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igm 构思新型预测市场:无需对手盘也能下注?

CN
链捕手
關注
2 小時前

原文标题:Opportunity Markets

原文作者:Dave White、Matt Liston

原文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试想一下,你发现了一支注定会大红大紫的未签约乐队。比起贸然给唱片公司打电话,要是你能自己为他们 “下注” 会怎样?

本文介绍的 “机遇市场”,正是这样一种私人预测市场:发现机遇的人能从采取行动的人那里获得报酬。

唱片公司、研究实验室和风险投资机构都想比竞争对手先找到下一个风口。但最先发现机遇的人往往没有机构资源的门路。一直以来,这两类人都缺乏一种顺畅的方式建立联系并达成交易。

预测市场通过 “让参与者投入实际利益” 的方式,从分散的参与者那里提取有效信号。但要是有人想通过押注 “XYZ 会爆红” 赚 100 万美元,就得有其他人押 100 万美元赌它不会爆红。可没人愿意为成千上万自己从没听过的 “机遇” 押注反对。

这类市场天然的交易对手方本应是那些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主体:比如唱片公司、雇主、基金等。但如果他们在公开预测市场中提供流动性,其实是在为信息 “补贴”,竞争对手能轻易利用这些信息。

机遇市场通过 “仅向发起人公开市场价格” 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某唱片公司可能会为 “我们将在 2025 年签下艺人 XYZ” 这一标的提供 2.5 万美元流动性,这部分 “无差别资金” 只要星探们行动够早就能赢得。当唱片公司看到该标的价格上涨,就会将其视作需要深入调查这位艺人的早期信号。价格和持仓情况只会在 “机遇” 窗口期(比如两周)后公开。这就像一个去中心化的星探计划,世界上任何人都能投入实际利益参与其中。

实际挑战在于:交易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价格或持仓反馈,相当于 “盲目操作”,而且自我交易的风险也很明显。不过我们认为这里存在值得挖掘的价值,且其设计空间十分广阔。

核心思路

动因

试想有位乐迷发现了一位注定成名的未签约艺人。这位乐迷掌握着有价值的信息,却没有唱片公司的门路;而本可以签下这位艺人的唱片公司,压根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又比如有位研究者发现一篇冷门论文里藏着与自动驾驶相关的突破性成果,可他没有将其商业化的资源,而那些在研发上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公司却完全没注意到这篇论文。

这种模式在多个领域反复出现:店主比大品牌先发现趋势,本地供应商比投资者先发现有潜力的企业,粉丝比大众更早识别出运动天才。

在每种情况中,那些身处一线、拥有深厚情境性专业知识的人,掌握着对有资源采取行动的人而言极具价值的信息。但两者之间没有对接机制:有信息的人无法将他们的洞察力变现,有资源的人则错失机遇。

本文重点关注的是这类机遇:评估和行动都需要大量资源,且具有竞争性和时效性;因此,比其他有能力行动的人更早知道这类机遇,能带来显著优势。

现有机制

星探项目是应对上述情况的一种解决方案。它们给那些具备情境知识的特定人群提供了 “发现机遇的少量收益分成”。但这类计划受限于信任要求和评估成本:机构的规模无法超越其审核星探及推荐内容的能力。

预测市场是经证实能从广泛、分散的人群中聚合信息的方式。但存在激励问题:要是有人想通过押注某艺人会成功大赚一笔,就得有其他人承受相应损失。做市商没必要为一个从没听过的艺人押一大笔钱赌其失败。即便机构为了获取信息而补贴市场流动性,如今常见的预测市场也多将信息作为 “公共品” 提供 —— 竞争对手可以免费搭车利用这些信号,最终让优势消失。这正是机遇市场要解决的核心 “信息泄露” 问题。

