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Zora到Base App:Coinbase打造链上生活超级入口 

CN
18 小時前

目录 

1.背景: Zora推动Base链上"创币热潮" 

2.Zora:社交内容的自动代币化协议 

3.Coinbase:Zora爆发背后的关键推手 

4.Coinbase战略布局:打造链上生活超级入口 

5.战略意义分析:从交易所转向Web3平台提供者 

6.潜在风险与未来展望 

参考 

1.背景: Zora推动Base链上"创币热潮" 

7 月底,Base 网络上的一波“创币潮”引发了加密社区的广泛关注。根据 Dune 数据显示,自 7 月 26 日起,Base 链上单日代币发行数量已连续 10 天超过 Solana,首次在历史上实现持续反超。其中,7 月 27 日 Base 单日新增代币数达到54,341枚,创下历史新高,远超同期 Solana 的25,460枚。 

Figure 1. Tokens Created by Launchpads on Base and Solana. Source: https://dune.com/sealaunch/zora-coins-analysis 

在 Base 与 Solana 链上代币发行的市场份额方面,Zora 自 7 月 23 日起稳居第一。仅在 7 月 27 日当天,Zora 平台单日铸币数便达54,009枚,市占率高达67.67%,超过 Letsbonk(15,626 枚)与 pump.fun(4,722 枚)当日发行总和。截止8月11日,Zora平台单日代币发行数量为20570枚,虽然有所回落,但依旧是Base和Solana链上代币发行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平台。 


Figure 2. Tokens Created by Launchpads on Base and Solana. Source: https://dune.com/sealaunch/zora-coins-analysis 

可见,在本轮Base链上创币热潮中,Zora 是主要推动力。不同于过去以投机为主导的 meme 币热潮,Zora的爆发带火了”内容资产”相关叙事,人们开始将社交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创作行为本身)转化为链上可交易资产。 

在这一趋势中,Zora 凭借其“内容一键代币化”的机制快速走红,成为当前最具活力的内容资产化协议。用户只需发布一条内容,平台便自动生成一枚对应的代币,并注入初始流动性;一旦发生交易,创作者即可从手续费中获得分润。这一看似轻量化的操作逻辑,实际上承载着 Coinbase 正在推动的更深层的战略叙事。 

Zora 的爆发并非偶发的市场情绪,而是 Coinbase 借助 Base 网络,有策略地推动链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实际上,Coinbase 不仅是 Zora 的早期投资者,也将其视为 Base 网络中重点扶持的内容协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Zora的运作机制和Coinbase在背后扮演的关键角色,探讨Coinbase背后的战略野心。 
 

2.Zora:社交内容的自动代币化协议 

2.1 起源与演变:从 NFT 市场到内容资产协议 

Zora 由 Zora Labs 团队开发,最早于2020年上线,最初定位为一个去中心化的 NFT 交易市场,旨在解决传统平台中心化严重、创作者收入被平台抽成等问题。它强调开放性与模块化设计,支持任何人自由铸造、展示与交易 NFT,同时创作者可持续从初级与二级交易中获得收益。这一机制让 Zora 在早期被广泛应用于加密艺术、音乐、摄影等数字创作场景,吸引了大量独立创作者和Web3原生艺术家。 

随着 NFT 热潮逐渐降温,Zora 开始将目光投向一个更广阔的方向:能否将内容本身转化为资产,而不仅限于图像或艺术作品?2023年,Zora 正式提出“内容即资产”的叙事,并启动了从 NFT 市场向链上内容资产协议的转型。 

在这一阶段,Zora 不再局限于静态 NFT 的展示与交易,而是强调“任何形式的内容都可以被货币化”,无论是文字、图片、链接,还是社交动态。每一条内容都可被视为一种可交易的资产,在链上自动生成对应代币,实现流通与价值交换。 

