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究竟是“未来奇迹”还是“世纪泡沫”。最近这种讨论可谓是不绝于耳,尤其是昨天软银清仓了英伟达,更佳成为大家风口浪尖的讨论话题。
最近看到一个难得的 #AI 大佬圆桌讨论,英伟达CEO黄仁勋,前Meta首席AI科学家和图灵奖得主杨立昆,AI教母李飞飞,AI教父杰弗里·辛顿,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吉奥,英伟达首席科学家比尔·戴利,6位世界顶尖的 #AI 大佬们首次同台对话,精彩程度堪比神仙打架。
当主持人问到,“AI泡沫是否存在时”,这群最懂 #AI 的人,竟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第一阵营是以黄仁勋为代表的非泡沫派。黄仁勋举了个例子,在互联网泡沫时期,铺设的大部分光纤,都是没被点亮的“暗光纤”,这意味着,行业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但是现在,几乎每一块能找到的GPU,都在全负荷运行,这说明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同时他还认为,#AI 是一个需要工厂,来生产智能的新兴产业,而我们才刚处于这场智能大建设的开端。
英伟达首席科学家比尔戴利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我们才刚刚开始触及应用的表面,估计目前只达到了最终需求的1%,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和前面黄仁勋完全看好 #AI 不同,前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给出了一个很微妙的答案,#AI 短期有泡沫,但长期来看,却不是。
为什么说长期来看并没有泡沫呢,他认为基于当前的大语言模型技术,还有大量的应用有待开发,这些应用足以证明目前在软件和基础设施上的所有投资是合理的。从这个角度看AI投资不是泡沫。
至于说为什么短期有泡沫,是因为他个人不相信,以当前大语言模型范式,AI能够演化到达到人类智能水平的说法,要不然怎么会到现在我们都还没造出一个跟猫一样聪明的机器人。AI的进步不能光靠基础设施投资和数据的堆量,而是需要取得一些根本性的突破。
李飞飞也给出她自己的独到看法,#AI 作为一个领域还非常年轻,物理学都已经发展了400多年,而AI还不满70年,有太多新领域等待开拓。但从市场角度来说,总会有其自身的动态和调整,这里其实在暗示AI会有短期波动。
同样的约书亚·本吉奥认为,过去的技术验证非常成功,长远看好AI发展,但是短期的期望落空会带来金融风险。所以短期还是需要留心。
黄仁勋在建设基础设施,杨立昆则呼吁寻找新路径。你觉得谁的观点,更接近 #AI 的未来,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