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太坊基础设施迭代看公共物品的挑战与突破

CN
PANews
關注
1 天前

作者:shew

概述

作为公共产品捐赠基金, GCC 致力于推进以太坊基础设施研究。在以太坊基础设施中,最常被使用和最具有公共性的就是以太坊的测试网。测试网是一个类似以太坊主网的测试环境,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与以太坊主网一致的基础设施,由于测试网内进行交易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所以测试网惠及所有开发者、研究人员和用户。

本报告主要介绍测试网的历史和现状,这项研究有助于更广泛地理解测试网的公共属性,强调协作测试基础设施如何在支持创新的同时,保持整个社区的可访问性。通过记录这些网络的演进和功能,我们旨在为未来的测试网计划提供参考,并展示社区支持的基础设施的价值。

Public TestNet 与 DevNet

公开测试网 (Public TestNet) 是开发者和用户最常被使用的测试网,这些测试网内可以用来部署智能合约,用户也可以在水龙头内获得 ETH 来与测试网内的合约进行交互。公开测试网的部署时间轴如下:

在上图内缺失了最新的一些以太坊测试网计划,最新测试网计划如下:

这些测试网的命名是极其有趣的,都是以地铁站或或火车站的名称作为测试网的名称。Ropsten 和 Rinkeby 都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站,Goerli 是柏林的火车站,Sepolia 是希腊雅典的地铁站。而最新的 Hoodi 测试网是印度班加罗尔的火车站。

除了上述公开的测试网外,以太坊内部也存在一系列的用于专题测试的测试网,比如 YOLO 测试网用于测试 BLS 签名等 Berlin 硬分叉升级所需要的特性。我们一般称这些测试网为 DevNet。当然有时也被称为 Client Integration Testnets。这些测试网往往并不对外开放,通常只有客户端开发者和审计人员在测试网内部进行相关测试,这些测试旨在验证不同客户端实现是否都可以正常执行功能,并且验证不同客户端之间的互操作性。

在 All Core Devs Meeting 109 中,核心开发者讨论使用地质断层线作为硬分叉测试网的命名规范。在确定此原则后,核心开发者推出了 Aleut ( 代表阿留申海沟 )、Baikal( 代表贝加尔湖 ) 测试网用于测试 London 升级。但是后续的测试网命名并没有遵循该规则,比如在 Baikal 测试网后另一个用于测试 London 升级的测试网被命名为 Calaveras 测试网。但是,核心开发者并没有一直遵循该命名规则,比如最新的 Fusaka 硬分叉升级选择了使用 devnet-1 / devnet-2 这种简单且明确的命名。

Public TestNet 的历史

先锋时代:Olympic 和 Morden

Olympic 测试网于 2015 年初问世,是以太坊的第一个公开测试平台,这个开创性的网络甚至在以太坊主网正式上线之前就已上线,作为该协议功能的最终验证。该链的 Chain id 是 0,可见其元老身份。

以太坊开发团队建立了一个赏金系统,任何成功对网络进行压力测试并创建大量分叉的人都将获得 25,000 ETH 的 奖励,旨在通过高交易量和极端使用模式测试以太坊的极限。下图展示了 Olympic 测试网活动结束后,EF 对测试网参与者的空投情况。

Olympic 测试网对早期以太坊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于以太坊主网的创世区块使用了来自 Olympic 测试网的 1028201 区块作为 模版。但该测试网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状态集过大和潜在的私钥漏洞,导致它在 2015 年 7 月以太坊主网成功上线后被弃用。测试网状态集过大问题是因为 Olympic 测试网本质上激励了垃圾交易的发起,用户为了获取奖励发送了大量的垃圾交易,这导致 Olympic 测试网规模巨大。而潜在的私钥漏洞问题主要是因为 Olympic 测试网早期代码存在漏洞,可能导致 重放攻击。

Morden 测试网在 Olympic 退役后迅速上线,并于 2015 年 7 月与以太坊主网同时上线。由于以太坊主网的 Chain id 为 1,所以 Morden 测试网选择了 2 作为 chain id。Morden 在上线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为唯一的测试环境,并确立了其作为早期以太坊应用程序主要开发平台的地位。然而,该网络产生了严重的 共识问题。在最初创建 Morden 时为了避免潜在的重放攻击,Morden 内的所有交易的 nonce 值都是 2^20 开始。而 eip-161 修改了部分关于 nonce 的规则,这导致 Morden 原有的 nonce 规则与 EIP-161 内规定的 nonce 规则产生冲突,最终导致 Geth 和 Parity 在区块 1885074 处创建不兼容的区块。这直接导致了 Morden 测试网被弃用。

