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烽
Revolut是英国金融科技企业,2015年由Nikolay Storonsky和Vlad Yatsenko在伦敦创立,以数字银行服务为核心,业务涵盖加密货币交易、证券投资、跨境支付等领域。截至2025年全球用户量超过6500万,以3300亿人民币估值位列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10位。2024年推出独立理财应用Revolut Invest,管理规模达85亿欧元,同年7月获得英国限制性银行牌照。
这家金融科技「后浪」,如何能在短短数年间,从一款简单的货币兑换工具,蜕变为一个服务全球的金融超级应用?它颠覆了哪些传统规则?其商业模式的内核究竟是什么?
一、 生于「痛点」,长于时代
Revolut的诞生,源于其创始人尼古拉·斯托龙斯基(Nikolay Storonsky)一次真实的旅行痛点。作为频繁往返于欧美之间的金融交易员,他深受传统银行高昂跨境手续费和落后汇率的困扰。这一亲身经历让他意识到,全球化浪潮下,传统银行业在跨境金融服务上的僵化与迟钝,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
2015年,恰逢英国脱欧公投前夕,欧洲金融市场的变革暗流涌动。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政策的推行以及消费者对数字化服务接受度的空前提高,为金融科技革命提供了绝佳的土壤。Revolut应运而生,精准地切入了「跨境支付与货币兑换」这一高频、高痛点的场景,开启了它的破局之路。
二、 「金融超级应用」
Revolut的核心战略,是从一个「单点工具」进化为一个「金融生态系统」,即所谓的「金融超级应用」(Financial Super App)。其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层金字塔」结构:
基石层,免费的标准化银行服务。这是Revolut获取海量用户的入口。它提供免费的数字账户、英国账户与IBAN账户、借记卡(实体/虚拟)、即时支付通知、预算管理工具等。这些服务对标传统银行的免费活期账户,但体验更流畅、界面更友好,成功吸引了大量对传统银行不满的年轻用户。
增值层,分层订阅与核心金融产品。这是Revolut盈利的关键。在免费标准版(Standard)之上,它推出了Plus、Premium和Metal等多个付费订阅等级。付费用户能享受更高的免手续费外汇额度、旅行保险、机场休息室访问、专属客服等特权。特别是Metal计划,其金属卡本身已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同时,Revolut迅速拓展核心金融产品线。跨境汇款,以中间市场汇率进行多币种兑换和转账,这是其起家之本;股票交易,允许用户免佣金交易美股、欧股等;加密货币交易,提供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的买卖与托管服务,是其最具争议也最具吸引力的功能之一;商品交易,可以交易黄金、白银等贵金属。
生态层,无边界的平台化扩张。这是Revolut的野心所在。它不再满足于仅仅是「银行」,而是希望成为一个用户解决所有财务乃至生活需求的一站式平台。
商业账户为中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提供一站式的财务管理、发票、薪酬发放工具。
「先买后付」(BNPL)推出「Revolut Pay Later」,切入消费信贷市场。
旅行服务整合机票、酒店预订和旅行保险。
开放平台通过API,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在其生态内构建服务。
这种「免费引流 -> 分层变现 -> 生态扩张」的模式,使得Revolut的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被不断拉高,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增长飞轮。
三、 多元化盈利「组合拳」
与传统银行依赖存贷利差不同,Revolut的盈利模式极为多元,堪称「八爪鱼」式收入结构:
订阅费收入来自付费用户的周期性收入,稳定且可预测,是收入的压舱石。
交易手续费收入,包括卡交换费,即用户每刷一次卡,Revolut都能从商户方获得一小部分分成;外汇点差,在周末或超出免费额度时进行外汇交易,Revolut会收取少量费用或加入点差。
财富科技收入来自股票、加密货币和商品交易的佣金与点差。尤其在加密货币交易火爆时期,这部分收入贡献巨大。
高级服务收入,即「先买后付」利息。贷款利息收入虽然规模尚小,但已开始提供个人贷款;企业服务收入向企业用户收取的订阅费和高额交易处理费。
这种多元化的收入结构,让Revolut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如加密货币熊市)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四、 一体化、场景化生态