Zora 的协议逐步嵌入社交网络,例如与 Farcaster 深度集成,并顺势推出基于 OP Stack 构建的以太坊Layer 2网络——Zora Network,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协议的可扩展性和组合性。通过这种路径,Zora 从一个功能型 NFT 工具平台,演化为一个底层内容金融协议,成为链上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产品机制与工作流程:发一条内容 = 发一个币 

Zora 的核心理念非常简单:每一条内容,都是一枚代币。这也正是它区别于其他内容平台的关键所在,它构建了一套极简但完整的资产化流程,使创作者无需技术门槛,就能实现“内容即代币,创作即上链”。 

一键生成:内容自动铸造为代币 

用户只需在 Zora 支持的前端(如 Zora 官网)中发布一条内容,无论是图片、视频还是 AI 生成内容,系统都会自动执行以下流程: 

  • 铸造代币:系统为每条内容生成一枚独立的 ERC-20 代币,默认发行总量为1,000 万枚。 

  • 注入流动性:Zora 协议会自动为每条内容铸出的代币,在后台通过 ZoraFactory 合约创建对应的 Uniswap V4 交易池,并注入预设的初始流动性(例如 0.003ETH 与等值代币)。 

  • 交易配对:这些代币与其“backing currency”(如 ZORA、CreatorCoin 或 ContentCoin)组成交易对,并由协议智能合约在交易过程中自动收取和分配手续费。Base主网上默认和ZORA代币配对。 

  • 开放交易:铸币即完成市场创建,任何用户皆可即时通过Zora平台参与买卖。 

  • 创作者分润:交易发生时,系统会自动扣取手续费,将一定比例分配给创作者、推荐者与协议,并将 33% 费用锁定为永久流动性,同时所有收益以 ZORA 代币支付,实现创作者在内容传播过程中的被动收入。 

整个过程不需要开发能力、复杂设置,甚至不需要用户手动部署合约,一条内容的“变现”路径被高度自动化和模块化。 

创作者激励机制:无需社区,无需融资,一帖即资产 

Zora 的创新之处,在于它首次让内容创作摆脱了对“先建社区、再发币”的依赖。相比传统模式中创作者需要构建影响力、寻找融资、安排初始流动性、组织持币人社区等前置条件,Zora 所提供的是一种“反向驱动”式的资产路径:即创作先行,系统自动生成资产,社区与交易随内容自发而生,价值再反哺给创作者。 

在 Zora 的机制中,每一条内容都能被打包成可交易的代币并上线市场。只要内容具备一定的传播潜力、模因特质或社交话题性,就可能吸引他人购买与转发,从而推动代币交易量与创作者收益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Zora 所激发的不仅是创作行为本身,还包括持币用户的主动传播行为。由于代币买家与内容价值形成利益绑定,他们往往会主动参与内容的再传播与再创作,希望借此扩大影响力并带动代币价格上涨。这种“持币即参与”的结构,不仅强化了内容的流通广度,也增强了生态的用户黏性与再创作活跃度。 

Zora 所构建的标准化创作与分润机制,为创作者打开了一条无需技术背景、无需资金门槛的变现路径。无论是艺术作品、AI 图片、幽默 Meme 还是情绪表达,只要能够激发社交互动,就有可能在 Zora 上转化为真实的经济行为。这正是 Zora 在“内容即资产”方向上的独特价值。 

3.Coinbase:Zora爆发背后的关键推手 

Zora能在2025年实现链上内容资产化的爆发式增长,背后离不开Coinbase多年来在资金、技术、生态及流量端的持续扶持。从早期投资布局,到与 Base 的深度集成,再到在产品入口层给予曝光加持,Zora 已成为 Coinbase 重塑链上文化生态的核心样本之一。 
 

早期投资布局 

Zora 由前 Coinbase 产品经理 Jacob Horne 联合创立,2020 年 10 月获得包括 Coinbase Ventures 在内的 200 万美元种子轮投资。彼时的 Zora 仍以开放式 NFT 市场协议为定位,主打“去中心化、可组合”的创作者工具,其产品理念本身就与 Coinbase 倡导的开放金融文化高度契合。2022 年 5 月,Zora 以 6 亿美元估值完成新一轮5000万美金融资,Coinbase Ventures 继续参投,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资本基础。 