值得一提的是,ETC 社区接纳了这个废弃的网络,将其更名为「Morden Classic」,并继续在其生态系统中运行。但在 2019 年,ETC 社区使用 Mordor 测试网替换了 Morden Classic 测试网作为其最新的测试网络。

Ropsten 时代与安全挑战

Ropsten 于 2016 年 11 月问世,是以太坊测试网的第三次迭代,以斯德哥尔摩地铁站命名,Chain ID 为 3。这个工作量证明网络的设计比其前代产品更加稳健,并成功支持所有主要的以太坊客户端,使其成为以太坊测试基础设施的支柱。

Ropsten 最有趣的时刻发生在 2017 年 2 月,当时它遭受了毁灭性的 拒绝服务攻击。恶意攻击者利用网络的 PoW 机制,将区块 gas 上限从合理的 470 万逐渐提升至天文数字 90 亿。这次攻击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区块,消耗了大量磁盘空间,并使客户端同步几乎无法进行,并导致 etherscan 无法正常显示数据。

但以太坊社区并可有直接放弃 Ropsten 测试网。在社区捐赠的 GPU 算力支持下,Ropsten 团队于 2017 年 3 月成功 恢复 了网络,清除了累积的垃圾区块,恢复了正常运行。恢复流程是简单的,以太坊开发者利用社区捐赠的 GPU 算力在攻击发生前的区块进行区块挖掘,挖掘获得了一条更重的链替代了原有被攻击的链。我们可以简单认为以太坊开发者利用算力进行了 51% 攻击成功篡改了链的历史以实现清理垃圾交易的目的。

这一事件成为网络发展的分水岭,促使人们开发了替代共识机制和更强大的测试环境。Ropsten 于 2022 年 6 月 8 日成为首个成功完成 Merge 的主要测试网,标志着以太坊测试网从工作量证明 (PoW) 向权益证明 (PoS) 的成功演进。

在 Ropsten 的 Merge 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简单来说,Ropsten 预计在区块难度值达到 43531756765713534 时启动 Merge 流程,该数值被称为 TTD(Terminal Total Difficulty)。但 Ropsten 的 TTD 因为恶意攻击被提前达到,此时 PoS 中用于共识的 Beacon 链还没有启动。为了避免问题进一步发生,核心开发者要求 Ropsten 的节点手动将 TTD 设置为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然后等待核心开发者进一步修改。该事件的流程可以阅读 Ropsten TTD Postmortem 和 Ropsten testnet Merge。最终的结果是以太坊核心开发者解决了 TTD 问题,Ropsten 最终还是完成了 Merge 流程。

权威证明 (PoA) 革命

2017 年 2 月的 Ropsten 攻击推动了权威证明 (PoA) 测试网的开发,并以 2017 年 3 月的 Kovan 测试网 为开端。Kovan 由 Parity 团队创建,代表了测试网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它牺牲了纯粹的去中心化,以换取安全性和稳定性。该网络以新加坡的一个地铁站命名,采用 42 作为 chain id,并保持了 4 秒的出块时间。

具体来说,Kovan 使用了 Aura 算法,该算法非常简单,算法定义了多个可以出块的可信出块者,并根据时间进行轮换,每一个时间段内只有一个出块者进行出块。显然,PoA 算法下,攻击者无法任意发起 DDoS 攻击,PoA 出块者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直接拒绝来自攻击者的任何交易。

尽管 Kovan 进行了创新,但它在客户端支持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仅与 Parity,而无法与更广泛的以太坊客户端生态系统兼容。这一限制意味着使用 Geth 等其他客户端的开发者无法充分利用 Kovan 进行测试,从而导致测试环境的碎片化。

Rinkeby 于 2017 年 4 月推出,旨在响应以太坊团队对更通用的 PoA 解决方案的需求。Rinkeby 以斯德哥尔摩的另一个地铁站命名,实现了 Clique 权威证明 (PoA) 共识引擎,该引擎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现有客户端代码库的干扰。Rinkeby 的 chain id 为 4,出块时间为 15 秒,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测试环境,使其能够更轻松地跨不同的以太坊客户端实施。