机制设计

实例

用实例最容易解释这一概念。假设某唱片公司想借助机遇市场打造一个去中心化星探项目。

他们创建了一系列私人预测市场,标的为 “我们会在 2025 年签下艺人 X 吗?” 这里的 X 可以是任何艺人。任何人都能为未被列入的艺人创建新市场,并将其纳入这一系列。

这里的 “私人” 指:任何时候只有发起方(即该唱片公司)知道市场价格。下文会讨论这其中涉及的部分挑战。

唱片公司作为做市商,比如为每个市场提供最高 2.5 万美元的流动性。他们可以承诺提供这一额度的流动性,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证明(比如在可信执行环境(TEE)中运行自动做市商)。星探们只要行动早就能赢得的 “无差别资金”。随着星探们对某一机遇的信心增强,他们会买入更多份额,推动该市场价格上涨。当某一机遇的价格上涨时,发起方(唱片公司)会注意到并展开调查,进而可能签下该艺人。如果最终真的签约,份额就会兑现收益,而唱片公司相当于为去中心化星探支付了最高 2.5 万美元的激励。、

隐私保护

机遇市场要运转,就必须只有发起方能看到当前价格。要是交易者能立即看到自己的订单成交情况,就能通过交易反推市场价格。

但交易者最终需要知道自己的持仓情况。解决方案是设置 “机遇窗口期”(比如两周),窗口期后交易者才能知道自己的订单是否成交。这能让发起方有时间在信息公开前调查有潜力的机遇。

窗口期结束后有多种设计选择:公开所有价格和持仓情况;仅向个人交易者公开其个人持仓;对大额订单和小额订单实行不同规则等。更复杂的系统可能允许在持仓情况公开前 “平仓卖出” 或 “平仓买入” 限价单,甚至允许交易代理在不公开当前持仓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市场设计细节

流动性供给

市场既可以采用自动做市商模式,也可以采用订单簿模式。无论哪种,流动性都可能集中在特定区间内。比如发起方可能从 1% 的概率水平开始提供流动性(低于该水平的信息无实际价值),并在 30% 的概率水平停止提供(高于该水平的市场信号额外价值有限)。

无限制市场与 “前 N” 市场

对于大多数机遇类型(比如签约艺人),发起方在特定时间段内能够采取行动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是交易者愿意相信唱片公司会兑现支付,公司只需承诺为 “我们会在 2025 年签下艺人 X 吗?” 这类无限制数量的市场兑现支付,并确保所有市场的流动性总和不会超出 “即便签下过多艺人也能兑现” 的范围即可。若想采用更 “无需许可” 的方式,市场可通过 “前 N” 结构实现完全抵押。比如标的为 “XYZ 会是我们 2025 年签下的前 10 位艺人之一吗?” 的市场,每个市场需抵押 10 倍于最大流动性的资金,因为最终只有 10 个这类市场能兑现。

限制剥削行为

发起方既掌握市场状态的特殊信息,又了解自身的运作流程,这就带来了剥削风险。比如暗示他们会利用机遇 X,同时却在该市场中大量卖出。

从机制设计角度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需依赖信任和声誉效应。归根结底,只有当发起方长期表现出公平性时,市场参与者才会愿意参与其发起的市场。发起方可遵循以下准则:

  • 承诺绝不主动卖出自己发起的任何市场的份额;
  • 承诺将机遇市场交易的所有收益要么返还给参与的交易者,要么用作未来市场的额外流动性。

在可信执行环境(TEE)中运行机遇市场,并在市场结算后公开所有交易,也能提供一定的透明度并减轻风险。

点击了解 ChainCatcher 在招岗位

推荐阅读:

对话华尔街神算子 Tom Lee:公司财库模式优于传统 ETF,以太坊将迎比特币式爆发增长

对话 Oppenheimer 执行董事:Coinbase Q2 交易收入不及预期,哪些业务将成新增长点?

对话 TD Cowen 研究主管:深度拆解 Strategy Q2 财报,100 亿净收入背后有何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3万U奖池+60%加息券,送$14,000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