技术生态融合:Base 上的首批内容原生协议 

2023 年 6 月,Zora Network 主网上线,接入 Base 技术体系。随着 Coinbase 推出 Base 网络,Zora 紧随其后于 2023 年 6 月上线自建 OP Stack L2 网络Zora Network。该网络完全兼容 Base,并迅速与其完成技术集成。Zora 成为首批部署在 Base 上的内容协议之一,受到技术、用户与资源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标准协同落地:与Farcaster深度集成,实现“发帖即发币” 

2025 年中,Zora 与去中心化社交平台 Farcaster 实现了深度整合。通过接入 Farcaster 的 Frame 功能,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帖时可以直接铸造代币,实现“发帖即发币”的便捷体验,无需跳转页面即可完成互动。 

Farcaster 和 Zora 一样,是 Base 生态中早期、核心的应用之一,且都在 Base 主网上部署并运行。 Base 团队曾多次在官方文章和访谈中提及:“Farcaster + Zora 是我们眼中最具潜力的链上增长引擎。“ 

不难看出,该协同模式由 Coinbase 主导推动,Base 团队通过在官方渠道的宣传,强调这一联合路径与用户价值,形成良性互动。借此,“发帖即发币”体验广泛普及,成为 Zora 用户激增的前奏。 

产品入口级支持:嵌入 Base App,触发指数级增长 

2025年7月,Coinbase 宣布将其官方钱包产品更名为Base App,转型为社交优先的加密超级应用。在此次升级中,Zora 的代币铸造系统将会被直接嵌入产品首页,用户无需跳转外部 Dapp,即可在 App 内完成内容发布、代币生成和交易流程,极大提升了可见性与转化效率。 

同时,官方 Base App 还针对这种体验提供了“Sign In with Farcaster”登录路径,用户可以在Base App中选择使用Farcaster 的身份进行登录,实现身份一键接入。登陆后,用户在 Farcaster 上发帖时,可以直接在贴文中嵌入 Zora 提供的链接,其他人看到后无需跳转页面,就能一键完成内容的 mint(铸币)或参与代币交易。整个过程无需切换平台或多次授权,极大降低了用户参与门槛。而后效果迅速显现: 

Zora 平台单日铸币数从4,000枚激增至逾38,000枚,7 月 27 日创下54,341枚的历史新高。截止8月11日,Zora平台已累计创建2,095,773枚内容代币。同期 ZORA 原生代币价格一周内上涨逾 440%,平台交易量和创作者数量同步飙升。 

Figure 3. Created Coins in Zora. Source: https://dune.com/queries/4769188/7913018 

在交易额上,7月27日Zora上的代币总交易额为4300万美金,其中前5名代币交易额为1800万美金,占比约41.86%。而后回归日常状态,每日总交易额约200万美金-2000万美金不等。可以看出,尽管创币热情依旧高涨,平台的交易量主要来自于头部有影响力的KOL。 

Figure 4. Top 5 Tokens Volume vs TotalZC Top tokens on Zora. Source: https://dune.com/queries/4770031/7914239 

Coinbase 与 Base 团队在多个社交渠道引用 Zora 数据,并高频输出内容资产叙事,将其作为文化层建设的代表项目重点推广。可以看出,Zora 的每一次产品进化与爆发,背后几乎都伴随着 Coinbase 在投资、技术、标准与流量上的推动。它不只是 Base 上的一个生态项目,而是 Coinbase 以“内容即资产”为核心叙事打造链上文化生态的重要执行载体。 

