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Star@Day1Gobal Podcast(X:starzq)
目前 Polymarket 和 Kalshi 分别是 150 亿和 120 亿的估值,Kalshi 年收入预计 6000 万美金,达到 200 倍 PS
为啥 VC 会给这么高的倍数?本文试图给出一些答案
我从 1 年多前就开始关注预测市场,也很好奇这个问题,做了一些研究,试图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以及这两家现在在什么阶段,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以及跟字节跳动做一个对比:
一开始 VC 看不上「新闻 App」的价值,基本都 Pass 了「字节跳动」;最后「字节跳动」变成了「推荐引擎」的故事,用「推荐」这把利器几乎把互联网所有业务都重新做了一遍,达到了 5000 亿美金市值
Polymarket 和 Kalshi 有可能用「预测」这个能力,把其他行业做一遍吗?可以有哪些参与和布局的方式?
另外建议先看这篇文章https://x.com/starzq/status/1993486485170143499?s=20
【目录】
- 五种最终形态,对应的估值
- Polymarket / Kalshi 在 A/B/C/D/E 里各处在哪一档?
- Polymarket vs 字节跳动:融资与估值对比,它现在大致相当于字节的哪个阶段?
- 彩蛋:布局方式
声明:本文所有讨论都不是投资建议,只是一个估值思路的记录。 另外本文由我和 ChatGPT 一起完成。
1. 五种最终形态,对应的估值
在我看来,预测市场的终局形态,大致可以分成五个层级:
- A:事件衍生品交易所(Event Derivatives Exchange)
- B:参数化保险基础设施(Parametric Insurance Infra)
- C:决策 & 治理「真相层」(Truth / Probability Layer)
- D:AI 概率数据 & 世界预测 OS(World Prediction OS for AI & Agents)
- E:预测原生社交媒体(Prediction-native Social Media)
越往上,叙事越抽象,估值的想象空间也越大。
下面我们逐层拆。
1.1 形态 A:事件衍生品交易所
关键词:YES/NO 合约、Fed、CPI、选举 估值想象:几十亿到一两百亿美金
这层的故事最容易理解:
- 把「是否加息」「CPI 超不过 3% 吗」「谁会赢大选」这类问题,变成可交易的标准化合约;
- 每个事件对应一对 YES / NO 份额,结算时要么拿 1 美金,要么归零;
- 价格 = 概率,0.32 ≈ 32%。
站在这层,预测市场就是一个「新资产类别的 CME / Binance 分支」:
- 用户 / 对冲基金 /做市商:用事件合约来对冲宏观风险(Fed、通胀、失业率),或者纯投机;
- 交易所:靠手续费、清算费、撮合费赚钱。
一个非常粗暴的估值逻辑:
- 假设做到年成交量 1000–3000 亿美金;
- 手续费率(含隐性收入)0.1–0.2%;
- 年收入 =1–6 亿美金;
- 以「高增速交易所 / 金融基础设施」给10–15x PS比较容易被市场接受;
→ 对应估值上限 =10–90 亿美金。
如果你再乐观一点,认为它能做到:
- 5000 亿以上年成交量
- 年收入 5–10 亿美金;
那么单纯 A 这一层,可以支撑一个50–200 亿美金的天花板,已经和主流加密交易所以及部分中型 CBOE / CME 业务线处在一个数量级。
1.2 形态 B:参数化保险基础设施
关键词:风灾 / 洪水 / 农业 / 业务中断 估值想象:在 A 基础上再叠加一个「50–200 亿美金」的层
B 层把「投机 / 对冲」再往前推半步,开始直接对标传统保险行业。
参数化保险(Parametric Insurance)的逻辑是:
- 你不是对「损失金额」投保,而是对一个「可观测的 trigger」投保:台风风速 > 80 mph(之前分享到的这个 case 很生动) 降雨量 > 某阈值 某指数跌幅 > X%
- 一旦条件触发,就自动赔付;否则一分钱没有。
而预测市场的 YES / NO 合约,本质上就是一个「参数化 trigger」,只是换了一个表达方式。如果一个平台在 B 层跑通了:
- 对上游:连接保险公司 / 再保险公司 / 企业风险管理部门;
- 对下游:用事件合约抽象各种自然灾害 / 气候 / 业务中断风险;
- 自己收的,不是全额保费,而是基础设施 / 清算 / 数据使用费;
那它就会变成:
「全球参数化风险的路由层 + 再保撮合平台」,而不再只是一个「赌盘」。
估值上怎么想?
