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狗|2025年10月29日 15:20
Allora 即将 TGE,主网同步上线 Base、Cosmos、BSC,盘前 FDV 已达 560M,融资总额 35M。
但我觉得估值和融资只是表象,真正让 Allora 能出圈的,应该是它第一次让 AI 参与经济分配 ——AI 不再只是“算法”,而是“有收入的个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它更新了什么?
1⃣PWYW 模型——让AI 有了价格
Allora 的核心机制叫 PWYW(Pay-What-You-Want)。
用户为每次推理自定价格,模型按价竞争,出价高 → 服务更优,出价低 → 只能拿基础预测。
这让 AI 从“被调用”变成“被雇佣”:每次推理都要消耗 ALLO,智能第一次被计价。
手续费直接分配给工作节点,而代币排放只是补贴。
Allora 的目标,是让 手续费 > 排放 ——只有这样,AI 生态才真正可持续。
2⃣三层质押,让AI 有了秩序:
Allora 把代币质押设计成一种“社会制度”:
🔹Workers:模型提供预测;
🔹Reputers:质押 ALLO 评分与验证;
🔹Delegators:把资金委托给可信节点。
预测准的拿奖励,预测错的被削减质押。短期 Prime 期提供 ~50% 年化刺激冷启动,长期则靠推理手续费维持收入。
这样AI 不再只是输出答案,而要为结果负责。
3⃣与同类项目的差异
🔹Allora (ALLO), 采用多模型协作 + PWYW模式 ,收入来源主要是手续费 + 通缩排放,当前 FDV~560M (pre) ,关键差异:模型“被使用”,真实经济闭环
🔹Bittensor (TAO) ,采用子网挖矿模式,收入来源主要是通胀奖励,当前 FDV~4.1B ,关键差异:“挖智能”,但缺乏真实消费;
🔹Fetch. ai (FET / ASI) ,采用AI 代理市场模式,收入来源主要是系统内交易费,当前 FDV ~630M,关键差异:聚合平台,通胀压力大
🔹Render (RNDR) ,采用GPU 渲染市场模式, 收入来源主要是渲染服务费, 当前 FDV~1.2B, 关键差异:硬件导向,不具推理属性;
Allora 更轻资产、无硬件负担、具可扩展性。若其手续费模型跑通,估值空间位于 FET 与 TAO 之间——600M–1B 属合理区间,向上取决于实际使用量。
4⃣代币价值:使用量决定价格
当前流通约 20%,首发市值 ~110M。若月推理量 1 亿次、平均 0.0015 ALLO/次、币价 0.4,年化收入约 7–10M,能支撑当前 FDV。
若推理量扩大十倍,则 Allora 将成为第一个“具现金流的 DeAI Token”。
5⃣拐点:从“挖智能”到“用智能”
Bittensor 证明智能能被挖,Fetch 证明智能能被调用,
而 Allora 正在证明——智能可以被治理、被激励、被计价。
真正的 Web3 AI,不是更大的模型,而是让智能有后果、有价格、有秩序。(加密狗)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