4.Coinbase 战略布局:打造链上生活超级入口 

Zora 的爆发式增长背后,除了其本身自动化和模块化的铸币体验与用户激励设计,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支持者 - Coinbase。上一小节我们提到,Zora 是 Coinbase Ventures 的早期投资项目,而其主网选择部署在 Coinbase 推出的 Base 网络上,实际上Coinbase在构建链上文化基础设施的野心早已浮现,Zora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Coinbase 战略布局:从金融向文化基础设施拓展 

尽管 Coinbase 当前的核心业务仍以中心化交易所(CEX)为主,包括法币入金、加密资产交易、托管与合规服务等,但从其近年的战略动向来看,它已不再满足于作为单一的交易平台角色,而是正逐步拓展为“链上生活”的引领者,主动拥抱加密用户日常行为的全面上链。 

所谓“链上生活”,是指用户的身份构建、社交互动、内容创作、资产管理乃至消费行为等各类活动,逐步迁移至区块链网络完成的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用户不再依赖传统平台,而是通过链上应用,自主建立和管理身份、积累社交关系、创作内容并实现价值流通。 

Coinbase 意识到,实现加密行业的大规模采用(mass adoption),需要建立在用户真实日常行为上链、生活方式发生结构性转变的基础之上。这种以生活为中心的变革,将进一步推动加密世界从小众圈层走向主流社会。
 

构建链上文化基础设施:Base 不再只是一个 L2 

通过 Base,Coinbase 正在将自身定位从“加密金融服务商”转变为“链上文化的基础设施构建者”,这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展,也体现了其对加密行业未来趋势的前瞻判断。 

Coinbase 于2023年推出了自己的 Layer 2 网络 - Base。与其他 Layer 2 多聚焦于 DeFi 不同,Base 明确提出“Onchain is the new online”的愿景,其背后含义是: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链上生活也将重构用户与内容、资产和社交互动的方式,即希望推动链上成为用户日常活动的新场所,包括创作、社交、身份与内容消费等。与许多 Layer 2 解决方案专注于提升金融交易效率不同, Base 并不只是单纯作为一个技术型 L2 网络,聚焦在DeFi和链上交易上,其战略重心从一开始就明确定位为打造“链上文化的基础设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Base 主网在早期就集成了多个关键应用,包括社交协议 Farcaster、内容资产铸造平台 Zora,以及创作者经济平台 friend.tech等。 

  • Farcaster 是一个“链上的社交协议”,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交软件,而是一个允许开发者自由构建各种社交应用的基础。用户在 Farcaster 上建立的身份和社交关系,不再依附于某个平台,而是属于用户自己。举个例子,哪怕你今天换了一个社交应用,你的账号、关注列表、发布的内容都能无缝带过去。这种方式打破了 Web2 中社交关系被平台“绑架”的现象,让用户真正拥有自己的社交数据。 

  • friend.tech 的核心是“社交+资产化”,起初基于 Base 链上线,以“用户股份”这一新颖机制走红。用户可以将自己在平台上的社交身份代币化,其他人购买其“shares”即可进入专属社群或获得某些权限,从而形成了一种基于社交影响力的收益分发机制,也就是用户可以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变成一种可交易的社交资产。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 friend.tech 上的“个人空间”变成了一种“社交股票”,其他人通过购买这个“股票”来获得与该用户私密互动的权利。而用户也能从这些交易中获得收入,形成“社交变现”的闭环。它是创作者经济在链上的一种实验性落地方式。 

这些协议提供了非金融向的链上互动场景:用户可以通过 Farcaster 实现社交关系的沉淀、以 Zora 将创作内容铸造成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并在 friend.tech 等平台中实现创作收益的分发。 

Coinbase 的战略正在发生本质性的扩张:不只是提供金融基础设施,更是着力构建链上文化的基础设施,打通用户的链上生活。 

Base Wallet 升级为 Base App,打造Web3超级应用,构建用户链上生活方式 

2025年7月,Coinbase 宣布将 Base Wallet 升级为Web3超级应用 Base App,这不仅是产品名称的变化,更体现了战略定位的深刻调整。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加密钱包,Base App 不再只是一个用于存取和管理数字资产的工具,而是一个整合了社交、内容、支付、交易等多重功能的“链上生活入口”。它的核心定位是成为用户在 Web3 世界中的超级应用,让用户在一个应用内完成几乎所有链上活动。 

