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30 歲時跌倒了
---
你人生中遇到最困難的失敗經驗是什麼?
30 歲以前的我,很難回答這個問題。
雖然我不是天才,但總能靠小聰明,在不同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績。加上對於風險控制的敏銳度,所以基本上很難有「困難的」失敗經驗,但小小的失利經驗總還是有的。
就這樣,一路取得不錯的成就,工作 3 年,提早賺到以前認為需要賺一輩子的資產,人生目標便轉為我要每天活得快樂,超快樂的那種。
乍聽之下,沒什麼問題,這就是無產、中產階級會走的人生軌道,工作賺到足夠多的錢,退休開始享受人生。
但有個嚴重的問題我沒有考慮到,不夠認識自己、錯估了我的認知水平。
---
以為是自己努力走到了人生巔峰,才發現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由於不斷追逐快樂,認知水平在我退休後,不增反降,使我的工作表現漸漸差強人意。但當時我仍不斷揮霍、追尋新的目標——活得快樂。
而所謂的活得快樂,我也是從別人以及這個社會中學來,以為花錢體驗有錢人的生活就是快樂,實則不然。
那種快樂總結下來,就是優越感加上多巴胺的刺激。
前者是虛的,標準在別人身上,所以永遠都不夠快樂;而後者是作為生物本能的渴望,換句話來說就是,畜生的需求,做多了會忘記身為人的目的。
這邊提到的多巴胺是花錢、短期、快速產生的那種快感,不是長期追逐目標的滿足感。
資產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空虛,我本能地開始逃避。不想面對做錯了什麼,或者說面對這個我沒接觸過的事物——失敗。
---
船到橋頭自然直曾經是我的信念
過去我也有過低潮、沒有目標的時候,但通常谷底到了、時間到了,自然就會向上反彈。
但這次不一樣。
過去所有目標都達到,我已喪失努力的方向。
生物本能的多巴胺陷阱,改變了我的大腦迴路。
不敢面對任何人、包括我自己,使我孤立無援。
這次的失敗,我在一年內,努力振作 2-3 次,但總是被拉回原點,人生第一次這麼無力。
這種感覺很像沒有憂鬱症的人,對著憂鬱症的人說,別那樣想,開心一點不就好了;或是,多跟朋友出去玩呀,換個環境會好很多。
雖然不知道我有沒有憂鬱症,但經歷過這些,我能發自內心理解他們的難處在哪。
---
表現完美、討人喜歡,才值得被愛、存在這個世界上
這個概念是我跟 ChatGPT 聊完之後發現的,扎根在我的內心深處。
我總是報喜不報憂,在低潮、無法帶給別人價值時會選擇消失,久而久之朋友越來越少,面對困難時的解法也越來越少。
一個人真的很難打破自己的思維框架,尤其當我們下意識不想面對時,那根本無解,畢竟裝睡的人叫不醒。
好險現在有 AI 可以對話,如果真的誠實、理性到不行的跟他探究問題,一起找答案,我相信是很有用的。
就像我現在會打這篇文章,也是因為終於跟他聊了「認識自己」這個主題,並且他問了我一個問題。
---
你希望別人在十年後怎麼記住你?
我的回答是「一個勇敢做自己的人」。
把缺點或弱勢展現給別人看挺丟臉的,但這也是我擺脫現在處境的一個方式。
勇敢的面對自己、勇敢的尋求幫助、勇敢的利用流量,如果做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接下來許多事好像也沒那麼難了。
「生活最大的榮耀不在於從未跌倒,而是每次跌倒後能夠再站起來。」 — 納爾遜·曼德拉
很慶幸自己有辦法從最低谷走到現在,這個經驗對我而言比財富自由更重要,
小時候對於推崇失敗的名言佳句嗤之以鼻,沒失敗過就根本不需要爬起來呀,肯定是最厲害的人才能永不失敗。
現在了解到,成功的外在變因實在太多,從失敗中爬起來大部分得靠自己,勇敢的自己。
---
成為一個榜樣、範例
我不特別,肯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或多或少逃避著自己該面對的事,甚至不敢面對自己。
我希望透過我的經驗,幫助大家、給正在煎熬的朋友一些啟發。
學習謙虛、提高認知與自我認識。
賺錢與快樂不是終極目標,重點是要如何賺錢、如何快樂;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並用自己的方式賺錢、用自己的方式快樂。
勇敢的做自己,別在意他人的眼光與想法,要學會與自己對話、接受幫助。
最後,我會重新開始輸出內容,只寫自己想寫的東西。目標是成為一個 model、例子,帶給大家勇氣,讓人們不再陷入比較、焦慮的循環,更能做自己,快樂的達到財務自由、自我實現。
Peace!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