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升级后,区块链行业需要什么样的大会?

CN
边际链
關注
6 年前




“区块链最大的落地应用是炒币和开会”,有不少人曾这样调侃。


的确,自2018年年初以来,形形色色的区块链大会在海内外频频举办,动辄香港、澳门、迪拜、新加坡,主题里清一色“全球”、“国际”、“世界”等字眼。


观察这些大会的内容,有公开站台喊单的、有大妈嫩模助阵的、有找特型演员祝词的,还有手举红旗集体宣誓的……不仅让行业内的人哭笑不得,也被公众当做笑谈。


前几日,我参加了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举办的2018第四届区块链全球峰会。总的来说,大会的规格、议程、氛围都非常不错,这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区块链行业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会议?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举办区块链大会?


多数会议都打着“传播区块链知识”、“关注行业发展”、“达成凝聚共识”等幌子,但事实上却是媒体、项目方搭台唱戏,自我宣传和借机敛财的手段。


当然,宣传无可厚非,但把宣传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明目张胆地为自己或赞助方的项目进行鼓吹就有些不合时宜,尤其是将问题项目摆到台面上宣传,更让人觉得不合时宜、居心不良。


但是,在一个行业发展的早期,举办相关会议就某些议题进行讨论是有必要的,这一方面有助于从业者了解行业,另一方面相关问题的厘清和共识的达成也能够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这里就牵扯到第二个问题,区块链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议。


拿万向这次的会议举例,虽然会议议程里也有关于落地应用、政策监管等方面的主题,但是总体说来几天的会议都围绕着区块链技术,嘉宾的选择也多是国外知名高校学者和专注于底层技术的项目方。


不管是出于监管的风险考虑,还是大会本身的风格,“技术”二字不可否认是这次大会的主题和标签。


但是一个为期三天,有数百人参与的会议,听众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一而足。对于一些专注于技术的人而言,相关的讨论浅尝辄止,并且由于时间限制,很多内容无法展开来谈,这就导致讨论缺乏延展性和深刻性。


另外,对于一些听众而言,由于缺少必要的认知基础,这些围绕着区块链技术展开的话题和讨论其实是艰涩难懂的,我在现场就看到很多人听了一会儿就开始玩手机或者呼呼大睡。


所以回到第二个问题上,区块链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议?


我以为,大会更适合“布道”,小会更适合“探讨”。也就是说,人数越多、规模越大的会议其实更适合的是一些大众化的议题和深入浅出的表达。


而对于行业研讨来说,小型的主题型会议更加合适,主题切口小、人数少,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展开充分的探讨,这样才能发挥讨论的价值和意义。例如举办相关的开发者会议、公链会议、应用会议等等。


在地方政府监管下令禁止举办线下数字货币推介活动之后,往日欢腾的各种“区块链大会”都不见了踪影,在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好事一桩,毕竟激浊才能扬清。


在各种“大”会落幕以后,“小”的会议应该多多举办,特别是在当下行业发展不景气、监管升级的大环境下。


总之,对于区块链行业而言,讨论是重要且必要的。但是,会议大要得当,会议小但要美。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HTX:注册并领取8400元新人礼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