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将在9月18日更新资金费率的新算法,此举是将资金费率控制在一个相对温和的范围,努力将“持仓=爆仓”的形象变更为真·持仓成本。此次的算法变更目的应该是为了抑制比如 $Alpaca、$TRB 、$MYX 之类的妖币利用资金费率机制创造的输血和打压对手盘的途径。
原文如下: https://www.binance.com/en/support/announcement/detail/c00588a7e8504b3eb28d02a2da00530b
第一节:资金费率在永续合约中的作用:调节器的武器化之路
永续合约,与传统期货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没有到期日。这一特性极大地增强了合约的流动性以及投机属性,但也引入了一个固有的风险:合约价格可能会与其标的资产的现货价格发生持续性偏离 ,形成所谓的“期货与现货差”。(一个标的两个价格)
为了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资金费率机制应运而生。它本质上是一个价格锚定机制,通过在多头和空头持仓者之间进行周期性的资金交换,激励市场参与者采取能够将永续合约价格推回至现货价格水平的交易行为,从而长期维持价格的一致性。
该机制的运作逻辑十分清晰:当资金费率为正(即永续合约价格高于现货价格)时,多头头寸持有者需向空头头寸持有者支付资金费用;反之,当资金费率为负(即永续合约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则由空头向多头支付。这种设计创造了一种直接的财务激励,鼓励交易者持有与市场主流情绪相反的头寸,从而起到平衡市场、修正价差的作用 。
这些周期性的资金交换持续地创造出套利激励:当永续合约价格过高时,套利者可以卖出永续合约,同时买入等量的现货资产,以赚取正的资金费率,他们的这种行为会给永续合约价格带来下行压力,促使其回归。
1.2 资金费率的构成:解构核心要素
资金费率的计算主要由两个核心部分构成:利率(Interest Rate)和溢价指数(Premium Index)。
利率部分: 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由交易所预设的组成部分,理论上代表了合约中基础货币与计价货币之间的借贷成本差异。在Binance,BTC/ETH利率通常被固定为每8小时0.01%(即每日0.03%),其他的币种的利率设置为0% 。
溢价指数部分: 这是资金费率中最为动态且最具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它直接量化了永续合约价格与标的资产现货指数价格之间的偏离程度 。当永续合约价格高于现货指数价格时,溢价指数为正;反之则为负。为了平滑短期的价格波动,溢价指数通常基于资金费率计算周期内价差的移动加权平均值来确定。
第二节:算法演进的比较分析
2.1 传统公式:8小时的行业标准
在本次更新之前,币安的资金费率计算遵循一个基于标准化的8小时结算周期的模式。其公式可以有效地表述为:
资金费率 = 平均溢价指数(P)+clamp(利率−溢价指数(P),0.05%,−0.05%)
在此框架下,除BTC/ETH“利率”被默认为每8小时0.01%,其他的币种皆为0% 。整个计算产生的是一个直接适用于每8小时结算一次的费率,即每日结算三次(24小时 / 8小时 = 3次)。这种固定的8小时结构是沿用Bitmex的标准。
2.2 更新后公式:引入“频率归一化因子”
自2025年9月18日起生效的新公式如下:
资金费率(F)=
[平均溢价指数(P)+clamp(利率−溢价指数(P),0.05%,−0.05%)] / (8/N)
此公式的关键创新在于引入了两个核心变量 :
N:以小时为单位的资金结算间隔(即“结算频率”)。这是算法的动态调整核心。
(8/N):公式中的除数项,我们称之为频率归一化因子。
新公式的分子部分与旧公式完全相同,可以理解为计算出了一个“基准8小时费率”。而新增的频率归一化因子则负责对这个基准费率进行缩放调整。其核心目的在于,根据更短的结算周期,调整每次资金交换的费率大小,将资金费率控制在以8小时为基础的窗口。
