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看待上市公司转型“数字资产财库”!香港证监会:目前无法例规管

CN
13小时前

在香港积极拥抱数字资产、Web3浪潮汹涌之际,上市公司转型为“数字资产财库”(DAT)的模式正引发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2025年10月30日,香港证监会主席黄天佑明确表示,香港目前没有条例规管上市公司参与投资加密货币,但后续会监察市场情况,并会研究为市场提供相关指引,特别是针对上市公司购买比特币的问题。这一表态,不仅是对近期港股市场“RWA淘金热”的回应,更预示着香港监管机构将对DAT模式进行更深入的审视和规范,为Web3时代的上市公司资产配置敲响了监管大考的警钟。


一、香港证监会主席黄天佑:呼吁警惕DAT,拟提供指引


黄天佑主席的讲话,直指当前香港资本市场中“数字资产财库”(DAT)模式的潜在风险。


监管空白: 黄天佑指出,香港目前没有法例去规管上市公司参与虚拟资产的库务安排。这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蠢蠢欲动”,试图通过配置数字资产来重塑估值。


呼吁投资者警惕: 对于宣称要采用DAT的上市公司,黄天佑呼吁投资者要小心认清楚何谓DAT及其实质的背后价值如何。他认为,香港一般投资者对DAT并不了解,所以作为监管机构,投资者教育是相当重要。


“溢价”风险: 黄天佑留意到,美国有很多文献及分析显示,当一间公司买入数字资产或虚拟货币后,“例如买入了10亿美元的虚拟货币,其反映在公司的股价及市值上,往往高于两倍,即20亿美元以上。事实上,美国也开始审视有关情况。”他警告,若当这些活动有天被正式纳入规管,有关的溢价可以在“一天之内消失”。


研究提供指引: 黄天佑表示,市场千变万化,目前的法例却没有对应新产品的新规则,而这些新产品往往是高风险、透明度低、公众了解甚少的。被问及是否需要为市场提供相关指引,他表示会研究。


二、港交所的审慎态度:DAT模式面临上市阻力


黄天佑的表态,与此前港交所对DAT模式的审慎态度一脉相承。


质疑与否决: 据外电引述消息人士指,港交所已对至少5间公司类似的计划提出质疑,且均未获得交易所的上市批准。


“现金公司”规则: 报道指出,香港目前禁止上市公司转型为纯粹囤积加密货币的公司。这与港交所的“现金公司”规则有关,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资产主要由现金或短期投资构成,它将被视为“现金公司”,其股票可能会被停牌。此举旨在阻止空壳公司利用上市地位换取金钱。


三、上市公司购买比特币问题:监管的“红线”在哪里?


黄天佑明确表示,将研究上市公司购买比特币问题,这凸显了监管机构在面对新兴数字资产时的困境。


“红线”的模糊性: “现时要以DAT形式在港上市,应该是没可能。现在上市公司投资虚拟货币,在没有新例出台前,我们又很难定义‘红线’在哪,难道买1个比特币也不让买?可以的话,那10个呢?100个呢?如果全数手头现金都买入比特币又如何?他们说比特币是流动资产,可以随时变现。当变现时价值是高是低便不知道了。”黄天佑的这番话,揭示了监管在划定“红线”时的复杂性。


风险与透明度: 这些新产品往往是高风险、透明度低、公众了解甚少的。监管机构需要平衡创新与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四、检讨优化“同股不同权”机制:吸引优秀创科公司


除了数字资产,黄天佑还提及将检讨优化“同股不同权”(WVR)机制。


吸引创科公司: 特首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到要进一步优化“同股不同权”机制,例如如何纳入更多优秀的创科公司到机制内。


保护小股东利益: 但证监会亦有一定原则,首先是确保小股东利益不被侵害,以及如何严谨地区分出真正的创新科技公司。黄天佑表示,未来的检讨是全方位性的。


结语:


香港证监会主席黄天佑的最新表态,预示着香港监管机构将对上市公司参与数字资产财库(DAT)模式进行更深入的审视和规范。在香港积极打造全球数字资产中心的背景下,监管机构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市场风险和投资者保护。未来,DAT模式能否在香港获得合规发展,以及上市公司购买比特币的“红线”将如何划定,都将是影响香港Web3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


相关推荐阅读:香港大学比特币(BTC)支付学费夸大其词?院长:技术已定尚未实施


原文: 《 小心看待上市公司转型“数字资产财库”!香港证监会:目前无法例规管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