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围墙花园:Ondo Global Market 如何将100+美股带到链上?

CN
3小时前
让金融市场真正全球化、民主化、可编程化。

今年以来,股票代币化赛道突然热闹起来。

Robinhood、xStocks、Backed、Swarm 等项目纷纷入场,各自尝试不同的路径。

为何巨头们纷纷盯上股票代币化?

市场规模的确诱人。美国股市有着60万亿美元的市场,但全球的加密用户们,特别是非美国用户,从未有机会便捷地投资美股。

机会很大,玩家很多。但问题始终存在:要么代币被锁在平台内无法提取,要么流动性严重不足导致巨额滑点,要么覆盖资产太少难成规模。

“自由流通”和“流动性深度”,仍是目前这个赛道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9月3日,RWA 板块的龙头项目 Ondo Finance 上线的 Global Markets ,或许正是这些问题的有力解决者和当前市场格局的挑战者。

其官推在介绍这个新产品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Not all tokenized stocks are born equal."(不是所有代币化的证券都生而平等)

这显然是在致敬美国《独立宣言》里的那句"所有人生而平等",但也暗示着另一种平等:

让全球投资者都能平等的接触美国资本市场,不再受制于当前既有产品过高的交易成本和缺陷。

产品上线首日,Ondo 就展示了超乎寻常的规模。

100多种股票和ETF同时开放交易,从苹果、特斯拉到标普500指数,甚至加密概念股 MicroStrategy,几乎覆盖了投资者最关心的美股标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宣称接近零成本的交易费用、每周5天24小时的交易时间、以及通过“即时铸造”技术实现的深度流动性。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稳定币。

USDC和USDT让美元摆脱了银行账户的束缚,在链上实现了24/7的自由流通;现在,Ondo 想对美股做同样的事,让特斯拉、苹果、标普500指数像稳定币一样,成为链上易用的原生资产。

虽然目前其仅对机构投资者开放,但我们仍可以从已公开的产品中一窥究竟。

股票代币化的"稳定币时刻",可能真的要来了。

像买币一样买股

打开 Ondo Global Markets 的界面,第一感觉是熟悉和简洁。

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美股版的 CoinMarketCap。即使你从来没有交易过美股,也很容易从熟悉的界面布局和 UI 引导中找到那种亲近感。

顶部实时滚动着美股大盘指数:道琼斯、纳斯达克和标普500的实时点位;下方是三个板块:Top Gainers(涨幅榜)、Trending(热门)、Newly Added(新上架)。

往下滑动,"Explore Assets" (探索所有资产)更像是在逛一个精心分类的美股超市。

全部资产大类下,ETF、科技股、消费股、金融股等不同赛道的资产被整齐地分门别类,点进去能看到每个代币的实时价格和24小时K线图,和通常我们在加密市场聚合的网站中看到的页面非常类似。

不过,每个美股的名称后面都带着"on"后缀,提醒你这是 Ondo 的代币化版本。

从总量上来看,目前 Ondo 上的代币化美股,科技股板块更受青睐。截止发稿时,英伟达 24 小时交易量 1.64 亿美元;谷歌为 1.03 亿美元;特斯拉则是 8800 万美元。

抱着好奇的心态,我们也对比了一下同一时间段 Ondo 上的美股价格和现实股票市场中的区别。有趣的是,这些价格并不完全等同于纳斯达克的实时股价。

根据 Ondo Finance 的官方文档显示,Ondo的代币不只追踪股价,还包含了分红。

通俗来说,如果苹果的股票派息1美元,系统会自动用这1美元(扣税后)再继续买苹果股票。所以时间久了,一个AAPLon 可能等于1.05股实际苹果的股票,价格自然会高一些。这更像是自动开启了"分红再投资"的功能。

例如在上图中,你可以直接选择特斯拉在 Ondo 上的代币 TSLAon,并且在类似于 DeFi 的 Swap 界面输入你想兑换的金额,使用 USDC 稳定币进行支付即可。