- 全球 P&C / Cat / 专项险保费是万亿美金级别;
- 其中一小部分(比如 1–3%)可以被参数化抽象出来;
- 再其中的一部分,通过 Polymarket / Kalshi 之类的平台来定价和撮合。
这一层给平台带来的,是额外的几个亿美金级别收入的潜力:
- 保守:每年多 1–3 亿美金 infra fee;
- 激进:做到 5–10 亿美金。
叠加 A 层事件交易所的那部分,A+B 合体的天花板就有机会来到 100–300 亿美金。
1.3 形态 C:决策 & 治理「真相层」
关键词:真相价格、政策沙盘、企业预测市场估值想象:再叠一层「Bloomberg / MSCI 式」溢价,300–800 亿美金区间
如果预测市场的价格,长期证明比:
- 民调
- 媒体
- 专家访谈
更接近真实概率,那么它很容易变成各种决策流程里的「概率仪表盘」:
- 政府:在出台某项政策前,看一下相关事件的隐含概率怎么变化;
- 企业:内部做预算,开员工预测盘,收集组织内部的「集体智慧」;
- 投资机构:把事件价格直接整合进策略(比如超额加息/不加息的概率)。
到了 C 层,平台卖的东西不再只是「合约」,而是:
- 概率数据 API;
- 决策 & 治理工具;
- 各类「事件指数」「风险因子」和配套的指数授权。
这就有点像:Bloomberg + MSCI + 一点点 Palantir。
如果 A+B 已经能贡献每年 5–10 亿美金收入,那么 C 层完全有可能再:
- 贡献几亿到十几亿美金的数据 / 工具 / 指数授权收入;
- 形成一个综合10–20 亿美金 / 年收入的「事件 & 概率基础设施」。
用「高粘性数据基础设施 + 金融基建」的逻辑给15–25x PS,估值就会自然滑入300–500+ 亿美金的区间。
这应该也是纽交所背后的母公司 $ICE 将对 Polymarket 进行 20 亿美元的战略投资的核心原因
1.4 形态 D:AI 概率数据 & 世界预测 OS
关键词:世界模型训练、带反馈数据集估值想象:往「千亿美金」那一档去推的关键层
D 层是最抽象,但也是这两年最容易被认真讨论的一层:
预测市场 = 一套「带金钱损益、带时间戳、带结果反馈」的世界概率数据集。
对 AI 来说,这和普通文本有本质差别:
- 文本:只能学「人类怎么说」「情绪如何」;
- 预测市场:能学「人在不同信息集下,如何给事件赋予概率」; 每个样本都有「事后真相」可以对比; 天然适合做世界模型校准和强化学习。
如果某一个平台,真的在 D 层做成了:
- 面向 AI 模型开放的预测任务 API;
- 专门为 agent 提供「不断下注 / 被打脸 / 被奖励」的环境;
- 对人类和 AI 的预测能力,用统一的指标做评估和排序;
那它在 AI 生态里扮演的角色,会接近:
“概率版的数据 OpenAI + Kaggle +金融沙盘”。
这时,A/B/C 带来的是「稳态现金流」,而 D 带来的是:
- 「高估值、高溢价」那一层故事 ——
- 也是把整个故事从几百亿拉向千亿的关键。
1.5 形态 E:预测原生社交媒体
关键词:观点 + 仓位 + 时间线估值想象:给整个故事加上一层「字节式 Attention 溢价」
最后一层,是想象力最大的一件事:新型社交媒体。
传统社交媒体围绕的是:
- 人:你关注谁;
- 内容:你刷什么;
- 互动:点赞 / 评论 / 转发。
在预测原生的社交媒体形态里,多了一条维度:
「你对这件事下注了多少筹码?」
同一条「话题卡片」可以同时承载:
- 事件:比如「特朗普能不能赢」「NVDA 明年还能不能翻倍」;
- 价格:Polymarket / Kalshi 当前隐含概率;
- 观点:长文分析、短评、梗图;
- 仓位:谁站在哪一边,过去预测战绩如何。
用户的行为路径也会从:
