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e 正在构建下一代 AI 基础交易层,旨在通过在去中心化 AI 经济体中提供真实效用,来创造网络效应。其核心是一个信任层——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网络,自主模块可在此网络中以完全的互操作性和可验证性运行。Kite 的代币经济模型旨在同时激励智能体服务的供给与需求。Kite 的模块化和可组合设计为身份、支付和治理提供了统一的基础设施,使智能体能够安全地进行身份验证、交易和协作,无需任何中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 Kite 的设计如何创建一个价值累积的生态系统,以及像 Codatta 这样的早期生态孵化项目如何在该生态系统中展现出可衡量的成功。
Codatta(Kite 的数据模块):展现真实效用
Codatta 是一个去中心化数据协议,为 AI 应用提供经过验证的高质量数据集。Codatta 是下一代的数据市场,完全上链并集成于 Kite 的信任层中。Codatta 专注于策划医疗、健康、具身智能等领域的数据集,在这些领域,数据质量和来源至关重要。每个数据集都包含可验证的元数据、可追溯性以及为贡献者内置的版税机制。
Codatta 很好地展示了 Kite 的技术,因为它利用了 Kite 网络的协作和身份功能来控制和追踪数据访问。访问数据需要可验证凭证(例如 Kite 的身份护照),以确保如患者健康记录之类的敏感信息仅由经过验证的智能体,并在特定条件下使用,这些规则可以通过 Kite 的智能合约进行编程。每一次访问或计算都会在链上记录,为数据沿袭和使用情况创建审计追踪。这种可追溯性对于医疗健康等行业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些行业中,合规与信任依赖于对数据使用的证明。
作为 Kite 的首个 数据模块,Codatta 展示了供给与需求如何在平台之上连接。在供给端,Codatta 提供宝贵的资源(数据集);在需求端,则可能是需要这些数据集才能运行的 AI 诊断应用或机器人模拟。通过 Kite,两者无缝连接:智能体可以无需信任且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查询数据,为这些高质量数据付费,并获得数据完整性的密码学保障。数据提供者则能获得自动支付并保留治理权,这一切都由 Kite 的协作逻辑强制执行。
Codatta 的早期成功验证了 Kite 的生态模型。在孵化阶段,Codatta 还获得了来自 Kite 与 Avalanche 基金会的 InfraBUIDL(AI) 计划的联合资助——这是一项 1500 万美元的资金计划,旨在加速人工智能与去中心化基础设施交叉领域的创新。这项资助不仅为 Codatta 提供了关键资源,还将其与 Kite 更广泛的生态系统连接起来,加快了技术部署和生态协作的进程。在这一支持下,Codatta 实现了多个关键里程碑,例如推出首个自治医疗数据标注工作流——将区块链的可审计性与人工智能的问题解决能力相结合,并凸显了市场对高价值 AI 资产的强劲需求。
注:2025 年,Codatta 还通过与 Binance 的深度合作,在社区建设与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包括 Pre-TGE、为期 12 周的 Booster 计划,以及上线 Binance Alpha 与永续合约市场。详见:Binance 公告
网络飞轮:构建可持续的 AI 生态系统
Kite 将结果导向的设计、模块化架构、对齐的激励机制、创新的代币经济模型和真实世界的实用价值(如 Codatta 模块)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自我驱动的增长飞轮。其机制如下:
- 模块驱动采用:新的模块,如数据提供商(以 Codatta 为例)、算力服务或 AI 微服务,会引入新的社区和实际用例,从而提升链上活跃度。
- 采用量增强底层价值:活跃度上升增加了对 Kite 资源的需求,进而为验证者创造手续费与奖励,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与去中心化,从而吸引更多企业级与机构级的参与者的兴趣。
- 强化价值捕获:由于模块之间可以协同,价值得以在不同模块间自由流动,形成飞轮效应,激发持续的价值创造。Kite 的经济体系能够捕捉这些整体活动的价值,并奖励参与者与贡献者。