而目前的最低购买门槛仅为1美元,理论上任何有钱包的加密用户都可以参与美股投资。不过需要注意目前 Ondo 的这个市场建立在以太坊上,需要考虑 Gas 费用;官方也公开表示后续将推广到将BNB Chain、Solana 和自家的 Ondo Chain 上。

如果将链上 Gas 成本除开,Ondo 也不收取传统券商的各类费用,没有开户费、账户管理费、平台使用费等;其收入来自用户交易时约 0.01-0.03% 的交易成本。

简单说,1000美元的交易,总成本约1美元左右,远低于传统券商5-10美元的标准收费或0.1-0.5%的比例费用。

交易时间方面,平台支持"24/5"交易 --- 从周日晚8点到周五晚8点(美国东部时间)。

这种灵活性对亚洲投资者特别友好,不必熬夜等待美股开盘。具体如何实现美股收盘后的持续交易,涉及其独特的技术架构,我们将在下文详细解析。

当然,这一切目前仅对机构投资者开放,个人用户还在等待名单上,但从产品设计看,Ondo确实在构建一个更易接触的美股投资平台。

深度流动性和24x5交易是怎么实现的?

在体验完 Ondo 的产品界面和操作流程后,三个疑问自然浮现:

Ondo的流动性比其他平台更好吗?美股收盘后怎么还能在上面交易?不收明面上的手续费,Ondo靠什么赚钱?

即时铸造,承接纳斯达克的交易深度

先看流动性的问题。

最近有推友分享了一组对比截图,直观展示了流动性差异。同样是5万美元USDC买亚马逊股票代币:在Ondo上可以买到218.67个AMZNon,价值49,834美元;而在xStocks上只能买到38.97个AMZNx,价值仅8,833美元,显示-82.33%的巨大滑点。

同样的钱,一个能买218股,一个只能买39股。为什么差距如此悬殊?

Ondo 的CEO Nathan Allman 在产品发布时的推文其实已经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代币化运作模式。

  • 现有平台,类似超市模式:需要先进货,也就是做市商预先买入股票,铸造代币,然后分散到各个交易所的货架上。问题是,超市的货架空间和资金都有限。当有人要买5万美元的亚马逊时,如果货架上只有1万美元的存货,要么买不到,要么价格会被推高到离谱的程度。

  • Ondo Global Market,类似外卖模式:用户下单要买亚马逊股票,平台才去纳斯达克"采购"真实股票并铸造代币;用户要卖出时,立即销毁代币并在纳斯达克卖出股票。没有库存限制,没有货架空间,直接继承了纳斯达克每天数千亿美元的交易深度。

Nathan 把这个模式称为"即时原子铸造和销毁"(instant, atomic minting and burning)。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可以轻松扩展到数百种甚至数千种股票,因为不需要为每只股票预先准备资金池。

24/5交易,24/7转让

官方文档显示,交易时间从周日晚8:05到周五晚7:59(美东时间),几乎覆盖整周。这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是双层机制。第一层是铸造和赎回层,依赖于传统市场。

Ondo不仅接入了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常规交易时段(9:30-16:00),还接入了盘前(4:00-9:30)、盘后(16:00-20:00)以及Blue Ocean等另类交易系统提供的隔夜时段(20:00-4:00)。这些拼接起来,实现了工作日24小时覆盖。

第二层是代币转移层。比如特斯拉的代币化股票版本TSLAon,一旦被铸造出来,它就是标准的ERC-20代币,可以像USDT一样24/7在用户间转让。即使在周末传统市场完全关闭时,用户依然可以相互交易代币。

当然,文档中也提到,隔夜时段的流动性相对较低,大额订单可能需要拆分。

价差:透明的盈利模式

"我们不收取任何的铸造、赎回和管理费用"。

FAQ 文档里的这句话已经表明 Ondo 不从这几个环节赚钱,但后半句同样重要:"价格可能与我们买卖底层股票的价格略有差异。"