看到话题 → 点赞 / 吃瓜
变成:
看到话题 → 看赔率 → 看 KOL 仓位 → 顺手下一个小单。
这里面最大的变量,也是最让我兴奋的点是,整个内容分发系统将会重构,从过去的「流量模式」,转换到「交易模式」:
- 流量模式下,奖励「流行」而不是「真相」,往往会编小故事的人满天飞,而有真知灼见的人拿不到流量;
- 交易模式下,由于「押注真相」可以带来预测成功的奖励,会同时吸引资金和流量,构建了新的飞轮:流量不一定能带来交易,但好的交易一定会带来流量。
带交易的内容会成为新的内容增量,甚至有机会构建出原生的新型社交媒体。
同时,预测平台的「变现手段」从 A–D 的:
- 交易费
- 保险费
- 数据服务费
扩展到:
- 广告 / 品牌预算;
- 内容订阅 / 打赏;
- 面向高净值人群的工具 / 报告 / 服务;
- 各种「围绕预测话题的商业化入口」(赞助市场、联名活动、线下会议等)。
如果:
- A+B+C+D 把平台收入推到10–20 亿美金 / 年;
- E 再贡献几亿到十几亿美金的广告 / 订阅 / 服务;
那整个故事在收入端就有机会摸到二三十亿美金 / 年。
在「金融 + 数据 + 社交 + AI」四重叠加的语境下,500–1000 亿美金估值就不再是完全拍脑袋的数字,而是一种可以严肃讨论的「乐观 scenario」。
也正因为如此:
当 A–E 至少有三层成型、另外两层有明确路径时,「千亿市值」是可以达成的事情。
2. Polymarket / Kalshi 在 A/B/C/D/E 里各处在哪一档?
有了这五层楼,我们就能更冷静地定位一下:
Polymarket / Kalshi 现在各自在 A–E 上走到了哪一步?
2.1 Kalshi:A 做得最正,C/E 是刚起势的影子,B/D 还几乎是空白
A:事件衍生品交易所(✓✓✓)
- 完整的 CFTC 牌照,定位就是一间「受监管的事件期货交易所」;
- 合约设计高度金融化:CPI、非农、失业率、失业金申领等宏观数据; 大选、国会控制权等政治事件; 现在还加上了体育、娱乐等题材。
- 和多家券商(Robinhood、Webull 等)打通入口,把事件合约装进传统交易界面。
这条线可以说已经跑出了一个明确雏形:小号 CME + CBOE 的混合体。
B:参数化保险(× / 未见成型)
- 暂时没看到 Kalshi 把事件合约直接和「保险 / 再保险」结构绑定起来;
- 更像是把「保险公司原本用衍生品做的对冲」搬到了自己的盘上,但没真正重做保险产品本身。
C:决策 & 数据层(✓ / 萌芽期)
- 宏观交易员和媒体已经在用 Kalshi 价格当「民调增强版」;
- 但离「政府和企业把它写进决策流程」「形成标准化 API 和指数」还比较远。
D:AI 世界 OS(× / 完全是故事)
- 至少现在看不到公开产品线专门为 AI 模型做世界预测数据 / 训练环境;
- 目前这一层完全是 story,更多停留在投研圈的想象里。
E:预测原生社交媒体(✓- / 产品上有苗头,估值里未必被充分定价)
- Kalshi 自己的前端 UI,在「话题卡片 + 概率 + 新闻」整合上比传统券商好很多;
- 但它还没有像 X、TikTok 那样建一个完整的内容与社交生态,更偏工具,不偏媒体。
结论:Kalshi = A 做得最扎实,C/E 有一点雏形,B/D 基本是白纸。它现在被给到 120 亿这一档估值,本质上是一个「新资产类别的 CME 雏形 + 部分数据故事」的价格。
2.2 Polymarket:A 很猛,C/E 被寄予厚望,B/D 还在 story 区
A:事件衍生品交易所(✓✓✓)
- 采用链上结算 + 链下 CLOB 订单簿的混合架构,深度和交易体验已经很接近成熟加密交易所;
