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nbafrank|2025年10月08日 12:58
SamAltman今天最新访谈亲自解读OpenAI的战略,今天Sam接受播客@benthompson的访谈https://x.com/stratechery/status/1975867515973824795?s=46&t=k6rimWsEbo2D2tXolYcM-A,看到有人整理了Sam最新的这篇访谈要点,非常值得一看:1、近期这么多动作背后的统一逻辑是什么?
1)核心目标 = 打造一个贯穿用户一生的“个人AI助理”。
2)实现路径 → ChatGPT作为核心入口 + 接入第三方App + API业务,让用户在任何地方都能用同一个AI,并保持体验的连续性(AI认识你、有你的历史数据)。
3(用大白话总结就是:OpenAI想成为AI时代的“Windows”。它既是用户交互的界面(消费者+企业),又是下游庞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客户”(驱动芯片、服务器等产业)。
2、为什么OpenAI要疯狂烧钱搞基建?
1)核心判断:AI研究进展极度乐观 → 必须现在就下“公司级”重注,提前准备好能承载未来的产品和商业需求的基础设施。
2)这不是一个可以慢慢来的事 = 这是一个“并行工程”。电力 + 数据中心 + 芯片 + 软件 + 消费者需求 + 商业模式,所有环节必须同时推进。
3)钱从哪来?长期靠OpenAI自己的收入。短期 → OpenAI会帮助合作伙伴解决融资问题,本质上是用自己的信用和确定性采购订单为上游背书。
3、把App直接塞进ChatGPT,这步棋意味着什么?
1)这是之前“插件(Plugins)”失败后,更进一步的尝试。逻辑是:用户在哪,应用就该在哪。
2)关键变化:OpenAI这次刻意选择了“赋能”而非“吸血”的模式。
3)没做的事:直接抓取Zillow数据,自己展示结果(这对Zillow是灾难)。
4)正在做的:让用户在ChatGPT里直接调用Zillow,并由Zillow接管UI。= 流量给你,品牌给你,用户关系也给你。
5)根本目的:建立一个生态,让新创业公司也能借此崛起,而不是成为一个“生态杀手”。这反映了Sam Altman作为投资人背景的思维方式。
4、Sora的成功有什么增量信息?
1)核心洞察:极大地降低了“高质量创意表达”的门槛 → 引爆了普通人被压抑的创作需求。
2)过去:创作工具难用,好作品是少数人的专利。
3)现在:Sora让“想法”到“好作品”的转化变得异常简单。
4)数据佐证:打破了互联网经典的“1%创作”法则。Sora早期活跃用户中,创作者比例高达30%左右。
5)商业模式的挑战:生成成本极高 → 纯广告模式撑不住(比如朋友间发梗图),“按次付费”可能是必然选择。
5、OpenAI如何看待用户和市场反馈?
1)核心矛盾:AI重度用户(Twitter上的专家)和普通大众(Normies)对产品的需求和用法完全不同。
2)一个关键教训:过去没有足够重视这个差异,导致产品改动(如GPT-5简化)时引发重度用户的不满。
3)未来方向:必须打造一款能同时满足这两类人群的产品,这很难,但必须做到。
4)反馈处理原则:数据更重要,但如果“坊间传闻”(anecdotes)和数据冲突,必须格外警惕,因为传闻往往是对的。
昨天我写openai为何疯狂囤积算力?核心原因是预期未来世界对算力需求井喷,然后要把OpenAI基于大模型作为起点,要把GPT打造成为未来AI的入口和整个AI应用的操作系统,实现从“对话助手”到“行动智能体”的根本性转变。
这一逻辑看起来啊是深度理解了Sam的战略构想的😎(qinbafrank)
分享至: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