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放缓将如何改变全球贸易,专家见解

CN
9个月前

乔治城大学麦考特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宁冷上周在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吹风会上分享了她对“中国经济扩张的全球影响”的见解。

她谈到了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概述了这些国内问题如何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方式,强调了中国经济伙伴关系的潜在重新调整,特别是与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国家。观察到中国经济放缓,她表示:

中国已经到达一个关键点,其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失去动力。今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工厂产出、消费和投资等指标都比预期放缓。

冷强调了中国经济扩张的几个全球后果。首先,预计中国将出口其在建材领域的过剩产能到需要基础设施发展的地区,特别是在全球南方。此外,中国为维持其制造业而寻求的自然资源,特别是锂和镍,可能会加剧,重点放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农业领域,由于耕地减少,中国对进口(主要是蛋白质和谷物)的需求增长将加强与南美的贸易关系。此外,预计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增加,特别是针对中等收入国家的扩大消费市场和制度稳定。

在地缘政治方面,冷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重大影响。中国企业,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电子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可能会追求国际投资,与西方国家产生潜在竞争。冷指出:“中国将寻求稳定的市场和强大的中产阶级来销售其产品并加强其全球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支出的减弱和对出口的重度依赖可能会促使全球供应链的转变,特别是在东南亚,因为企业重新评估与中国不断变化的经济格局相关的风险。

这位助理教授还强调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停滞,该行业以前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约为25%,可能会导致向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出口产能过剩的增加。此外,中国对获取锂和镍等资源的加强关注对维持其制造业至关重要。

冷指出,中国内部经济的变化正在驱使其全球视角的调整,她补充说:“由于中国自身不断发展的经济,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个人的评估是,全球南方对中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东南亚将继续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重要的地区,拉丁美洲将成为第二个重要地区。

她总结说,这些发展表明中国企业准备增加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电子产品和消费品等领域,旨在占领国际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ad
出入金首选欧易,注册立返20%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