在社交层面上,Base App 引入了去中心化社交协议 Farcaster 打造的“社群动态墙”,类似于 Web2 的朋友圈或推特时间线,用户可以实时查看朋友的发帖内容、NFT mint 动态、链上交互等,增强了链上社交的可视化和沉浸感。更进一步,结合 Zora 协议,用户发布的内容可以被铸造成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创作者不仅可以通过内容销售或打赏获得收入,还能根据互动热度获得每周奖励,激励优质内容的产出与传播。 

在功能扩展方面,Base App 集成了上百种迷你应用(Mini-apps),覆盖游戏、预测市场、NFT 工具等多个垂类应用场景,使得用户无需跳转平台即可进行多样化的链上探索和娱乐体验。这种“小程序式”结构不仅增强了可玩性,也提高了用户粘性。 

在支付体验上,Base App 支持 NFC 一键式 USDC 支付,大幅简化了链上支付流程,适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线下支付场景,拉近链上资产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 

此外,Base App 通过集成 XMTP 协议提供原生的加密聊天功能,用户可以进行点对点私聊(如 Web3 版 Telegram),并在聊天界面直接发起资产转账,比如在聊天窗口中发送 USDC,这种“边聊边转”的体验进一步降低了转账门槛,增强了互动效率。 

总体而言,Base App 的升级不仅提升了功能多样性和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重构了用户与 Web3 世界的交互方式。它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场景丰富、体验连贯的链上生活平台。这种“社交 + 内容 + 支付 + 应用生态”的融合模式,有望成为未来 Web3 超级应用的发展范式。 

Coinbase 当前仍以 CEX 为主要营收来源,但其对 Base 的持续投入、对链上原生项目的投资与扶持,清晰展现了其战略重心已开始向“链上文化基础设施”倾斜。Coinbase 正在从一个“金融工具平台”演变为“链上生活方式的构建者与引路人”,希望承载下一轮加密用户增长的真正驱动力——去中心化的身份、社交与创作体验。 

5.战略意义分析:从交易所转向Web3平台提供者 

Coinbase 的战略重心正在从“加密交易所”向“Web3 平台提供者”全面转型 
虽然中心化交易所(CEX)业务依然是用户进入加密世界的重要入口,但 Coinbase 已不再满足于仅提供资产交易与托管服务,而是借助 Base 链(自建 Layer 2 网络)和 Base App(升级版钱包)构建起一个更广义的 Web3 生态平台。这一转型意味着其角色从“撮合交易的平台”升级为“Web3 入口 + 应用平台 + 用户生态系统”的三合一战略枢纽。 

Base 链作为底层网络,承担起社交、内容、支付与身份等基础设施的承载角色 
借助 Base App,用户不仅可以进行资产存取,还能使用 NFC 支付 USDC、参与链上社交、使用 Mini App 小程序进行游戏、创作、打赏等活动。这些互动行为全部运行在 Base 链之上,使 Base 成为用户链上行为和价值流转的核心执行层。Mini App 则为开发者提供开放场域,帮助 Coinbase 吸引更多用例场景,形成应用生态的外延扩张。 

这种布局本质上是对 Web3“入口权”的争夺 
通过整合交易、社交、支付、内容与 AI 应用,Coinbase 试图将用户的链上生活全部封装在 Base App 之内,实现用户行为的全链条绑定。这不仅提高了用户黏性,也为 Base 链带来可持续的交易流量和内容价值沉淀,进一步增强其生态护城河。 

