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分析师精英薈》第五期直播总结:RWA发行的法律拆解与内地落地展望

CN
1 天前

《数字资产分析师精英薈》第五期直播总结:RWA发行的法律拆解与内地落地展望

内容来源:《数字资产分析师精英薈》第五期直播分享课
内容整理:Peter_Techub News
在香港注册数字资产分析师学会(HKCDAA)和Uweb联合主办的《数字资产分析师精英薈》第五期直播中,执行秘书长汪弘彬主持,与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刘红林律师展开深度对话。主题聚焦RWA(Real World Assets,真实世界资产)发行的法律要点的拆解,公开时段分享了香港与美国RWA发行框架、注意事项及案例,分析师专享时段则探讨了RWA在内地落地的可能性与资产优选。直播强调合规在Web3生态中的核心作用,吸引众多业内人士参与。

公开时段:RWA发行框架与全球实践

刘红林律师从市场观察出发,将RWA分为三类模式,帮助听众厘清概念。第一类是证券代币化,主要联动资本市场,如将上市公司股票映射为链上TOKEN(如美国平台Meatpie的实践),针对美国本土与境外客户采用不同合规策略,确保TOKEN对应股票权益。第二类是香港常见模式,以内地优质资产(如蚂蚁朗新、携程新能源、寻充电项目)为基础,通过“两链一桥”结构上链数据,向香港合格投资者(如家族办公室或基金)发行TOKEN,作为认购凭证。该模式底层资产为非标实物,二级流动性弱,更多服务于融资需求。第三类更接地气,结合商品预售或会员权益,如南京充电桩项目发行NFT对应消费额度,或海南华铁公司将分红奖励给TOKEN持有者,本质上是会员营销而非纯金融产品。
在香港与美国发行流程上,刘律师指出香港提供沙盒空间,强调SFC(证监会)监管下合格投资者限制、KYC/AML合规及数据上链透明。美国框架更成熟,受SEC监管,需注意证券法(如Howey测试判定是否投资合同),流程包括资产评估、TOKEN设计、智能合约审计及交易所上市。注意事项包括成本控制(早期7-8%,现降至300-500万人民币)、风险披露及避免非法集资。案例分享中,蚂蚁系项目通过物联网芯片实现数据数字化,成功吸引境外资金,但二级流通仍需完善。刘律师建议优化方向:降低结构成本、增强TOKEN流动性(如上交易所),并警告内地上市公司若无真实业务支撑,易遭证监会问询。
汪弘彬补充,RWA需平衡创新与监管,早期高成本源于机构谨慎,但未来流通效率提升将推动普及。直播还介绍HKCDAA考试体系:第三期考试将于10月25日举行,下午举办人才交流活动;第五期报名启动,2026年1月开考,证书由前证监会主席梁定邦签发,全球岗位需求强劲(2025年亚洲新增1万+ Web3职位)。

分析师专享时段:RWA内地落地可能性与资产优选

内场讨论转向内地场景,刘红林认为机会仍在,监管虽收紧(如券商参与限制),但上海自贸区正探索资金通道,稳定币框架下外贸企业可试水。建议内地企业战略布局而非短期财务目标:若有海外项目(如迪拜),自由度更高;境内则从用户促活入手,避免股权联动,转向营销费用补贴以规避非法集资风险。案例如跨境支付工具整合USDT收款,借助托管钱包实现法币-加密转换,服务ToB外贸。
资产优选上,刘律师持“万物皆可代币化”保留态度,强调三标准:一是易数字化项目(如新能源充电桩、光伏,通过物联网芯片上链);二是财务模型验证(如年化10-20%现金流回报,确保募资信心);三是非高风险资产,避免抽象实物(如农田)。优先新能源领域,符合国家战略且数据透明。汪弘彬认同,股权代币化未来爆点,但现阶段固收模式更保守,需耐心积累经验。

结语:合规驱动Web3人才转型

本期分享课凸显RWA作为新型融资工具的潜力,但合规是前提。曼昆律所业务覆盖刑辩、争议解决、商事咨询,服务上市公司出海与初创基金会设立,团队扩至50人,缺口巨大。HKCDAA呼吁从业者考证促学,抓住机构化浪潮。参与者可扫码报名考试或联系助理,共同推动香港Web3生态建设。下一期将探讨财税体系,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