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互联网开始走向“死亡”。
为什么偏偏是 2016 年?
这一年,发生了几个标志性事件。
▌Facebook 算法大改。平台开始优先推送“高互动内容”
▌内容农场和自动化账号激增
▌社交媒体被参与度指标绑架。点赞、评论成为 KPI,创作者被迫迎合算法
互联网并没有真正“死亡”,但它确实在变质。从一个自由思想的广场,变成了由算法、AI 和商业利益主导的竞技场。
快进到 2025 年。一切加速崩坏。
随着 ChatGPT 等大语言模型的爆发,AI 生成内容的质量实现了飞跃式提升。
创作门槛降至零,我们正目睹一个机器主导的生态:
AI 生成内容
AI 账号互动
AI 算法推荐
根据最新数据,自动化机器人流量已占据全球网络流量的 51% 。
在这一背景下,Humanity Protocol 创始人 Terence Kwok 的判断格外精准:“互联网的未来,只取决于一件事——知道谁是真的,谁是假的。”
这正是数字身份赛道爆发的底层逻辑。
或者说,真人证明是互联网的救赎。
@Humanityprot 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由人类主导的互联网。
通过区块链 + 掌纹验证,将数字身份控制权交还给个体。你能证明自己是真人、掌控数据、收获价值,且无需泄露隐私。
对比 Worldcoin 的侵入性虹膜扫描,掌纹验证更自然、更隐私友好。只需手机扫描掌纹,即生成唯一哈希,无需存储生物图像。
数字身份将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石。唯一的悬念是,谁能在“真人证明”竞赛中胜出?
这个赛道值得关注的几个:
Humanity Protocol 主网正式上线,估值已达 13 亿美元。
World Coin 具备先发优势,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隐私争议。
Self Protocol 等新兴项目在探索不同的技术路径。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