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加密货币犯罪打击:全球行动的新格局

CN
5小时前

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也将其作为跨国诈骗、洗钱、非法挖矿等活动的关键工具。监管与执法机构的应对也在加速升级,多个国际行动为我们揭示了新趋势与挑战。


一方面,由INTERPOL主导的全球打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2025年4月至8月,代号为“HAECHI VI”的行动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冻结数以千计银行账户、数百个加密钱包,追回约4.39亿美元资产。在非洲国家,相关行动还拆除了大量非法加密挖矿设施,涉案电力设备价值约3700万美元。这些数据显示,跨国犯罪已经从单纯的网络诈骗扩展至加密资产、非法矿业、金融洗钱等多个维度。


二是典型诈骗网络已具备高度国际化、结构化特点。例如,2025年10月,美国与英国对一个东南亚地区网络实施联合制裁。该网络由跨国企业集团操控,在柬埔寨、缅甸等地设立诈骗中心,利用被拐卖劳工实施“加密投资”骗局,并通过豪华地产、游艇等资产洗钱。诈骗手法往往包含“恋爱”诱导、“猪仔式”强迫劳动、虚假加密平台,具有高度跨地域和跨工具特征。


三是洗钱链路越来越复杂、跨链特征明显。最新行业研究指出,犯罪组织越来越频繁地通过多个区块链、桥接服务、混币工具来转移资金。一些案件甚至涉及五条以上的链路。这一趋势意味着传统只监控单一区块链的工具已难应对,执法与合规正进入“追踪跨链—追踪全球”的新时代。


然而,尽管力度加大,仍存在挑战。首先,犯罪网络经常躲藏于法律管辖薄弱、监管制度尚未完善的地区。诈骗中心选址、非法矿场设立、资金洗钱的最后环节常常在监管空白地带运作。其次,加密资产的匿名性、全球传播性及技术更新速度快,使得侦查成本高、证据链条复杂。第三,受害人往往分散、跨国,司法协作、取证引渡、资产追赃都面临跨境法律与行政壁垒。


对行业与政策而言,有几个关键应对方向。其一,加强多国情报共享与联合行动。从HAECHI VI和东南亚诈骗网络案可见,仅靠单一国家难以全面遏制。其二,提升对加密工具与平台的监管能力,包括交易所、钱包提供方、加密ATM等皆可能成为犯罪工具。例如,部分国家监管机构已警示加密ATM存在被用于洗钱和诈骗的高风险。其三,强化金融机构与加密服务商的合规要求,特别是跨链资产流动监控、可疑交易标识、客户身份验证。其四,加强公众教育与受害者支持体系,因为诈骗与洗钱不仅是资产损失,更是社会信任危机。


总体来看,跨国加密货币犯罪的打击正在进入一个更为系统化、技术化、国际化的新阶段。从全球联合回收资金、冻结钱包,到对诈骗网络的精准制裁,再到对洗钱链路的深度追踪,执法的工具箱不断升级。但与此同时,犯罪工具也在同步进化。因此,各国监管机构、执法机关与行业参与者必须持续适应新的动向,才能在“加密犯罪—监管应对”的竞速中不落后。


相关推荐:xStocks推出4个月后交易量达100亿美元,代币化股票获得关注


原文: 《 跨国加密货币犯罪打击:全球行动的新格局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