由于 Clique 共识是一个通用方案,所以以太坊开发者专门在 EIP-225 内对共识算法内容进行了描述。该共识算法重新利用现有的区块头字段,引入了创新的治理机制。extra-data 字段被扩展以容纳 secp256k1 签名,而 miner 和 nonce 字段则被转换为用于管理授权出块者列表的投票协议。这个优雅的解决方案允许通过全民投票实现动态验证者管理,同时保持与现有技术的兼容性。

Rinkeby 实现了卓越的稳定性,在运营期间处理了约 1.64 亿笔交易,涵盖 1100 万个区块。Rinkeby 链的最终结局是 Rinkeby 维护团队决定不再通过 Merge 进行 Rinkeby 的迁移,具体原因可以参考 该推文。简单来说,Rinkeby 主要由 Geth 的开发者维护,该网络运行时间过长积累了大量数据,这导致 Merge 很难进行。

多客户端突破:Goerli

Goerli 的起源于 2018 年 9 月的 ETHBerlin 黑客松。当时,ChainSafe 团队启动了一个有趣的项目,旨在用 Go 语言实现 Parity 的 Aura 权威证明 (PoA) 共识机制,以实现与 Geth 的兼容性。当 Afri Schoedon 与 ChainSafe 合作创建他们设想的 「下一代」公共 PoA 测试网 时,这个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正式计划。

Goerli 的核心目标就是支持多客户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发团队首先尝试在 Geth 内部实现 Parity 设计的 Aura 算法。在 ETHBerlin 黑客松中,开发团队实现了这一目标,但发现它对现有代码库的侵入性过强。最终 Goerli 团队为了实现多客户端兼容的目标选择了 Clique 共识引擎,该引擎已在 Rinkeby 测试网中证明了其价值,但 Goerli 开发团队编写了大量代码使得所有主要的以太坊客户端支持该共识协议。

Goerli 于 2019 年 1 月 31 日正式上线,Chain ID 为 5,出块时间为 15 秒。该网络在客户端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支持 Geth、Parity、Nethermind 等主流平台。这种广泛的兼容性使 Goerli 成为第一个真正通用的 PoA 测试网,解决了困扰早期网络的碎片化问题。

该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其成为应用程序开发者、基础设施提供商和协议研究人员的首选。在以太坊准备合并之际,Goerli 被选中于 2022 年 8 月 11 日与 Prater 信标链测试网合并,成功从 PoA 共识过渡到 PoS 共识。

Goerli 最严重的问题是该网络内的 ETH 供应量有限,这导致 Goerli 网络在生命末期出现了 严重的 ETH 供应问题。大部份在 Goerli 上进行开发的开发者和用户不得不在多个水龙头获取测试代币,甚至不得不支付资金购买测试代币。

现代测试网: Sepolia / Holešky 和 Hoodi

Sepolia 也是一个 PoA 测试网,该测试网主要由 ETHPandaOps 维护。ETHPandaOps 是一个专注于监控和优化以太坊基础设施的团队,该团队目前是以太坊基础设施的核心维护团队,主要提供为以太坊提供以下方面的能力:

  1. 网络监控工具,提供有关 Ethereum 网络运行状况、性能和行为数据。该团地也维护了一个以太坊网络运行情况的数据集 Xatu
  2. 测试工具,主要服务于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帮助核心开发者快速构建包含多个不同客户端的 DevNet 来测试节点软件内某些 EIP 是否正确实现,该工具的代表就是 ethereum-package
  3. 其他工具。比如 ETHPandaOps 也开发了测试网代币分发的 Funding-vault 以及节点快照工具 Snapshotter

作为 PoA 测试网,Sepolia 没有办法进行完整的 PoS 层面的测试,所以该测试网专注于执行层方面的测试,简单来说,该测试网是为智能合约工程师和用户设计的。相比于 Goerli 测试网,Sepolia 最大的优点是该测试网内的测试 ETH 的供应是没有上限的,所以开发者可以较为简单的从水空头内获取测试代币。

