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稳定币脱锚到代币化:花旗CEO揭秘加密市场下一场革命

CN
AiCoin
关注
14小时前

全球加密市场遭遇本月迄今最为剧烈的“黑天鹅”事件——稳定币市场突发异常波动,部分主流稳定币短时严重脱锚,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与连锁反应。事件发生后,Tether公司旗下USDT迅速启动大规模增发以稳定市场流动性,而传统金融巨头花旗集团CEO简·弗雷泽(Jane Fraser)于10月14日在公开场合强调“代币化存款的巨大潜力”,并间接指出当前市场对稳定币的关注可能存在“过度放大”。

从稳定币脱锚到代币化:花旗CEO揭秘加密市场下一场革命_aicoin_图1

一、稳定币脱锚,市场信心瞬间崩塌

1. 稳定币:加密生态的“信任基石”

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法币与加密资产市场的关键桥梁,其核心价值在于“1:1锚定美元”,为投资者提供价格相对稳定的交易媒介与避险工具。然而,一旦这种锚定关系受到冲击,市场信心将迅速瓦解,甚至引发系统性恐慌。

2. 异动:稳定币短时脱锚

据实时监测,2025年10月11日凌晨,多个稳定币出现显著偏离美元锚定的情况。其中,USDT在部分CEX上短暂报价跌至0.965美元,USDC亦在个别平台上报价低于0.99美元,DAI一度触及0.98美元以下。尽管这些脱锚现象并未在所有平台同步发生,且主流平台如币安、Coinbase上的报价迅速得到修正,但短时的价格偏离已足以触发程序化交易与杠杆策略的连锁反应。

市场数据显示,当日加密市场总市值一度蒸发超过2800亿美元,比特币(BTC)最低下探至101,500美元,以太坊(ETH)最低至3,355美元,多个山寨币跌幅超过80%。

3. 市场反应:流动性紧缩与信任危机

此次脱锚事件虽未造成如2022年“LUNA崩盘”那样的全局性系统危机,但其对市场信心的冲击不可小觑。部分机构投资者开始质疑稳定币的“稳定”属性,尤其是那些依赖稳定币进行资产储备、交易对冲与跨链桥接的用户群体。

二、Tether出手维稳,市场流动性得以补充

面对市场剧烈波动,稳定币领域的龙头发行商Tether(USDT)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于10月11日上午开始大规模增发USDT,以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Tether官方在随后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此次增发旨在响应市场需求,确保全球用户能够获得充足的稳定币流动性,维护加密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市场普遍认为,Tether此次快速反应有效遏制了恐慌情绪的进一步扩散,避免了更大规模的连锁清算与信任崩塌。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 30 天内,Tether 总共铸造了 110 亿枚 USDT。

从稳定币脱锚到代币化:花旗CEO揭秘加密市场下一场革命_aicoin_图2

 

也有部分业内人士对Tether的“增发救市”模式提出质疑,认为其本质上是通过扩大供应来弥补短期流动性缺口,长期来看可能加剧稳定币市场的“信任依赖”与“中心化风险”。

三、代币化存款潜力巨大,稳定币关注或被“过度放大”

在市场情绪尚未完全平复之际,花旗集团CEO简·弗雷泽于10月14日在纽约金融科技峰会上发表讲话,重点提及“代币化存款”的发展前景,并对当前市场对稳定币的过度聚焦提出警示。弗雷泽指出:“代币化存款——即将传统银行存款转化为可在区块链上流通的数字代币——具有重塑全球支付体系与金融基础设施的巨大潜力。它不仅能够提高资金流转效率,还能为金融机构带来全新的风险管理与合规工具。”

她进一步强调:“当前市场对于稳定币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可能已经超出了其实际作用与风险承受能力。稳定币虽然是加密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设计初衷并非替代传统法币或银行存款,而是作为一种过渡性工具存在。”

弗雷泽的言论被市场视为传统金融界对稳定币“去神话化”的一次重要表态。她暗示,尽管稳定币在加密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其长期价值与稳定性仍高度依赖于发行机构的信用、监管框架的完善以及市场基础设施的健壮性。

四、稳定币的角色、风险与未来定位

1. 稳定币的本质:信任驱动,而非技术驱动

稳定币之所以能够实现“锚定法币”的功能,本质上依赖于发行方的信用背书与储备资产的管理能力,而非区块链技术本身。以USDT为例,其背后是否真正拥有足额美元储备,长期以来都是市场争议的焦点。尽管Tether多次发布审计报告,但其透明度和独立性仍备受质疑。

2. 监管压力持续加大

自2023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稳定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美国财政部、SEC、CFTC等机构多次就稳定币的合规性、反洗钱(AML)与消费者保护问题发出警告。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更是明确将稳定币纳入严格监管范畴,要求发行方必须持有足额法币储备,并接受定期审计。

此次10月11日的脱锚事件,再次凸显了稳定币在极端市场条件下的脆弱性,也为全球监管机构敲响了警钟。未来,稳定币发行商可能面临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储备透明度标准与应急流动性管理规范。

3. 代币化存款:传统金融的“加密化”尝试

与稳定币不同,代币化存款是由传统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其背后直接对应真实的银行存款。此类资产不仅具备区块链的即时结算与可编程特性,还能在传统金融体系内享有明确的监管保护与信用支持。
花旗、摩根大通、汇丰等国际大行近年来均在积极探索代币化存款的应用场景,包括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证券结算等领域。弗雷泽此次表态,实际上是对这一趋势的公开认可与推动。

五、稳定币的“锚”,究竟该锚定什么?

在追逐稳定币热度与加密创新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金融体系在资产安全、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的深厚积淀。

稳定币的未来,或许并不在于其能否完全取代法币或成为独立的价值储存手段,而在于其能否在合规、透明与信任的基础上,真正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可信桥梁”。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稳定币的短期波动与长期不确定性,保持理性、分散风险、关注底层资产与监管动向,将是应对这一复杂市场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