这个"略有差异"就是Ondo的收入来源。

在金融市场,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总有细微差额,这是提供流动性服务的成本和回报。传统券商也有价差,但他们还要额外收取5-10美元的手续费。Ondo只收价差,不收手续费。

具体来说,当特斯拉股价100美元时,你通过Ondo买入可能付100.01美元,卖出可能得到99.99美元。这0.02美元(0.02%)的差额,远低于传统券商的"价差+手续费"总成本(通常为0.5-1%)。

这种定价模式在外汇、黄金等市场很常见。Ondo 把价差压到了极低水平,同时取消了所有其他费用。

对用户来说,这意味着交易1000美元的股票,总成本可能只有1美元左右,这在传统券商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与目前竞品的比较

股票代币化并非新鲜事物。从2021年早期的 Mirror Protocol,到今天的 Ondo Global Markets,你能看到这个赛道经历了清晰的演进。

最保守的是平台自己做一个“围墙”,代币在平台内部流转,无法提取到个人钱包,典型的例子是 Robinhood。

这种模式本质上只是把传统券商搬到了区块链上,除了可能的成本降低,并没有真正发挥区块链的优势。用户体验类似于在券商APP里交易,只是后台可能用了区块链技术。

第二类是xStocks,代币化美股可以链上自由转移,但流动性又太差,大额滑点让大额交易成为问题。

Ondo代表的可能是第三代思路:不是做一个交易平台,而是构建基础设施。

通过即时铸造机制,Ondo解决了流动性这个核心痛点。更重要的是,它从一开始就考虑了与DeFi的深度集成,例如 Morpho 可以接受作为抵押品,1inch 可以聚合交易。

简单来说,

  • Robinhood类:追求合规优先,牺牲了开放性

  • xStocks类:追求开放优先,但受困于流动性

  • Ondo: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同时实现开放性和流动性,并保持合规

这不是说Ondo就一定会赢。Robinhood有庞大用户基础,xStocks有先发优势和生态位置。但Ondo确实找到了一条差异化的路径。

亚太区参与资格一览

对亚太投资者来说,Ondo Global Markets带来了机遇,也设置了门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规则差异巨大,我们可以用一张图快速了解全貌。

除了明确禁止和限制的地区,其他非美国地区理论上都可以参与。这意味着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的用户,只要通过基本的KYC(身份验证)即可。

但需要注意,目前Ondo Global Markets仅对机构投资者开放,个人投资者无论在哪个地区都还需等待。

正在发生的链上革命

如果在看看 Ondo Global Markets的合作伙伴名单,你会发现更大的野心。

在币股融合的版本大玩法下,它想做的更可能是一个 DeFi 的股票基础设施,显示出明显的技术栈:

  • 技术基础层:Chainlink提供价格预言机和储备证明;LayerZero 提供跨链能力,BitGo和Fireblocks提供机构级托管,让传统金融机构能放心参与。

  • DeFi协议整合:Morpho已确认将接受Ondo股票代币作为抵押品。这意味着你可以用特斯拉股票在DeFi中借贷。1inch和CoW Protocol的聚合交易功能让流动性能在各个平台间自由流动。

  • 用户入口铺开: Trust Wallet、Bitget Wallet、OKX Wallet等主流钱包的集成降低了使用门槛。Gate、MEXC等交易所的支持提供了中心化的备选通道。

回到开篇的问题,股票代币化的"稳定币时刻"真的来了吗?

从技术角度看,Ondo确实解决了核心难题。即时铸造带来深度流动性,零费用降低参与门槛,DeFi集成创造了新的可能。

从市场角度看,时机似乎也成熟了。RWA市场爆发式增长,机构开始接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但从现实角度看,革命才刚刚开始。机构先行、地域限制、监管不明,这些都是必须跨越的障碍。

Ondo Global Markets可能不是终极答案,但它代表了正确的方向:让金融市场真正全球化、民主化、可编程化。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年,但第一步已经迈出。

对投资者而言,现在或许还不是全面参与的时候,但绝对是密切关注的时刻。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奖池已开,25,000U+30天VIP等你拿!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