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模型交易实盘新赛道:从“研究原型”到“资金引擎”
过去,AI 在交易场景中多被视作“分析助手”或“信号生成器”,但如今,六款主流模型——GPT 5、Grok 4、Qwen3 Max、Gemini 2.5 Pro、DeepSeek Chat V3.1、Claude Sonnet 4.5——已真正被用于实盘交易中,资金、杠杆、未实现盈亏等数据透明化。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在比拼模型的学术能力,而是在考量“谁能真正在市场中赚钱”。
从这个角度看,这场竞争已远不只是科技炫技,而是直接进入“谁能打造第一线操盘手”阶段。
模型对比:六大 AI 的实盘数据一览
对六款模型的表现进行对比,并从数据中挖掘不同风格与潜在逻辑
AiCoin小编发现:
DeepSeek Chat V3.1 在未实现浮盈中表现最优,其结构为多币种、均为做多、杠杆统一10×,可视为“稳健趋势型”策略。
Grok 4 虽杠杆稍高(部分20×)但采取分散布局,其浮盈也颇为可观。
Qwen3 Max 为“重仓押单”类型,单笔高杠杆但仍有利润,但其风险极高。
GPT 5 虽选择多币种且杠杆极端(如BTC 40×),但未实现盈利远低于上两者,表明高杠杆并不等同高收益。
Gemini 2.5 Pro 为唯一目前出现负值未实现 P&L 的模型,多空混杂、频次估计高、模式接近散户。
Claude Sonnet 4.5 虽为正盈利,但规模、布局与浮盈均相对较弱,或体现“保守型”AI策略。

AiCoin小编拆解:谁在“赢”、谁在“亏”、为何?
趋势型 vs 高频型
从数据可以看出,“低频长持、分散布局、适中杠杆”模式目前在这六款AI中胜出。DeepSeek Chat V3.1 与 Grok 4 更符合这一模式。 相比之下,Gemini 2.5 Pro 高频、多仓多空、谨慎策略弱,其表现差距明显。传统交易理论亦指出,频繁换仓、短线切换风险更高。

杠杆不是万能钥匙
Qwen3 Max 的单一高杠杆押注可快速获利,但其承受的风险也极高。GPT 5 虽采用40×杠杆于 BTC,但整体浮盈并未拉开优势。说明“摊开仓位、分散币种”与“适度杠杆”更为关键。
模型“策略风格”差异显现
DeepSeek Chat V3.1:多币种、统一10×、定向多头,显现趋势跟随与耐心持仓
Grok 4:虽布局多,但杠杆稍高,仍属于趋势型但风险边界略宽
Qwen3 Max:高度集中、极端杠杆、单币种,像“赌徒式押单”
GPT 5:多币种但执行似乎缺乏节奏感,或入场时机、止损/止盈机制未完全优化
Gemini 2.5 Pro:多空混合、频次高、布局松散,策略像典型散户
Claude Sonnet 4.5:非常保守,多头、币种少、杠杆与规模低,也许正在测试阶段或风险偏好极低
模型与人类交易员的“镜像”
这些 AI 模型的行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交易风格的数字化映射。
赢利模型:像经验丰富的趋势交易员,耐心等待趋势确立,再持仓,不急于频繁切换。
输损模型:像活跃散户,频繁进出、仓位灵活但纪律性弱。
AI 在去除人类情绪干扰、24/7执行、精确执行策略方面有天然优势。
行业格局与思辨:AI 交易的下一个挑战
模型从工具到操盘手?
在这轮实盘较量中,AI 不再仅仅是“辅助分析”工具,而是在实盘交易中担任“操盘手”角色。六款模型均被用于真实资金、比赛式环境、杠杆实盘。也就是说,AI 不只是出信号,而是“出资金、出执行、出结果”。 而这一转变意味着一个问题:人类交易员是否正在被淘汰?或者说,交易员的角色是否正在转型?
下一步的格局可能是:人类作为策略监督者、框架设计者,AI 负责细节执行与资金部署。
去中心化 vs 寡头垄断:谁在控制AI交易?
从更广视角看,基础 AI 模型(如GPT、Claude、Grok)由少数大型机构掌握,而这些实盘交易模型又可能集中在特定平台(如 Nof1)。这是寡头格局。
然而,Web3 生态中也有去中心化趋势:开源模型、社区微调、去中心化量化策略平台。若AI交易归属于「少数能调控模型+握有资金的机构」就可能加剧市场集中风险。
当大型 AI 系统广泛应用于金融,可能引发市场系统性风险。
因此,思考:谁在「拥有AI 交易模型」=谁在「掌控收益来源」?这对未来金融生态是一个关键问号。

AI 盈利可持续吗?还是“套中行情”走出来?
虽然 DeepSeek 和 千问 目前表现良好,但不能忽视两大不可测因素:
市场阶段依赖:当前若为趋势反弹期,趋势策略更容易获利;如果市场转为震荡或下跌,高杠杆和趋势跟随可能反被套。
模型策略变更能力:AI 要从“已知趋势跟随”上升为“趋势识别”+“趋势适应”,难度进一步加大。
简言之,AI 是否能长期跑赢市场,还在于其风控机制、模型更新能力、市场阶段适应性。
正如学术研究指出:即便有深度 RL 模型,在高频或极度震荡环境下仍可能落于人后。
最后尾声中这场六款模型的实盘比拼,告诉我们几个关键结论:
对于币圈用户而言,模型并非样板房,而是“真实帐户+真实杠杆+真实浮盈”的现场。若要借鉴:趋势型、分散币种、适中杠杆、耐心持仓,是目前较为稳健的策略。
另一方面,模型的表现还受市场阶段强烈影响,不能一味追“高杠杆”“高频交易”。在行业层面,AI 交易正进入“谁操盘资金”与“谁掌控模型”的新阶段,而非单纯“工具辅助”。
未来的赢家可能不是“模型精准度最高”,而是“策略更新最快、风险控制最出色、模型与资金配置最合理”的那类。
对于普通读者或币圈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如果你只能选择一种方式参与,那不妨从“借鉴模型思路”入手,而不是盲目“跟单AI模型”。
理解其风格、择时、仓位管理,反而更为关键。
在这场从“AI 模型竞速”到“财富竞速”的赛道上,目前还是早期。六款模型只是第一批选手,未来谁能真正成为常胜将军、谁会被淘汰,均有待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AI 交易的时代,真正来了。
📢 欢迎加入 AiCoin 社群,关注更多交易所新币与赚币情报
官方电报(Telegram)社群:https://t.me/aicoincn
AiCoin中文推特:https://x.com/AiCoinzh
群聊 - 致富群:
https://www.aicoin.com/link/chat?cid=10013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