与 Sepolia 不同,Holešky 和 Hoodi 都是公开测试网,同时专注于协议层测试的。所谓协议层测试,主要指测试 PoS 等方面的功能,比如 ETH 质押者是否可以正常退出等。Holešky 曾是协议层测试首选的测试网,但在 Pectra 升级内,该测试网遭到 严重破坏。简单来说,Pectra 升级时 Holešky 测试网被错误配置导致三种节点客户端无法正常参与共识。由于共识出现问题,大量质押者被罚没,也导致了 PoS 质押的退出队列变得极其拥挤。以太坊核心开发者推出了一系列的恢复方案,更新了客户端软件,同时伴随着 2 周左右的大规模罚没,大量错误的节点被罚没了所有资金以至于无法继续参与 PoS 共识。在正确节点软件和错误质押者被剔除后,Holešky 测试网最终恢复正常。

但 Holešky 测试网的事件导致 Holešky 测试网在 2025 月 2 月底无法正常参与 Pectra 升级的其他测试。比较大的影响包括:

  • 由于之前共识出现问题,导致 Holešky 测试网状态比较混乱,测试参与者需要处理一些之前错误配置导致的共识问题,这导致测试难度进一步上升
  • 由于大量质押者被罚没退出,导致退出队列异常庞大,测试人员很难测试质押退出。而质押退出是 Pectra 升级的覆盖范围

为了避免影响 Pectra 升级的正常上线,ETHPanOps 推出了 Hoodi 测试网。本质上,Hoodi 测试网与 Holešky 测试网的职责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验证 PoS 等协议层是否可以正常执行,只是 Hoodi 测试网相比 Holešky 测试网更加干净。

从以太坊基础设施迭代看公共物品的挑战与突破

所以目前对于智能合约工程师而言,使用 Sepolia 测试网进行相关测试是最优选择,而对于协议层面的测试,使用 Hoodi 测试网是最优选择,而 Holešky 测试网基本处于废弃状态。最近,ETHPanOps 希望 验证 60M 的区块 gas 上限对以太坊的影响 时就只使用了 Sepolia 测试网和 Hoodi 测试网。

Bitcoin 测试网的价值取向

在上文内,我们介绍了以太坊测试网的基础历史。以太坊测试网的每一次更换都是因为一些技术原因导致的。从 Olympic 到 Morden 的转换是因为 Olympic 内包含太多垃圾交易;从 Morden 到 Ropsten 的转换是因为 Morden 存在的共识分裂问题;从 Ropsten 到 Rinkeby 的转换是因为 Ropsten 作为公开测试网容易遭到拒绝服务攻击;从 Rinkeby 到 Goerli 的转化是因为 Ropsten 在 Merge 升级后完成了历史使命,Ropsten 积累的大量数据不适合进一步运营;从 Goerli 到 Sepolia 测试网是因为 Goerli 存在的 ETH 供应问题以及 Goerli 的运营周期。

而 BTC 测试网的更替则相当具有「暴力」属性。BTC 在历史上存在四个主要测试网,这些测试网被直接命名为 Testnet1 / Testnet2 等。对于 Testnet1 和 testnet2 基本很难找到相关历史,但是对于 testnet3 和 testnet4 之间的更新则具有相当多有趣的因素。

testnet3 是 Bitcoin core v0.7 版本引入的测试网,主要解决了 testnet2 测试网难度过高、交易长时间无法确认的问题。但是 testnet3 的相关代码存在问题,该问题的详细介绍可以阅读 lopp 在 2024 年 4 月发布的 Bitcoin Testnet Block Storms。简单来说,testnet3 测试网存在一个漏洞,该漏洞会导致区块难度重置,下图展示了区块难度重置的情况:

从以太坊基础设施迭代看公共物品的挑战与突破

我们可以看到 testnet3 测试网难度波动极大,偶尔会出现因为区块难度重置导致难度下降 7 个数量级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难度异常下降的情况,理论上 testnet3 的矿工可以利用 ASIC 矿机或者 GPU 程序短时间内挖掘大量区块。

在 2024 年 4 月,lopp 发布了一篇新的文章 Griefing Bitcoin『s Testnet。这篇文章介绍 lopp 利用之前发现的 testnet3 的漏洞对 testnet3 进行了致命的攻击,同时在文章中,lopp 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具体的意愿是:

