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链NOVA主网上线,接下来是牛还是熊?

一周前的4月15日,星云链主网完成升级,NOVA版本Nebulas正式上线,猎豹区块链也有幸受邀参加与此次NOVA版本的线下发布会。回想去年的4月伊始,星云链的第一个版本鹰星云正式上线,此后一个月,星云链的原生Token NAS迎来大涨,在18年5月4日迎来历史峰值。此后因为种种原因,行情曲线呈现出“L”走势,价格一路来到谷底。想必大家都非常关心,此次主网上线NOVA版本,会不会帮助NAS迎来又一波涨势。
在此篇分析中,RatingToken将会对Nebulas NOVA版做一个详实、客观的介绍和分析,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大家可自行判断。因为星云链还处于基础开发阶段,所以我们主要侧重于星云链的设计思路和治理制度。
星云指数


星云指数是星云链的主要卖点,也是整合星云链的核心,想要理解星云链,必须先了解星云指数。
简单来说,星云指数是通过星云链独创的Nebulas Rank(NR)算法,将所有的Dapp、智能合约、区块、甚至每个用户赋予一定的价值尺度。有了这个价值尺度,星云链就能很好的通过链上治理和星云的系统能力实现smart asset。对于最新发布的NOVA版本来说,星云指数是一个重要功能,会在投票场景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也是NAT的重要参考参数(会在后面详细介绍)。
NR算法的核心,综合了“流动性、用户资产传播性以及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几个维度,至于更深层次的内容,可以访问星云官网了解。

链上治理


除了星云指数众所周知,星云链还是一个“自治元网络”,所谓自治元网络,就是把区块链的治理最大程度的交给社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网络。此次NOVA版本的上线对于星云链来说,意义就在于具备了实现“自治元网络”的系统性工具。
在介绍Nebulas NOVA的链上自治机制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盘点一下主流链上治理模式。


比特币的规则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所有的POW公链,都遵循以下规律:开发团队是规则制定者;矿工是规则执行者;用户是规则监督者。三者如果能够通过治理机制达成一致,系统就能顺利更新,如果三者意见不一致,则可能导致硬分叉的产生。
后来,出现了著名的The DAO项目,虽然它的初衷是用来共同投资,并惨遭到黑客攻击,但它为后来的链上治理设计者提供了很好的理念。
在Tezos的公链治理中,就有很多The Dao的影子:Tezos会将要升级的代码提交到代码库中,但不启用;然后链上对代码更新进行投票,如果投票率超过80%则自动采纳更新,无需手动升级,主网的升级过程是完全在链上自动化的机制完成的。
Tezos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链上治理,但它的模式更像是人人平等的全民公投。这一机制从人类的历史来看,是有缺陷的,所以我们才产生了代议制民主。


说到区块链的代议制民主,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EOS,EOS的链上治理是先由用户投票选出21个超级节点,将很多高级权限赋予这21个节点。如果超过三分之二加一个节点同意,就可以获得最高权限(最高权限就是可以干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把你的帐号冻结之类的)。普遍认为EOS的模式可能会比较极端,导致权力过于中心化。
回到星云链,看完NOVA版的治理模式,直观感受是星云链像是一个集大成者,整体设计还是比较完善的:


(1)和Tezos一样,任何社区成员都能针对星云主网改进提交提案(DIP);提案会在收到提案后,将先在社区进行7个工作日的公式,供社区反馈意见;公示期结束提案定稿之后,社区会针对提案进行投票表决;当满足两个条件之后:a.总有效投票次数超过一定数量,b.赞成率超过51%;将会自动完成升级。
(2)治理过程中,星云链还会依据“元数据”产生更多“量化”的标准。比如在提案投票的过程中,参考星云链全网的“星云指数”和全网NAS的流通量来决定投票需要通过的比例,而不是简单的决定一个常数作为投票的比例。
(3)为了防止在投票的过程中防止作弊和共谋,星云链在5月会基于NRC20 发布链上投票的token NAT,NAT将作为星云生态治理场景中的投票介质使用,按周持续向星云主网的地址用户进行空投。NAT的总发行量和星云主网的全网星云指数相关,而每个地址空投比例会很大程度上参考地址的“星云指数”(NR)值和地址的投票行为。这就能够保证NAT最大程度的使用:如果星云生态发展繁荣,整体系统的NR值的提高,NAT将进行缓释增发,避免由于NAT过度稀缺而不使用它;相反,如果星云生态的“繁荣度”不够支撑市场对NAT的需求,在供给层面,NAT的供给会减少,不至于使得市场浮留大量的NAT没有使用场景。
“三会”


另外,星云链坚持区块链资产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地址”,也是星云社区治理的基本单位。并提出了星云链治理中“地址”三点基本权利主张:
1.拥有和操作星云链上资产的权利;
2.发起提案的权利;
3.参与提案投票的权利。
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星云链组建了“星云三会”(星云理事会、星云基金会、星云技术委员会)来辅助社区的自治,有点“三权分立”的味道。星云理事会主要监督星云治理流程的正当性以及星云社区公共资产的使用,并为星云生态发展提供规模优势;星云基金会则负责管理基金会的公共资产,聚集资源,运用资本,为星云生态发展提供效率优势;星云技术委员会则是负责星云项目制生产力组织及质量核查,为社区提供技术指引和支持。
星云“三会”的成员都是由社区投票产生,并向所有社区成员开放,每名成员不能同时在两个以上机构中担任职务。在制度设计上,“三会”的任何一会都不具有独立决策和使用星云公共资产的权力。
星云链称,未来将始终保证三个机构独立运行且互相制约,如有必要会引入新的原则。
共识算法


星云链的共识算法“proof of Devotion”(POD)算是比较独树一帜的,从字面上意思理解是社区成员在社区所做的贡献价值决定权利大小,单纯从建设和发展考虑,是一个向上的充满激励制度的算法,很好的杜绝资本家和矿霸垄断。具体细则会在6月左右,通过星云链的蓝皮书披露。
DAPP


星云链在DAPP的表现上一直是比较奇葩的表现,在去年5月份,通过开启第一期“星云激励计划”,在自己的底层公链上收获了6800+的DApp,以及2300+的社区开发者,目前已经到了10000+的Dapp,从Dapp数量来看,是整个行业的领头羊。但是话说回来,这比较是一场针对开发者的激励活动,至于用户端,星云链并没有太大的动作,所以在星云链的DAPP用户活跃数据非常惨淡。其实这是所有公链所要面对的问题,公链是一个平台,需要在开发者和用户之间找到很好推广的节奏,才能支持起整个生态的繁荣。
团队


至于星云链的团队阵容,还是比较豪华的,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过区块链创业的经历,几乎所有人都是技术出身,虽然核心架构师钟馥百在去年9月份左右离开了团队,但是我们认为目前的星云链更多的是工程实现问题,并且早在去年2月份就组建了自己的研究院,雇佣了不少计算机博士,所以我们认为其实问题并不大,整体来讲还是靠谱的。
总结


单独看星云链的技术架构以及设计理念,还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公链竞争中,最终只会留下2到3条公链,胜出的那条公链,不一定是技术更先进的,而是历史惯性、用户习惯、更新成本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星云链能否成为最终的幸存者,不仅需要快速实现自己的规划的路线,还需要看其他主流公链的会不会出现更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
此次发布的NOVA版本,核心卖点是在主链上实现了链上自治的工具,对用户一端能够起到一定的活跃作用。但这相对于星云链的庞大愿景来说,只是冰山一角,未来想要在激烈的公链竞争中突围,还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OKX:注册返20%
链接:https://www.okx.com/zh-hans/join/aicoin20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