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匡
大匡|2025年07月10日 02:05
看了一下 @KaitoAI 的排行榜最近一周 , @anoma 的热度还是一如既往的高啊 , 据说马上要公布前100的奖励了 , 可惜我还是没卷上榜不过还是坚持输出。 Anoma:重新定义 Web3 的底层协议架构 @anoma 不是一个普通的区块链项目,它试图从底层逻辑重新构建 Web3 的交互与协调方式,解决当前公链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1. 用户只需表达意图,链上交互由系统自动协调 Anoma 最大的创新之一,是提出了“意图导向交互”(intent-centric interaction)。 用户不再需要手动设置交易路径、手续费、跨链细节等,而是通过表达“我想做什么”,由系统智能拆解成多个交易并自动完成。 类似 AI 的交互逻辑:你说“我想把 USDC 转成 ETH 给朋友”,系统处理所有背后流程。 2. 分形网络架构:不再拥堵的一体链 Anoma 采用“Fractal Instance”机制,每个子链都能独立运行、独立共识,但又可以互联互通。这类似“模块化区块链”,但更加灵活。 可以为不同地区、用途(如支付、游戏)部署定制化链,提升效率 子链之间可协调信息与资产,不必牺牲互操作性 这是对传统“单链承担一切”架构的突破。 3. 内建零知识隐私保护 Anoma 深度融合 zk 技术,在用户意图表达、交易执行等环节加入隐私层保护,防止行为被观察或被提取 MEV 利润。 这不仅保护用户数据,也为敏感用途(如身份、医疗、金融)打下隐私基础。 4. 成为 Web3 与 AI 的协调中枢 Anoma 的目标不止是交易网络,而是“通用协调层”(general coordination layer)。 它支持 AI 自动生成意图请求、自动匹配跨协议行为,实现人机共建的链上交互。 举例:AI 助手帮你自动管理投资组合、执行多链任务,而背后协调由 Anoma 处理。 总结:Anoma 是噱头,还是范式变革? Anoma 不追求跑得最快,而是在做一件“最底层、最长期”的事情:构建一个用户意图驱动 + 分布式协调 + 高隐私保护的 Web3 基础设施。 对用户来说,它降低了操作门槛,提升了安全和隐私 对开发者来说,它是可组合性极强的模块化平台 对整个行业来说,它可能是从“单链逻辑”向“多链互协调逻辑”的转折点 #Anoma #KaitoAI #yappers
+5
曾提及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