Revolut生态的核心是一个App。所有服务——从日常消费、储蓄、投资到旅行规划——都被无缝整合进一个简洁的界面中。
数据驱动个性化: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数据,Revolut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预算建议、储蓄目标和投资产品推荐。
场景无缝切换:用户可以在看到自己欧元账户余额不足时,直接使用英镑以实时汇率支付;可以在规划旅行预算时,直接购买机票和保险;可以在收到工资后,一键将部分资金投入股票或加密货币。这种流畅的体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粘性,构筑了强大的护城河。
五、 狂飙突进、纵深扩张
Revolut的发展史,是一部典型的「闪电式扩张」教科书:
第一阶段(2015-2017):单点突破。聚焦于免外汇费用的多币种账户和卡,迅速打开市场。
第二阶段(2018-2020):横向扩张。疯狂添加新功能,如股票交易、加密货币、保险、商业账户等,从「工具」升级为「平台」。
第三阶段(2021至今):纵深与全球化。市场扩张,凭借其「数字原生」的优势,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向欧洲、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等全球市场进军。其全球银行牌照的申请是其战略核心。
产品纵深,在英国已获得完整的银行牌照,开始大力推广储蓄账户和贷款服务,真正向传统银行的核心腹地发起冲击。
六、 凭什么颠覆?
Revolut能在巨头林立的金融市场杀出重围,依靠的是以下几大核心能力:
极致的用户体验(UX)。其App的设计以简洁、直观、实时著称,将复杂的金融操作简化为几次点击,完全碾压了传统银行的陈旧网银和App体验。
敏捷的技术架构。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其开发和迭代速度极快,能够以周甚至天为单位推出新功能、响应市场变化。
数据驱动的运营。深度利用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用于产品优化、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效率远超依赖经验的传统银行。
强大的品牌与营销。通过社交媒体、网红营销和用户推荐机制,在年轻群体中建立了「酷、创新、反传统」的强势品牌形象。
全球化的视野与布局。从诞生之初就瞄准全球市场,其多币种、多语言的基因使其在全球扩张中具备天然优势。
七、 前行路上「合规阴影」
高速扩张的背后,是Revolut始终挥之不去的合规阴影。这是其商业模式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全球监管的复杂性。在每个国家开展业务,都需要获得当地的支付、电子货币或银行牌照。其全球化的步伐时常被缓慢的审批流程拖慢。例如,其关键的英国银行牌照虽已获得,但在其他主要市场的申请仍在进行中。
反洗钱(AML)与金融犯罪风险。其快速的线上开户流程和加密货币等高风险业务,使其成为洗钱和金融犯罪的潜在通道。过去,Revolut曾因反洗钱控制薄弱而遭到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批评和调查。
加密货币的监管不确定性。全球各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仍在演变中,这给Revolut这块高利润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政策风险。
数据隐私与保护。作为一家数据密集型的科技公司,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遵守GDPR等严格的数据隐私法规,是其必须面对的长期课题。
合规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Revolut能否从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真正进化为一家受全球监管信任的「系统性银行」。
八、是银行还是「万物应用」?
Revolut的玩法,本质上是一场对传统金融价值链的「解构与重构」。它不再将银行视为一个场所或一套孤立的服务,而是视为一个嵌入用户数字生活的、可编程的、一体化的体验。
它的挑战显而易见,包括持续盈利的压力、日益复杂的合规要求、以及随着体量增大而不可避免的「大公司病」。但其展现的潜力与颠覆性毋庸置疑。
未来,Revolut的终极形态或许不再是「银行」二字所能定义。它正试图成为一个集支付、储蓄、投资、消费、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数字生态中枢。当一个人所有的财务活动都在一个应用内闭环时,传统银行的角色将被边缘化。Revolut的征途,不仅是成为一家更好的银行,更是要重新定义货币在数字时代的流动方式。这场游戏,才刚刚进入中局。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