  1. testnet3 应该被放弃
  2. testnet 网络内的 BTC 不应该有任何价值

当然,lopp 攻击 testnet3 的直接起因是声称构建 btc 上的 zk rollup 的 SatoshiVM 项目希望广泛的用户参与测试,显然,这些用户参与测试时需要获得 testnet btc 作为 gas 等。这导致 testnet3 上的 BTC 开始被售卖。

而 lopp 认为测试网内的 BTC 应该没有价值,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免费获得测试网 BTC,同时测试网 BTC 应该只被用于开发目的使用,SatoshiVM 项目显然不符合 lopp 的价值观。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时推动 BTC 测试网更新,lopp 开启了一项大量挖掘 testnet3 区块的攻击行为。

从以太坊基础设施迭代看公共物品的挑战与突破

从上图可以看到,lopp 参与挖矿后,testnet3 的区块数量每天增加了 300%。当此操作开始后,lopp 观察到了一些出售测试网代币和 motoswap 项目的抗议。lopp 在调查后,发现 motoswap 是 BSV 团体运营的。lopp 并不是很满意上述用户的表态,所以 lopp 加大了挖掘 testnet3 区块的哈希律,实现了下图中显示的恐怖的出块速度:

从以太坊基础设施迭代看公共物品的挑战与突破

这意味着 testnet3 在以过去 150 倍到 200 倍的速度出块,这对大量依赖 testnet3 的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打击。比如知名的 BTC 侧链项目 Stack 在 lopp 开始攻击 testnet3 后,其依赖 testnet3 的 stack 测试网无法正常运转。在 The Challenges of Building on Bitcoin Testnet 一文中,stack 声明工程师为了保持 testnet3 上的 stack 测试网执行花费了大量时间修改当前测试网的代码,但仍无法使得 stack 测试网正常运转。stack 最终决定放弃 testnet3 上的测试网,使用 stack 团队可以维护的主权测试网 Bitcoin Regtest。

lopp 在自己的文章内写到:

Suffice to say that it』s a very bad idea to use testnet for anything of real value. Testnet is not secure, and I『m happy to prove it to folks who refuse to believe it. I』ll reiterate: I don『t care if folks are using testnet to test out controversial things like inscriptions / runes / ordinals / exchanges / etc. But if you』re going to do those things for actual value, you『re far better off using something like dogecoin or litecoin. You know, a production network that isn』t intentionally hobbled.

简单来说,lopp 攻击 testnet3 的根本原因是 testnet3 内的 BTC 开始存在价值。当然,作为 Bitcoin Core 的开发者,lopp 也说明攻击 testnet3 的行为只使用自己的 GPU 和自己部署在本地的节点。同时,lopp 也说明 testnet4 测试网代码正在逐渐完成。

在文章的最后,lopp 表示避免测试网代币价值累积的唯一方法可能是宣传定期重置的文化。测试网最好会被定期重置,这样既可以降低测试网所占用的状态,又可以避免测试网内的 BTC 价值累积。从这角度看,以太坊提前规划了每一个测试网的生命历程,等待测试网生命历程到期自动废弃是一个超前且有效的设计。

最终,在 2024 年 10 月推出的 Bitcoin Core version 28.0 中,核心开发者增加了 testnet4 的支持。

与以太坊类似,BTC 其实也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测试网,除了上文介绍的 testnet3 和 testnet4 这种 Bitcoin Core 支持的公共测试网外,Bitcoin 还存在以下类型的测试网:

  1. Bitcoin Regtest 也是 bitcoin core 提供的一种测试网,但该测试网是本地测试网,测试网的所有者可以直接使用 RPC 生成区块等
  2. Bitcoin Signet 是一种混合测试网,该测试网是公开的,但是要求区块带有特定的签名,该机制类似 PoA。所有的区块只有经过管理员同意才可以被认可。

正如前文所述,Bitcoin testnet 的升级在某种角度来说是「暴力」的,lopp 使用了最极端的挖掘 testnet3 区块进行攻击来推动了 Bitcoin 测试网的升级,并表达了自己个人意愿。

假如以太坊内出现类似 testnet3 问题,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大概率会邀请利益相关方在核心开发者会议中通过沟通解决,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更加优雅且并不会影响测试网内的执行测试的项目,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方式可能不太去中心化。而 lopp 直接攻击 testnet3 的方式是以一种最去中心化的方式表达了个人意愿,当然随之带来的一些破坏只能被视为转型阵痛。