这个飞轮强调模块间的组合性与互操作性,避免了“孤岛服务”带来的价值碎片化。每一个成功的模块都基于实际成果而非概念炒作,“协议对协议(Protocol-to-Protocol)”的代币模型确保激励围绕实用价值和长期参与保持一致。
Kite 为何是下一代去中心化 AI 经济的基础设施
超越区块空间,关注真实成果:通过真实效用重新思考 Layer 1 的价值
大多数区块链通过交易量来商业化其区块空间,这往往偏爱投机等短期行为。而 Kite 则聚焦“实际成果”,通过可编程的协调层组织 AI 工作流,价值的计量单位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并使用了可验证数据”。例如,AI 医疗诊断完成一次可靠的诊断,就是一种价值体现。Kite 推动的不是虚拟繁荣,而是实际产出。
模块化、可组合且兼容 EVM 的架构设计
Kite 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模块化和可组合性。不同于“单体链”或孤立的子链结构,Kite 是一个由多个模块组成的网络,这些模块通过一个共享的协作层相互连接。Kite 完全兼容 EVM,并为跨链互操作性而设计,能够与现有的 Web 3 生态系统无缝集成。
这一协作层统一了“可验证身份”“规则执行”“链上结算”三大关键功能,使各模块之间得以安全协作,实现数据和价值的可信交换,整个系统无需中介即可高效运行。这种设计避免了传统碎片化生态的“价值陷阱”,所有模块共享同一激励逻辑,价值在网络中自由流动。每一个新增模块都会增强整个网络的实用性,驱动更多使用,形成增长飞轮。
渐进式去中心化与激励机制对齐
Kite 采用渐进式去中心化的策略,初期借 I’m 鉴 Avalanche 的框架以建立庞大的验证者集合,并逐步将治理权下放给社区。同时,Kite 的人工智能证明 (Proof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oAI) 机制和贡献追踪系统根据成果进行奖励,激励从开发者到数据提供者等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从而减少噪音,建立一个协作式的 AI 生态系统。
生态对齐
Kite 采用“协议对协议”的奖励分配机制,将建设者、模块和合作伙伴作为优先激励对象,并将奖励与实际表现挂钩。通过链上规则实现透明度,确保奖励与有价值的贡献(如数据验证或数据治理)直接关联。此外,Kite 还通过质押奖励和长期效用提供额外价值,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模块的成功推动网络价值的提升。
Kite 基于一种全新的协作范式,消除信息孤岛,使网络中所有参与者的激励保持一致。像 Codatta 这样的项目正在解决真实问题,例如构建可信的医疗 AI 流程,以及提供经过验证和安全的数据。Kite 的成功衡量标准是每个模块在现实世界应用中产生的影响,例如提升诊断水平、加速医学研究。Kite 的经济体系构建了一个由建设者组成的社区,他们通过共同的所有权与治理机制凝聚在一起。
用“成果导向”取代“吞吐率导向”
通过专注于成果而非吞吐量,Kite 挑战了传统 Layer 1 的范式。那些基于“传统子网”或缺乏可编程性、非模块化架构的网络已经显示出其局限性:资源碎片化,且缺乏一个统一的协作层,导致价值被困在零散的角落,网络效应停滞不前。
在 Kite 的网络经济中,从 AI 科学家到数据贡献者,再到普通的参与者,每一位参与者都在一个拥有清晰、公平规则的共同网络中。其结果是:一个创新不再受技术孤岛或激励错位所限制的环境。
我们已经看到像 Codatta 这样的项目正在利用 Kite 解决真实问题(例如,可信的医疗 AI 数据管道),不久将会有更多模块发布,从 AI 智能体、AI 模型到数据与 AI 基础设施,都将基于 Kite 的底层基础设施运行。每一个模块都为 Kite 的愿景添砖加瓦:构建一个去中心化、模块化的网络,智能体与服务可轻松发现彼此,交换价值,内建信任,协同进化。
Kite 的成功标准:超越传统加密指标,聚焦真实价值
Kite 生态系统的成功,不仅将以传统的链上指标来衡量,更将通过其网络上由 AI 驱动的应用在整体上所创造的价值和产生的商业影响来进行综合评估。Kite 生态系统的价值将源自高效的工作流程,以及由开发者与 AI 用户组成的社区——他们因在一个共同拥有和治理的去中心化 AI 生态系统中的共同利益而团结在一起。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