这一公式设计揭示了一个核心的设计原则:Binance希望限制资金费率的给对手方带来过高的“持仓成本”,或者从市场操纵角度来说,降低资金费率对于反方向交易的“杀伤力”。
以每4小时顶格为2%资金费率为例子:
旧算法下24h的资金费率是 12%;
新算法下24h的资金费率是 6%
第三节:结算频率变量 (N) 的量化影响
本节将通过一个假设情景,对不同结算频率下的资金费率进行详细的数值拆解,以直观地展示其运作机制。
模型假设:
假设“基准8小时费率”(即新公式的分子部分)为一个恒定值 0.02%。这代表了一个永续合约价格相对于现货价格存在适度溢价的市场环境。
交易者的头寸名义价值为 $100,000。
3.1 情景 A (N=8):基准情景(标准结算)
收取频率: 8/8=1 (每8小时收取1次)
单次结算资金费率: 0.02%/1=0.02%
24小时内结算次数: 24/8=3
单次结算支付金额: $100,000×0.0002=$20
24小时有效累计成本: $20×3=$60
3.2 情景 B (N=4):PUMPUSDT 示例(频率增加)
收取频率: 8/4=2 (每8小时收取2次)
单次结算资金费率: 0.02%/2=0.01%
24小时内结算次数: 24/4=6
单次结算支付金额: $100,000×0.0001=$10
24小时有效累计成本: $10×6=$60
3.3 情景 C (N=2):高频结算
收取频率: 8/2=4 (每8小时收取4次)
单次结算资金费率: 0.02%/4=0.005%
24小时内结算次数: 24/2=12
单次结算支付金额: $100,000×0.00005=$5
24小时有效累计成本: $5×12=$60
3.4 情景 D (N=1):小时级别结算
收取频率: 8/1=8 (每8小时收取8次)
单次结算资金费率: 0.02%/8=0.0025%
24小时内结算次数: 24/1=24
单次结算支付金额: $100,000×0.000025=$2.50
24小时有效累计成本: $2.50×24=$60
从以上的演算中可知,不管频率几何,最终(24h)的资金费率都是一样的。
四、市场影响与Binance的回应
从战略层面看,这次更新可以被视为一种针对过去市场危机所暴露出的系统性风险——资金费率“武器化”,同时也是一项旨在主导新兴高风险资产上市交易的战略举措。加密市场原来就以其极端波动性而闻名,尤其是在“高市值、低流通”的市场环境下,这种看似回归正常价值的机制和工具逐渐成为了一种武器 。
在Alpaca 、 MYX、TRB 这些经典“战役”中,它逐渐被用作牵制、甚至打压对手盘的武器。在极端情况下,每小时2%的顶格资金费率换算成24h就是48%,(Alpaca甚至到了4%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这就是在用对手盘的资金费率在给自己输血的同时,还能减少对手盘的保证金,进而只需要更少的资金筹码就能“爆仓”对手盘,达到螺旋向上/下的加速度。
8/N,是Binance面对近几个月下架币叙事、高控盘操纵、持仓即流血的回应。这个模式基本让每天的资金费率限制在6%(假设每8小时是2%),算是堵上了这个资金费率输血、偷家的路子了。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不直接设定在8小时结算一次即可,这主要是因为一个8小时的资金结算间隔对于一个几小时内价格就可能翻倍或腰斩的病毒式传播代币来说,反应速度过慢。在此期间,溢价可能变得极其巨大,而最终计算出的资金费率可能会是惩罚性的,反而加剧市场不稳定。通过实施可变变量N,Binance 可以在上线一个高风险新资产的第一天就为其波动性配置1/2/4/8小时的结算频率。
如前述,资金费率的作用是用来调节期货与现货的差价,但是无奈被有心人士利用,成为了压垮对合约机制一知半解散户们的轧路机。
市场风云万变,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开了一扇窗 —— 这个对任何人都适用,让我们敬请期待下一出博弈大戏。
愿我们始终怀揣着一颗敬畏市场之心。
本文参考了:@owenjin12 的推文分析
https://x.com/OwenJin12/status/1968294143169618117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