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xiong Pan
Zhixiong Pan|2025年05月20日 04:34
去中心化云服务应该算是整个 Crypto 世界中历史非常久远的大课题了。 从 Filecoin 在 2017 年用「把闲置硬盘搬上链」的创意掀起去中心化存储浪潮,到 2021 年 Akash 用链上竞拍模式把 GPU 成本打到传统云的一半,再到 Arweave 喊出「永存」的 Permaweb 愿景,去中心化基础设施(DePIN)一路高歌,却一直没能真正撼动 AWS 等中心化巨头的企业版图。 而最近关注到,又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是Impossible Cloud Network(ICN)@ICNChina ,发现他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其实是 SLA。当然,ICN 和知名历史项目的定位也有很大差异,下面这些都还是比较垂直的项目,比如: - Filecoin 或者 Arweave 这类更关注在存储上,然后逐步扩展出计算能力 - http://io.net 更专注在 GPU上 - DFINITY 在某些方面类似 ICN,侧重把服务器「搬到链上」 然而 ICN 并不仅止于此。它更像是让「区块链去监督服务器」——开发者依旧使用常规 Linux 服务器,只是把「谁来结算、谁来监督 SLA」交给链上合约。因此,ICN 相较其他去中心化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迁移现有企业工作负载最为简便。 > 对企业而言,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是决策关键,唯有量化潜在损失与额外 SLA 成本,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把他们的整个网络拆开来看,分成了这么几个部分: - Hardware Providers (HPs):贡献实体服务器(ScalerNodes)并抵押 ICNT 赚取租金和奖励。 - HyperNodes:独立验证节点,定时对 ScalerNode 进行加密挑战,出具性能/可用性报告,是「去中心化质检员」。 - Builders:在控制台预订 ScalerNode 容量,部署上层应用和服务 (Web2 & Web3)  。 - Satellite Network:保存离链挑战数据,保证验证记录可追溯且按期清理 。 这其中的 HyperNodes 就是能实现 SLA 的关键,也是和其他无法量化 SLA 的去中心化网络(或 DePIN)的最显著差异。ICN 把企业级 SLA 写进协议层——社区运行的 HyperNode 预言机会实时监测每台节点的 IOPS、延迟与可用性,未达标即扣押押金或下架,确保性能先行。 当然,ICN 并非万能钥匙:行业标准缺失、传统云运维体系的集成难度,以及「高性能节点是否会稀释去中心化」这些问题,仍是它必须证明的下一关。但如果它真能把「企业级体验+去中心化成本结构」跑通,这或许会是 DePIN 历史的一个拐点——从碎片化的单一功能,走向可与 AWS 正面掰手腕的全栈云。接下来,就看 ICN 能否在主网上线后维持 HyperNode 监测的真实性,并在多云治理、合规审计等企业红线前拿出同样硬核的回答。 如果 ICN 真的兑现其可验证 SLA 与一站式多云愿景,它将不仅补全 DePIN 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更有机会把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推上主流舞台。
+3
曾提及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