并非单纯依靠技术漏洞,而是结合社会工程、恶意软件与对操作链路的精准干扰,使黑客得以绕过多重安全机制,将冷钱包资产成功转出。这一事件表明,即便是拥有完善安全体系的头部交易所,只要内部流程存在薄弱环节,也可能被国家级攻击组织突破。


在盗取资产之后,黑客立即启动多层级洗钱流程:跨链转移、使用混币工具、拆分资金至匿名钱包,再转换为其他资产类别或稳定币,最终进入难以追踪的灰色流通网络。


过去几年,国际分析机构不断警告,朝鲜相关组织已经形成成熟的“偷币—洗钱—跨境转移”流水线。随着混币服务、跨链协议和匿名交易工具的泛滥,这类资金更容易穿透监管。最终,部分资产可能被转换为法定货币,用于规避制裁或支持敏感的国家项目。


这使朝鲜的加密盗窃不再只是网络犯罪问题,更与地缘政治、金融制裁和跨国执法紧密相关。


这些针对大型交易所的攻击使得整个行业的安全神话受到挑战。过去被视为最稳固的冷钱包、多重签名和托管结构,正因人为因素、流程漏洞或供应链攻击的存在变得岌岌可危。用户对中心化平台的信任快速下降,恐慌情绪一度蔓延。


监管压力也随之加大。多个国家开始要求加强链上监测、提高加密平台对高风险地址的过滤能力,并推动交易平台对资产结构与安全流程进行公开披露。对于合规机构来说,如何识别混入合法交易流中的被盗资产,成为新的难题。


同时,朝鲜黑客逐渐将目标从大型交易所扩展到开发者、小型团队甚至普通用户。通过伪装成招聘、合作项目或技术交流,诱导目标下载恶意软件或执行危险签名。随着攻击模式多元化,整个行业的防护压力进一步提升。


国际安全研究普遍认为,严苛制裁和金融封锁,使朝鲜在获取外汇方面面临极大困难。而加密资产天生具有跨境流动性强、难以完全追踪、易在灰色市场变现等特点,使其成为规避制裁的理想工具。


相比传统走私、地下交易或外汇渠道,加密盗窃更具隐蔽性与高收益特性:一旦攻破大型平台,获得的资金规模巨大,且能通过链上工具迅速进行分散与清洗。对朝鲜而言,这是一条成本相对较低、成功率高、回报可观且能绕开全球金融体系的外汇补充渠道。


因此,加密盗窃已被视为该国在网络空间的重要“创汇手段”,并由专业化、组织化的黑客团队长期执行。


面对如此规模化、系统化的国家级黑客活动,加密行业与监管体系正在寻找新的防御策略:


交易所与托管机构需强化操作流程安全,包括密钥管理、多层审批机制、离线管理制度与内部权限监控,避免因单点失误导致系统性损失。


提升链上追踪能力,加强对高风险地址、混币工具和跨链流动路径的监测,建立更完善的可疑交易上报机制。


推动国际协作,包括执法机构、监管部门和区块链分析公司的实时情报共享,以提升冻结被盗资产的效率。


提高行业透明度,要求平台披露资金结构、安全策略、审计结果与重大安全事件,减少外部投资者信息不对称。


增强开发者与用户的安全意识,建立反钓鱼、反社工、防恶意软件的教育体系,使个人不再成为攻击链路中的脆弱环节。


进入2025年,加密行业已经清楚意识到:国家级网络攻击正成为新的基础风险。朝鲜黑客的大规模窃盗行动不仅动摇了行业的技术信心,也挑战了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未来的加密生态将不再仅仅关注创新,更需要面对来自国家层面的安全威胁。


在信任与风险之间,行业必须建立起更牢固的安全基线;而用户与项目方也必须明白,在这一新的威胁格局中,安全与合规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必需品。


相关推荐:索拉拉(SOL)ETF在11月吸引3.69亿美元资金,投资者青睐收益型资产


原文: 《 朝鲜加密盗窃风暴:国家支持黑客如何撼动全球加密资产信任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