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据sludgefeed报道,根据数字货币市场研究员Kevin Rooke编制的数据,EOS在过去24小时内共有11428名DApp用户,而以太坊网络则为10562名。此外,EOS7天的DApp交易量为4800万美元,以太坊仅有2600万美元。EOS的每日DApp用户和交易量超过以太坊。
ETH跌落神坛?
同时在今天,苹果应用商店确认通过了MEET.ONE团队提交的EOS应用。中国区以外的所有苹果应用市场均可下载MEET.ONE钱包,这一应用集合了 EOS 资产管理、 Dapp入口、 EOS 资讯三大功能。
这是苹果首次通过EOS生态入口的申请,作为全世界审核最为严格的应用市场,苹果 App Store 对于区块链应用的提交极为谨慎。
最近ETH的比价也同时大跌,从去年最高9700元人民币左右跌到
目前1400元人民币,跌幅超过85%,目前还在下跌趋势中。
强有力的竞争对手EOS的诞生,ETH跌落神坛,不知道之后的市场谁领风骚,我们拭目以待!
什么是DAPP
从2009年中本聪发明了比特币之后,比特币火了,现在区块链也跟着火了,然后随之而来的是DApp火了。
什么是DApp?
App我们都知道是客户端应用,是application的简称。DApp就是D+App,D是英文单词decentralization的首字母,单词翻译中文是去中心化,即DApp为去中心化应用。这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概念,要在脑中形成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还需要深度去理解DApp。
有了App,怎么还要有DApp?
首先我们思维中第一反应是这个疑问,为什么要有DApp,现在的App不是挺好吗?面对新鲜事物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潜意识是排斥抗拒的。其实两者并不是取代关系,谁替代谁,谁淘汰谁,而是并存关系,或者说DApp是对App的丰富完善。因为DApp直接和区块链技术挂钩,和交易数据、交易资产有关联,和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存储有关联,所以随着区块链技术越来越成熟普及,DApp将越来越受重视,并更多地出现在各个生活场景中。
Dapp究竟是什么?
前面从字面上说是去中心化应用,App为什么需要去中心化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得先知道另一个概念——智能合约。合约我们都知道,类似于合同、协议、契约等共同遵守的条例,而智能合约是电子版合同、数字化合约、智能化合约,是将合同合约用代码写成一段程序,这段代码一旦写好就公之于众,且无法修改无法篡改,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如违约或合同到期,智能合约会自动触发。
假设,有一位作者想出书但没有钱,想通过众筹方式筹钱,于是TA和读者粉丝们约定好:出版后依据书的销量进行分成,并将约定好的内容写进智能合约。这样一来,如果书大卖后作者觉得不应该分这么多想单方面毁约或者修改内容,都无法成功,即使作者再强势读者再弱势,也没法改合约。因为合约已经在区块链上了,不再是一式两份,而是所有参与者都存储一份,所以作者不得不遵守合约规定。(不过如果发生法律纠纷,目前智能合约不纳入法律判断依据。)
DApp就是智能合约+App。站在开发角度来看,DApp是前端界面+智能合约,前端就是和用户交互的,你可以选择各种命令,智能合约自然就是和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交互了。
DApp的发展
一个新技术的发展,一般会经历触发期、期望膨胀期、幻想破灭期、复苏期、价值期。
同样地,DApp也在不断进化演变,广义地说,从最初的比特币到现在因ICO盛行一时的以太坊,再是各路公链崛起强大,然后是公链、联盟链、私有链齐头并进发展,最后是链上的各种应用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现在我们经常说的DApp更多的是这样一种定义:
前端 + 智能合约 + token(通证经济)
之前开发一个app需要一家公司招开发人员进行开发然后推广运营,现在开发DApp可能不需要是一家公司,也可以是个人或自媒体,整个流程可以是:
写白皮书
明确共识机制
Token激励机制
智能合约开发
去中心化社区自治
对比APP,两者最大不同就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App先要有钱,所以先融资;然后再有人,所以招齐人后再开发运营。而DApp则是继承传统App并结合区块链的特点所形成的产物,它更像是众筹模式、共享模式和去中心化模式,DApp先有发起人或组织,写好白皮书明确了共识机制和token分配与激励,持有token的人即为股东,直接和DApp的盈利关联(也可以说用户即是股东),持有的token像股票可以买卖,在支持的交易所交易,所以持有该DApp的token相当于拥有所有者权益。可以想象,未来各个领域都会有DApp,每个人都将因token分类、以token群分。
从投机到应用的旁氏骗局
加密猫(Cryptokitties)作为Dapp的开山之作,当时火到万人空巷。
加密猫于2017年11月发布,上线仅几小时就占据了以太坊超过15%的网络,贡献了ETH 30%的交易量,甚至造成了以太坊网络的拥堵,热门的猫售价高达百万人民币。
它的成功迅速迎来了众多模仿者,网易内侧了一款“招财猫”,百度上线了“莱茨狗”,小米推出“加密兔”……
据第三方平台“Bitgame”统计,截至2018年1月1日,CryptoKitties猫的数量达到355619只,被卖掉的猫数量达156746只,交易次数达379978次。
前段时间,以Fomo3D的博彩游戏也曾火了一把,但日活现在已不足500。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一度火爆的Dapp并未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反而更像是投机的“生意”。
以加密猫和Fomo3D为代表的Dapp,更像是“人性试验场”,用户参与其中更多是来自利益的驱使。
尤其是Fomo3D这种博彩类游戏,甚至被指责是“旁氏骗局”,伴随着游戏结束,也就不再具有吸引力。
这是目前Dapp市场的窘境,用户在投机的吸引下一拥而上,也能在游戏结束后一哄而散。
Dapp的前路在哪
应用层欠缺,用户门槛高
对于Dapp的使用门槛,大家是最容易感知的。目前大多数Dapp都是在网页端,并且需要下载或调试Chrome插件。整个过程十分的复杂,再加上有些应用还需要“科学上网”,这就损失大量的潜在用户。
Dapp难以连通,形成“应用孤岛”
近日,Cardstack 创始人Chris Tse 在演讲中指出了另一个重要原因:
大部分区块链项目均为中间件或底层公链,都处于提升后端功能,而致力于解决前端交互问题的项目较少、目前大多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已有的互联网前段框架上。
除此之外,Dapp应用都需要各自的token,并不能通用,因此形成了“应用孤岛”,增加了用户使用的难度。
以太坊网络问题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Dapp基于以太坊网络开发,其网络承载能力也备受关注,尤其是加密猫以一己之力将其堵成“狗”。
现在关于以太坊提速方案也在不断被提出,但是就现状来看,以太坊仍然广受网络拥堵的困扰。
想要应对未来成千上万的用户数据,以太坊还需要颠覆式的技术创新。
缺少聚合平台,应用难找,目前好的Dapp应用都是国外先做出来,而用户寻找这些应用也是门槛,用户很可能没有能力去甄别和筛选好的Dapp应用。
未来,可能会产生类似于苹果App Store的产品。它能为用户筛选优质Dapp,又能为开发者提供数据和开发工具。
结语
游戏会是区块链一大入口和战场,这毋庸置疑。但是显然单一的投机式Dapp的应用并不能使其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底层的技术也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以太坊、EOS可能也只是未来Dapp底层平台中的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