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经济衰退中经历了什么?

CN
9小时前

最近,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开明出版社出版的《以日为鉴:衰退时代生存指南》,作者是“分析师 Boden”。

在我国长期流传的“日本失去的30年”一直是我比较好奇和关注的话题。

前段时间我读了在这个领域堪称经典的、辜朝明的著作《大衰退》。在这本书里作者引入“资产负债表衰退”这个概念从宏观上解释了日本为什么会发生所谓的“失去的30年”。

看完这本书,我对很多问题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但我始终觉得缺憾的是:有没有一本书能够从微观的角度让我们看一看在那30年里,日本的普通老百姓都经历了什么?他们的酸甜苦辣都是什么?

因为对每个普通人来说,要承受历史大背景挟裹的灾难和不幸实在是太沉重、太值得反思、太应该参考。这种从微观角度展开的描述才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最有意义和价值。

而这本《以日为鉴:衰退时代生存指南》正好就填补了我的这个缺憾。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几乎每看一章都会情不自禁地和朋友分享我的看法,因为每一章都会引发我内心强烈的震撼和共鸣,甚至不需要详细读每一章的内容,而只需要读每一章的引言都会引发这样强烈的感受。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章节的引言。

第二章:“救老员工,还是大学生?”

“学生时代的他们见证了日本80年代的经济腾飞,却在毕业后迎面撞上90年代无止境的经济衰退。最终,他们成为日本收入最低、结婚率也最低的群体。”

第三章:“留在城市还是返乡的选择”

“由于无法在大城市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却又难以回到自己长大的故乡,他们被迫放弃婚姻、生育与房产,持续不断地失去,成为那批人最真实的写照。”

第五章:“学历贬值的一代”

“他们从小接受‘学历等于一切’的观念,他们也是日本鸡娃教育最严重的一代人,父母告诉他们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因此他们选择将自己的人生押注在教育上。然而当他们踏入社会后,却发现自己用尽前半生换来的文凭,在泡沫破裂以后飞速贬值。”

第六章:“日本硕博扩招一代”

“...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研究院倍增(大扩招)计划后,100余万扩招硕博学生在失落经济时期下的凄惨境遇。通过将一个个血淋淋的个体命运与‘扩招余波’结合,揭示了日本曾经那段硕博大扩招政策所留下的经验与教训。”

第七章:“日本的全民考公热”

“日本、韩国都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下行期,迎来了全民考公浪潮。90年代日本青年失业率一度超过10%,把公务员当作经济不景气的职业避风港,成为当时很多日本人的选择。但回头来看,日本的考公热潮只维持了10年左右,就逐步消退。”“日本的考公热是如何升起又落下的呢?”

第八章:“少子化与教师过剩危机”

“20世纪80年代,教师是日本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是与律师医生一样被称为先生的职业”。“但在90年代财政紧缩与少子化问题的持续冲击下,日本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启动平成教师改革”。“如今在日本,教师被称为黑色职业,是过劳死最严重的行业,也是大学生最不愿意从事的职业之一”。“他们曾经是社会最受人尊重的一群人,但却在人口暴跌与财政危机中,变成了所谓的财政负担,最终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中,成为泡沫崩溃后的牺牲品”。

第九章:“医生还是好的职业选择吗”

“医疗崩坏,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一个专有的社会名词”。“由于医疗体系遭遇经济衰退后的医保紧缩,以及老龄化加速后的病患暴涨叠加,最终导致医疗事故与医患矛盾案件层出不穷,医生群体出现大规模离职潮。后来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医疗崩坏时期”。

第十章:“理工科的背叛”

“日本泡沫经济刚刚破裂后的1992年,全社会出现了一种职业选择论调,即日本以工业立国,是工程师的社会,经济下行不影响理工科人才的发展”。“同时金融地产泡沫破裂,所以文科生将很难找到工作,因此建议大家都学工科别学文科”。“但30年以后回头看,这一论调错得离谱”。

上面这些引言之所以震撼是因为它们详实地描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房产和股市崩盘后的经济下行期无一例外地受到的巨大冲击,能让人深刻地感受什么是“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现在我在某种程度上终于能够理解日本为什么有所谓的“御宅族”、“家里蹲”、“平成废物”、“下流社会”......

这不是那一代人自甘堕落、自暴自弃,而是他们无情地被全社会所抛弃后的无奈和无力。

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本书描述的不仅是日本,它更像是对某种未来的预言。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