Coinbase 布局链上社交协议,掌握Web3社交入口 

Coinbase 布局链上社交协议,意在掌握 Web3 社交入口,激活链上生活的全栈场景。 
在 Web3 的叙事中,社交不仅是流量和用户关系的起点,更是用户身份、内容创作、资产变现的关键入口。其战略重点不只是内容或社交本身,而是将“社交”作为激活用户链上行为的起点。当用户通过社交关系链沉淀身份和内容后,将自然延伸出交易需求(如购买 NFT、打赏创作者)、支付行为(如 USDC 转账),进一步促进 Base 生态的资产流通与协议活跃度。通过 Base 链与社交协议的深度整合,重塑 Web3 的用户入口与行为路径,使“社交即资产”成为链上经济的新支点。 

不难看出,Coinbase 正在由一个单一功能的交易所,跃升为一个涵盖“链 + 应用 + 用户”的立体平台。这种转型意味着它将不再只是加密市场的中介者,而是成为加密世界中生产力、创造力和日常消费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在通往“链上生活”与“消费级 Web3 应用”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6.潜在风险与未来展望 

潜在风险 
Zora 虽然大幅降低了内容资产化门槛,激发了大量创作者的参与热情,但也带来了“Token 泛滥”的隐忧。大量缺乏创作价值的内容被快速铸造成 NFT 并用于炒作,在短期内可能吸引流动性,但容易出现“发币—炒作—归零”的循环。一旦平台内容质量难以维持,用户可能失去信任,影响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 

同时,当前的内容资产化热潮更多建立在早期参与红利和话题炒作之上,Zora 及其所代表的“内容即资产”生态是否能形成持续创作、持续消费的闭环,尚未被验证。一旦短期热度消退,缺乏真实用户的内容平台,可能面临流动性骤减和生态空心化的风险。 

最后,Base App 集成了身份、资产、支付、社交、聊天、交易等多个核心功能,是用户“链上生活”的重要载体。但这种高度集成也带来了集中化风险:一旦出现安全漏洞或隐私泄露等问题,可能造成用户多个层面的资产与信息受损,波及范围远超传统钱包应用,对用户信任和生态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 

展望 

Coinbase 的一系列战略布局,正在深刻重塑 Web3 用户体验与行业发展方向。对普通用户而言,Base 链、Base App 以及与社交协议的整合,大幅降低了 Web3 的使用门槛。从钱包使用到社交互动、内容创作再到支付交易,用户无需跳转多个平台,即可在一个统一界面完成链上操作。内容创作者也无需依赖传统中心化平台或中介,即可通过如 Zora 等协议将内容快速资产化,自主发行并获得收益,真正实现“创作即经济”。 

其次,Coinbase 构建的是一个“社交+金融+资产”的一体化用户主权平台。借助 Farcaster 提供的身份与关系网络,用户可以实时互动、浏览动态;通过 Base App 结合 USDC 支付、NFT mint 等功能,形成链上版的“朋友圈 + 支付宝 + NFT 社区”。这种社交与金融高度融合的设计,标志着链上生活方式从概念走向现实,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主权与自由度。 

从行业层面来看,Coinbase 正在推动 Web3 叙事从金融向文化与身份的转变。过去数年,Web3 主要叙事聚焦在 DeFi 等金融工具上,但 Coinbase 的战略布局表明,未来的增长引擎可能来自文化、身份和创作等领域。随着内容资产化、创作者经济和链上社交的兴起,一个更具人文属性的 Web3 新周期正在开启。 

这不仅拓宽了 Web3 的用户边界,也为加密行业注入新的想象力。在 Coinbase 的带动下,链上生活方式有望从小众探索逐步进入主流视野,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加入。同时,围绕内容资产和社交协议的新型经济模型也有望迅速涌现,进一步激发 Web3 生态的多样性与创新活力。 

参考 

  1. Zora docs. Link: https://docs.zora.co/coins/contracts/creating-a-coin 

  2. Base docs. Link: https://docs.base.org/get-started/launch-token 

  3. Farcaster docs. Link: https://docs.farcaster.xyz/developers/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限时狂撒18万U,注册即享1500U福利!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