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币圈荒木|2025年07月23日 13:06
上个月我研究 Humanity 和 Theoriq 的时候,刷到一个冷门但有意思的项目 —— @codatta_io。
起初只是随手点进去,结果一看不得了:不仅合作了一堆大厂,还真做了几亿次地址标注,把“AI 数据训练”这事儿搞得像在构建一条链。
我立马反应过来:这玩意,可能就是“数据界的Render”。
1. Codatta 是什么?一句话理解:用去中心化方式做“高质量AI训练数据”的那批人
和大多数 AI 项目不同,@codatta_io 不搞模型,不卖幻想,它只做一件事:
用去中心化机制,把“专家知识”转化成可验证、可分润的数据资产。
核心做法是:
把标注任务拆解给“人类专家+AI代理”协作完成
每一次贡献都可上链确权
贡献者可获得版税分润,长期收益
解决的就是大模型目前最难搞的问题:高质量数据稀缺、权属不清、激励机制断裂。
2. 做得怎么样?不是概念,是实打实的落地
@Codatta_AI 已实现:
超过 5.6亿次地址标注任务
识别出 4600万个高风险地址
合作方包括 @coinbase、@cipherowl、加密防御者联盟(CDA)
支持 35条区块链
已签下 数百万美元合同,营收正向增长,接近盈亏平衡
背后团队包括 Pinterest、支付宝、豆瓣、阿里、Oracle 等背景的创始成员
一句话总结:这不是一个靠KOL喊单堆起来的AI故事,而是靠真实业务跑出来的公司。
3. 数据标注 + AI,是AI叙事中还没被卷起来的一块宝地
现在大家都在卷大模型、卷GPU,真正卷数据质量和结构化标注的,几乎没有。
但问题是——没有好数据,模型只能是纸老虎。
@Codatta_AI 的定位就是这个刚需:
为AI提供有标签、可信任、可确权的数据,建立数据层面的“资产经济学”。
它不是发任务给你水,而是让你贡献结构化知识 → AI学习 → 多次复用 → 收益返还。
模式成熟后,会形成“数据即资产、知识即版税”的闭环。
4. 当前正处于 Alpha 期:BN 分高潜,交互未大规模开放
目前参与路径主要两条:
BN Alpha 路线:
项目已上线 @KaitoAI 的 BN Alpha 榜,目前分数仍处低位。如果你熟 Humanity、ZKFair、Mecca 的早期玩法,那就知道这是什么信号。
交互任务路径:
项目仍在逐步开放阶段,预计后续可能开放知识标注、模型协作训练、治理DAO等任务,属于“前期发声/参与有回报”的类型。
5. 总结一句话
@Codatta_AI 是目前极少数真正将“AI+数据”从概念落到实操的Web3项目。
它具备三大特征:
模型不烧钱,数据有收益,商业路径清晰
贡献者参与方式成体系,回报机制闭环
当前处于早期,参与空间充足
对内容创作者、专业用户、AI方向 builder 来说,是个极有潜力的早期标的。
建议关注操作:
关注项目主推账号:@codatta_io
持续观察 @KaitoAI BN 分数榜单,低分上车是最佳窗口
准备参与未来的标注、数据供给任务
有内容能力者可以尝试申请“人类贡献者”身份,未来获得持续收益分润(币圈荒木)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