- 在政治、体育、宏观这几个板块,Polymarket 的体感活跃度是整个预测市场赛道里最强的一批;
- 2024 大选周期,单一赛道就已经打出数十亿美金的累积成交,在 crypto 圈算是头部应用。
B:参数化保险(× / 尚未跑通)
- 目前公开可见的市场,仍然以政治 / 体育 / 宏观为主;
- 没有看到系统性的天气险、气候险、供应链中断险被抽象成「保险 / 再保」业务;
- 这一部分更多还是停留在「以后可以做」的 PPT 页上。
C:决策 & 数据层(✓✓ / 路径最清晰的一块期权)
这里 Polymarket 在过去 12 个月做了两件非常关键的事:
- 和 X(Twitter)合作,成为官方预测数据来源之一;
- 和纽交所母公司 ICE 达成战略投资 + 数据分发协议:ICE 投最多 20 亿美金,给出约 80 亿投前估值; 同时约定由 ICE 向全球机构客户分发 Polymarket 的事件数据。
这两步,本质上是在抓:
- Web2 流量入口(X);
- TradFi 付费数据入口(ICE)。
如果合作能持续推进,Polymarket 在 C 层的故事就会变成:
「为个人和机构提供全球事件概率数据和指标的基础设施。」
D:AI 世界 OS(× / 概念存在,产品还没上桌)
- 官方和媒体都有在讲「预测市场对 AI 训练世界模型的价值」;
- 但还没看到类似「面向 LLM / Agent 的预测 API / Benchmark 平台」。
这块更多是「和 AI 一起出现在 pitch 里的那一页」,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距离。
E:预测原生社交媒体(✓ / 可能是 Polymarket 相比 Kalshi 的一张独特牌)
- 产品形态上,Polymarket 更接近于一个「预测版 Reddit + TradingView」:每个市场下方有长评论区、图标、价格走势; 社区氛围更 Crypto Native,meme、分析、下注混在一起;
- 和 X 的合作,如果未来真的往深度集成走(比如直接把赔率嵌进 Tweet 卡片),那就是在 E 层打出一条和 Kalshi 完全不同的路径——「围绕预测构建社交时间线」。
结论:Polymarket = A 目前已经跑出来,C/E 有很具体的抓手,B/D 还是高度抽象的期权。在 150 亿估值这个档位,本质是:市场已经默认它是「这一轮 Crypto 预测市场里最有机会占据 A+C+E 的那一家」。
3. Polymarket vs 字节跳动:融资与估值对比,它现在大致相当于字节的哪个阶段?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前几天分享了一个目前我看到对【预测市场】理解最深的访谈,嘉宾是 Jeff Yass,SIG 的创始人,美国最大的期权做市商,目前也是 Kalshi 的主要做市商
SIG 对亚洲用户更熟悉的是,2012 年对字节跳动 500 万美金的投资,目前收益达十几亿美金,堪称大满贯。
熟悉字节跳动的朋友应该知道,一开始 VC 们看不上「新闻 App」的价值,基本都 Pass 了;最后字节跳动变成了「推荐引擎」的故事,用「推荐」这把利器几乎把互联网所有业务都重新做了一遍,达到了 5000 亿美金市值。
(推上也有不少字节的早期员工,应该 10 年前也没有想到自己曾经的期权可以值那么多钱哈哈)
Polymarket 和 Kalshi 有没有可能用「预测」这个能力,从社交媒体开始,把其他行业再做一遍?
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个角度是,如果 Polymarket 未来真的有机会做成「预测版字节跳动」,那它现在大致相当于字节的哪个阶段?