公共物品与隔离理论

以太坊和比特币测试网都是一种公共物品。在本节中,我们简单讨论一下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属性,并对测试网内的一些行为进行经济解释。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公共物品的性质是,所谓公共物品指的是多人可以共享但是不干扰他人享用的。公共物品的定义是简单的,但是辨别哪种产品是公共物品是需要特定角度的。公共物品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公共和私人的双重属性,比如 NFT 可以被所有人欣赏其艺术价值,某些用户的欣赏并不会影响其他用户的欣赏,在这个角度上,NFT 实际上可以被视为公共物品,但是 NFT 的所有权隶属于某一个链上地址,在这个角度来看,NFT 又不是一个公共物品。

对于为什么公共物品往往并不对外收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与大家的认知并不相符,以以太坊测试网为例,测试网带给 Alice 的价值可能是 10,而带给 Bob 的价值可能是 1。以太坊测试网作为公共物品,Alice 和 Bob 是可以共用的,所以假如以太坊测试网不收取任何费用,那么 Alice 获得 10 的收益而 Bob 获得 1 收益,总体上 Alice 和 Bob 获得了 11 收益。但假如测试网收取 2 费用,此时 Bob 因为测试网收取的费用大于测试网的价值,原本会使用测试网的 Bob 就会选择放弃测试网,那么总体上只有 Alice 获得的 10 收益。在上文介绍的这个简单案例中,我们观察到一旦测试网征收费用,那么就会有原本可以享受公共物品的人退出导致总体收益下降。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进行价格歧视,即对 Alice 征收 10$ 费用,同时对 Bob 征收 1$ 费用,但在大规模网络内部,我们需要支付很高的成本实现对不同人征收不同费用。所以为了实现经济学上的最优,公共物品只能选择不收取费用一种途径。所以公共物品不是天然免费的,只是因为如果要实现全局经济利益最优,在区别定价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的情况下,公共物品只能选择免费开放。我们可以看到此处的核心其实是公共物品实现价格歧视的成本问题,假如成本足够低,公共物品可以进行定价。

对于如何在满足公共物品公共性的基础上对外进行费用收取方面,经济学内存在隔离理论的概念。所谓隔离指花费一定成本将一部份公共物品使用者与其他公共物品使用者隔离,并对这部分使用者进行费用征收。首先,对于没有被隔离的用户而言,公共物品仍是可以免费享受的,而对于被隔离的用户,这部分用户需要为公共物品付费。注意,此处的付费不一定是直接支付资金成本,也有可能是支付时间等间接成本。

以测试网为例,以太坊测试网就进行了隔离操作。对于普通用户,可以在公开水龙头内获取测试代币。但是对于需要消耗大量测试代币的用户,以太坊测试网对这部分用户进行隔离,这部分用户需要付出额外成本一次性获得大量测试代币。目前以太坊获取大量测试代币的途径是使用 Funding Vault。这是一个 ethpandaops 维护的仓库,任何希望获得大量测试代币进行项目测试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此仓库提供一系列材料证明自己确实需要大量测试代币,然后直接从 ethpandaops 手中获取代币。

而 BTC 的 testnet 系列测试网也使用了隔离手段。对于小金额测试 BTC 的获得,用户可以直接在公开水龙头内获得,但对于有大量测试代币需求的用户,testnet 对这些用户进行隔离。这些用户只能通过运行 testnet 网络节点并花费资源挖矿才可以获得较多的测试代币。

我们可以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隔离理论实现公共物品的合理使用。虽然隔离理论有时候会以披着「避免公共物品被滥用」的外皮出现,但本质上都是建立各自的隔离。当然,对于隔离哪些用户,使用哪种方法隔离就是不同测试网价值观的体现。目前来看,无论 BTC 测试网还是以太坊测试网基本都同意测试代币不应该有价值的理念。

总结

本文总计了历史上所有以太坊的公开测试网的变迁,以及介绍 BTC 测试网的 testnet3 的戏剧性事件。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介绍了公共物品的经济学问题,即公共物品不对外收费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论如何对外收费都会对社会总体利益产生影响,最后介绍隔离理论。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HTX:注册先送1500 U见面礼,参与活动再得赚币&空投双重收益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