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ypto攻城狮丨Lion|2025年09月27日 06:56
和一个做 AI 初创的朋友聊天,他说:“我们训练的模型一旦放到大厂平台上,数据归属、收益分配就完全不透明。最后不是被白嫖,就是贡献价值没法证明。”
这其实戳中了 Web2 AI 的核心痛点:
1.数据价值无法确权,
2.模型贡献难以追踪,
3.社区成员只能当“无偿供血者”。
而 @OpenledgerHQ 想解决的,正是 AI 贡献的归因和流动性问题。
过去一个月,它有几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1)归因证明(Proof of Attribution)开始走向主网验证
不仅是概念,而是已经在测试网络上有开发者接入,尝试把数据与模型调用的价值链条完整记录。对开发者来说,终于可以用链上账本来“记清楚谁做了什么”。
2)OpenCircle 基金开始披露支持项目
总额 25M 的生态基金已经进入实际投放阶段,首批项目聚焦在 模型市场与 AI Agent 工具。这意味着未来会有真正能跑的落地应用出现,而不仅仅是白皮书上的愿景。
3)钱包交互场景正在演进
和 Trust Wallet 的合作并非只是“AI 聊天界面”这么简单,而是要探索:能不能用自然语言直接触发链上操作,同时确保用户签名可验证。这一层如果跑通,等于把 Web3 从“按钮交互”提升到了“语义交互”。
为什么这重要?
因为 AI 资产化不是停留在“token化”的包装,而是要让数据、模型、Agent 真正能被组合、被调用、被计费。这背后需要的就是 归因机制 + 流动性市场 + 用户入口 三者的结合。
我会盯的三个指标:
归因验证是否能被第三方项目采纳(看 adoption 而不是单点 demo);
基金支持的应用是否能带来真实交易量;
钱包交互的灰度测试能否落地到日常使用。
一句话总结:
OpenLedger 正尝试把“AI 贡献的价值链”透明化、可计费化。如果真能跑通,数据和模型就不再是大厂的围墙资源,而会变成一种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分润的“流动性资产”。(Crypto攻城狮丨Lion)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