3.1 字节跳动:从 5 亿到 5000 亿的曲线
根据公开资料,字节跳动的估值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
- 2014 年 C 轮:融资 1 亿美金; 估值约5 亿美金,彼时今日头条刚证明内容推荐模型有效;
- 2016 年 D 轮:融资 10 亿美金; 估值约110 亿美金;
- 2017 年 E 轮:General Atlantic 领投 20 亿美金; 估值约222 亿美金;
- 2018 年 SoftBank 3 亿美金 E+ 轮:估值直接拉到750 亿美金,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独角兽之一;
- 2020 年左右:新一轮融资 + 股权回购,估值约1800 亿美金;
- 2024–2025 年:员工回购和场外交易中,估值主流区间在3000-5000 亿美金左右。
可以 简单地总结为:
- 5 亿:今日头条刚起步;
- 110–220 亿:信息流广告模式验证完毕,抖音开始爆发;
- 750-1800 亿:TikTok + 抖音双引擎,开始定义新一代「Attention OS」;
- 3000-5000 亿:全球级超级平台 + 多业务矩阵。
3.2 Polymarket:从几千万到「百亿」的加速
再看 Polymarket:
- 2020–2022 年:几轮种子 + A 轮,融资几百万到几千万美金,估值在几千万到一亿级别;
- 2024 年:有报道提到一轮估值超过 10 亿美金的融资(“独角兽”起点);
- 2025 年 6 月:Founders Fund 等进入,市场传出估值在10–12 亿美金区间;
- 2025 年 10 月 ICE 入股:最多 20 亿美金投资,按协议条款给出约80 亿美金投前估值,部分媒体按投后写到 90 亿。
- 一部分二级交易和传闻:已经有不少 source, 称 Polymaket 在以「150 亿估值」洽谈下一轮融资
单看数字的话:Polymarket 当前80–150 亿的估值区间,和字节在2016–2017 年那一段(110–220 亿)是在同一个数量级。
3.3 但从「业务成熟度」看,Polymarket 还远没到字节 2016–2017
关键区别在这里:
- 字节 2016–2017 年:今日头条已经是中国信息流广告的头部,广告业务现金流非常厚实; 抖音刚起飞,短视频这条 S 曲线刚拉开; 估值里既有「稳态现金流」,也有「抖音期权」。
- Polymarket 2025 年: 产品:证明了事件预测有强需求,大选周期爆量,X/ICE 合作打开了两个重要入口; 收入:仍然主要处在「补贴流动性、做市奖励 + 初期收费实验」阶段,很多 GMV 还没有变成稳定的、高质量收入; 监管:刚刚通过 DOJ/CFTC 的审查,靠收购持牌交易所重返美国,这是 12 个月内才发生的事。
如果用一个二维坐标来画(纯主观):
- X 轴 =业务成熟度 / 收入确定性;
- Y 轴 =估值规模;
大致会放成这样:
- 字节 2013–2014:业务刚跑出来,估值 5 亿;
- 字节 2016–2017:业务和现金流高度确定,估值 110–220 亿;
- Polymarket 2025:业务确定性 ≈ 字节 2013–2014,估值却已经跳到 2016–2017 那一档。

市场已经在用「A 层几乎默认成功 + C/E 层有明确路径」的视角来定价 Polymarket。同时,提前为 B(保险)和 D(AI)付了一部分「期权费」。
4. 彩蛋:布局方式
TL:DR 4 类布局方式
- 交互市面上的预测市场,特别是未 TGE 的,如@Polymarket,@opinionlabsxyz ,@42space(@Kalshi只对美国用户开放)
- Yap:Polymarket 也会奖励内容创作者,请速度去官网绑定你的 X 账号
- 一级投资: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Pre-IPO 平台Jarsy上了 Polymarket 和 Kalshi 的 Pre-IPO 股权,分别是 178 亿美金和 138 亿美金估值,不算便宜,特别看好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下。文末附上我们之前对 Jarsy Founder 的访谈。另外还可以考虑布局 xAI, 如果预测市场可以变成新型社交媒体,我觉得巨头里面最有可能受益的是 X、Robinhood, Coinbase, Reddit 和 Meta(Facebook), 相当于都找到了新的商业增量。X 现在已经属于 xAI, 也是马斯克非常重视的公司,目前估值 171B,可以在@PreStocks上买到。Jarsy 上也有 xAI, 但因为平台机制不一样,估值更贵一些。
- 二级投资:按照上面的逻辑,预测市场可以变成新型社交媒体,未来极有可能会成为 Robinhood, Coinbase, Reddit 和 Meta 的一个重要增量,特别是对于 Robinhood 和 Coinbase, 目前都是千亿市值。Robinhood 和 Coinbase 都已经和 Kalshi 合作上了,Reddit 和 Meta 因为业务更多元,我觉得可以到有迹象切入预测市场的时候再做决策。
最后用 1confirmation 的 Founder 的一条推来收尾,在币圈充满负 EV 的当下,他认为预测市场会在 10 年内带来正 EV.https://x.com/NTmoney/status/1993473872914751758?s=20
一边是交易,一边是社交,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其中,继续对这个赛道保持关注。

再声明一次:本文所有讨论都只提供信息,不是投资建议,DYOR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