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稳定币跑出加速度,行业格局迎来拐点进入下半场竞争

CN
13 小時前

在过去五年里,稳定币从一种辅助资产,逐渐成长为加密金融的核心支柱。根据CoinMarketCap统计,2025年初全球稳定币市值稳定在1600亿美元以上,长期占据加密资产总市值的约15%。这不仅反映出投资者在波动市场中的避险需求,也显示了稳定币在支付、清算、借贷等场景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稳定币也逐渐成为传统金融机构与加密世界衔接的桥梁,推动更多资金与资产跨界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外溢,从早期的加密原生场景,逐渐扩展到跨境电商、汇款、供应链金融等更贴近实体经济的领域。随着稳定币在这些新应用中发挥作用,其“数字美元”的身份已经超越了投机属性,正在演变为全球金融体系的辅助工具。


如今,USDT仍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USDC则凭借合规审计在机构投资者中保持竞争力。与此同时,FDUSD、TUSD、DAI等稳定币逐渐在特定细分场景中积累用户。市场格局正在从“强者恒强”转变为“多极并立”,竞争的焦点也不再只是体量,而是透明度、合规性和应用场景。


随着加密货币逐渐走向主流,稳定币成为监管重点。美国国会持续推动针对美元稳定币的立法,要求发行方建立完善的储备与披露机制;欧盟MiCA法规自2024年生效,明确了稳定币发行与运营的监管框架;香港金管局推出稳定币牌照制度,将稳定币纳入支付体系;日本金融厅则批准首个以日元计价的JPYC,标志着本土合规稳定币的落地。


在全球范围内,稳定币政策的推进不仅是合规的要求,也是金融版图重塑的起点。各国希望通过稳定币监管,既把控系统性风险,又探索如何利用区块链提升跨境结算效率,从而在数字金融时代占据主动权。


政策的逐步明朗,使稳定币的发展逻辑更加清晰:一方面,合规是“入场券”;另一方面,应用场景是“放大器”。链上支付、跨境结算、DeFi借贷、RWA对价、甚至交易所的主流交易对,都离不开稳定币作为流动性工具和信用载体。未来,谁能在监管框架下找到更丰富的落地场景,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持久优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兴稳定币的动作备受关注。以Gate近期发行的GUSD为例,该币种在推出一周内铸造量突破5000万枚,在同类新进入者中表现突出。相比USDT动辄千亿美元的体量,这个数字或许只是“九牛一毛”,但在一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中,这种增速说明市场对新选择持开放态度。


其背后的逻辑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透明和安全的叙事。Gate在发行GUSD时明确提出储备机制、定期审计与链上验证的框架,呼应了监管与用户对“可信”的核心需求。二是生态与使用场景。依托Gate已有的交易平台、理财产品和用户基础,GUSD能够在交易对、理财、支付等场景中快速落地,降低了早期推广成本。与其说这是一次单点突破,不如说是Gate借助自身生态优势在稳定币市场的顺势而为——在监管日益严格、市场多元化的环境中,它抓住了“透明合规+快速应用”的心理契机。


稳定币市场的竞争格局,只有放在横向对比中才能看清楚,不同发行方的定位、策略与优势,往往只有在彼此对照时才更具意义。


USDT与USDC:规模对抗合规 USDT凭借庞大的流动性和全球接受度稳居龙头,几乎是所有交易所和DeFi协议的默认结算工具。但它的储备透明度问题长期存在争议,外界质疑声音不断。与之形成对照的是USDC,它以合规审计和透明披露为卖点,深受机构和传统金融合作方青睐,但扩张速度受到政策和地域的限制。两者代表了稳定币赛道的两极:一个依靠规模与网络效应,一个强调合规与透明。


FDUSD、TUSD与新兴玩家:平台驱动与差异化尝试 平台驱动型的FDUSD、TUSD往往依赖与交易所或机构的合作来迅速放量,在短期内形成交易深度,但由于缺乏独立生态,用户粘性有限。而新兴玩家如GUSD,则选择通过“透明储备+链上验证”来建立信任,同时借助生态场景加速渗透。比如,GUSD在上线首周就完成了超过5000万枚的铸造,展现出初期的增速优势。这类稳定币并非试图正面对抗USDT或USDC,而是通过透明度、合规预期和快速应用场景切入,来占据差异化位置。


整体格局:规模、合规与场景的三角博弈 横向对比来看,USDT凭借规模形成垄断效应,USDC依托合规在机构市场稳固地位,而FDUSD、TUSD、GUSD等新兴力量则在特定场景中寻找突破。它们或强调合规透明,或借助平台生态,或主打速度与应用,各自代表了稳定币竞争的不同方向。


不过,市场也必须看到现实挑战。即便增速亮眼,新兴稳定币仍然要面对头部的网络效应壁垒。用户在选择时更倾向于“谁的流动性强、接受度高”,这意味着所有新玩家必须在跨平台应用、长期透明度和合规身份上不断耕耘,而不仅仅依赖早期的单一生态支持。


短期来看,GUSD的目标是突破1亿枚铸造,并在更多主流交易对中建立稳固地位;中长期若要扩大影响力,则需要在RWA、跨境支付、链上金融等领域找到“锚定点”。这不仅依赖透明的储备机制,也需要更广泛的生态合作。Gate在发行GUSD的同时,也在同步推动与平台理财产品、支付工具和跨链基础设施的结合,为其创造更大的落地空间。


从行业层面看,稳定币竞争的下半场已经到来,过去的核心是“规模”,未来的关键词则是“合规+应用”。USDT和USDC仍将维持主导,但更多新兴稳定币可能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形成多极化格局。对于用户和机构而言,多样化的稳定币选择不仅意味着更多便利,也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Gate通过GUSD切入这一竞争,显然是希望在稳定币逐渐多元化的格局中提前占位。


GUSD的快速增长说明市场对新进入者保持开放态度,但能否从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信任,还需要时间与持续表现。未来的稳定币市场或将像支付体系一样,多种模式并存,而不是一家独大。稳定币已经成为加密世界的“公共产品”,是DeFi、支付和RWA等新兴场景的基础。随着监管政策加速落地,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进入“精细竞争”的阶段。


GUSD凭借一周铸造超5000万的表现展现出潜力,但面对的挑战同样不小:如何打破网络效应壁垒,如何建立长期用户信任,如何在全球合规体系中找到位置。对于Gate而言,这既是一次稳定币发行的尝试,也是对自身生态闭环的一次补强——能否把平台优势真正转化为市场信任,将决定其在下半场竞争中的位置。


相关推荐:随着通胀率升至229%,委内瑞拉人正在抛弃玻利瓦尔转向USDT等稳定币


原文: 《 新兴稳定币跑出加速度,行业格局迎来拐点进入下半场竞争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立即跟单,首单有最高100USD亏损赔偿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