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一本财经,五年未发文

CN
BITWU.ETH
關注
9 小時前

看完了:一本财经,五年未发文!

这是一个曾经我非常喜欢的公众号!

这篇血泪史写得太精彩,特别是我们这一代经历其中并且含泪亏损过的,看到完整细节读完后久久不能释怀!

部分内容其实写的很敏感了,不知道是否能够在内地的媒体保存下来!

文中“鼓励—失控—剿灭—重构”并非偶然,而是中国金融每一轮民间创新都会触发的权力边界自我修复机制。

当产品从“信息中介”变为“信用中介”,就触碰了主权信用的核心地带;任何“刚兑”叙事,都是在对央行与持牌体系的影子替代。

我获得的最大启示就是:

制度不是静态敌我,而是会从粗暴到精细的学习曲线。企业的生存之道在于与这条学习曲线同频调参。

下面是文章的一些选段——

“我们终究是不明白这片土地。”

韩青走之前感慨。

这场持续十年的金融科技狂潮,终以千亿坏账、万企覆灭、1.2万人入狱的代价缓缓落幕,这是中国金融犯罪史上,最大规模的司法清算。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车轮之下总有骸骨。

那些被囚禁牢笼的金融创业者们,是否已从历史的迷雾中看到某种宿命的规律?

制度性妥协之下,没有真正的监管者,只有利益的置换者。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很快他们就将知道,在制度面前,民企不过是蚍蜉撼树。

宋代的交子、明清的山西票号,所有民间金融创新,似乎都逃不过“鼓励、失控、剿灭”的三部曲。

你要明白:民间财富的一次次冲锋,总是沦为权力与资本博弈的祭品。

我的一些重点:

1|技术降低了撮合成本,但从未改变谁能创造信用。

2|当“信息中介”变成“信用中介”,一切扩张都在给终局预写判词。

3|现金贷的高周转,是利润表的春梦,也是资产负债表的噩梦。

4|监管也在学习,粗暴之后走向精细;企业要做的,是学会与学习曲线同步。

5|真正的金融科技,不是更快地放款,而是更诚实地度量风险。

感谢 @WutalkWu 推荐!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赢F1赛车现场门票,注册送$10K!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