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Web3远程工作,在国内有被抓的风险吗?(中)

CN
3 小時前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作者:福淇,小颖,香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咨询我们的求职者,一般有几个常见误区。


有人认为短期兼职可以免责:


“反正只干3个月的兼职,应该不会被抓,我又不是主要人员,况且1个月有1万多,老板给的实在太多了”;


也有人认为不是老板就没事,觉得自己不是主要负责人,不会承担刑事责任,


“反正我只是搞技术的,警方只抓大老板,和我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项目中,老板、技术部门人员、宣传部门人员大家的分工不同,在法律上的评价会有什么不同吗?同样是技术岗都被判刑,为什么出事后,会出现判决不同的情况?


本文以“不同岗位的风险”与“同一岗位不同职级的风险”为主线,拆解其中不同角色的刑事风险边界,为想要选择从事Web3的新人和已经从业的人员提供更精准的“风险自测指南”。


根据上篇归纳的四类高风险项目特征,以下岗位因直接参与高风险项目的核心环节,通常被认定为主犯或参与关键环节的从犯。


决策层岗位(发起人/实际控制人/CEO):主导项目模式设计(如传销的层级分佣规则、赌博平台的赔率算法)、控制资金流向(如非法集资的募资环节设计、资金池管理)、决定违法所得的分配。


核心技术岗位(技术负责人/架构师/核心开发者):开发实现犯罪功能的程序(如赌博平台的“随机数生成器”、传销平台的“智能合约分佣系统”)、维护违法资金流转的技术通道(如为诈骗平台搭建匿名交易接口)。此时,若技术开发与上篇所述的高风险特征直接绑定(如为赌博平台开发核心模块),则可能被直接认定为共犯。即使未直接参与决策,但若明知项目违法仍提供“定制化技术方案”(如为诈骗平台开发“后台操控币价”的功能),仍可能被法院视情节认定为共犯。


资金结算岗位(财务负责人/支付通道对接人):处理虚拟货币与法币的兑换(如为赌博平台提供USDT充值提现通道)、拆分转移违法所得。此时,会根据该岗位人员的行为与核心涉罪环节的依附性认定,亦有被认定为共犯的可能,如涉及洗钱罪还会并罚。


以下岗位虽不完整参与核心犯罪环节,但可能因“帮助行为”或与高危项目关联度高被追责,需结合主观明知度和获利情况综合判断:


市场/运营岗位(推广员/社群管理员):通过社交媒体宣传高风险项目(如夸大“保本收益”吸引投资)、发展下线。若明知项目具有传销/非法集资等涉罪特征仍积极推广,可能构成共犯。


客服岗位:向用户隐瞒项目违法性(如谎称“平台有金融牌照”)、协助用户规避监管(如指导“用境外IP访问赌博网站”)。若为违法项目“打掩护”,可能被认定为从犯。


人力资源岗位(HR):通过公开渠道招聘特定技术人员或项目办公人员。若明知项目涉及犯罪,并负责对外招聘特定人员及管理的,可能被认定为从犯。


岗位满足以下三点,可降低涉刑风险。


工作内容较边缘,影响较小:与高危项目关联性较弱,属于普通受雇人员。如仅按客户要求开发通用功能(如企业官网前端),未接触项目核心业务逻辑;且未侵犯正常的社会秩序或扩大不良影响,如未参与持续运营或管理。


不知且不应知:对违法本质不知且无证据证明应知,不存在主观故意。如普通程序员按上级指令编写代码,未参与需求设计,且报酬与市场价格一致。


没有起实质作用:未起到实质性帮助。如临时为项目翻译文档、设计Logo,并未参与后续的运营或者管理。


更进一步,即使同一岗位,因为存在职级高低,工作内容、薪资也是不一样的。以技术岗位为例,技术部门总监、技术中层管理和普通技术人员显然对整个项目的参与程度不同,所以对应的刑事风险也天差地别。


职级对量刑也有着重要影响,实践中司法机关在量刑时均会依照梯度量刑的原则,不同职级的团队成员在量刑上会形成一定的梯度差异。职级越高,在量刑时会被视为“主观恶性更大”。


而普通技术人员在他人指挥和安排下,执行最基础的工作,处于量刑梯度的最底层,因此量刑相对较轻,甚至对于情节特别轻微的情况,可能不会作为犯罪处理。


结合上述分析,Web3从业者应当从“是不是老板”或“我只写代码”单一的二元判断,转向“项目模式是否触及红线× 岗位是否触及核心 × 职级高低 × 是否提供实质性技术支持 × 证据留痕”的综合评估,看清收益的同时,也要看清与之匹配的风险曲线;看清岗位的同时,更要看清它在全链条中的“位置”和作用。


具体而言,Web3从业者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自测风险:


第一步:结合上篇的项目风险筛查,查询项目资质、确认项目性质,如符合违法特征,建议直接排除;


第二步:结合本篇的岗位职级分析,定位岗位风险,如涉及高风险区,建议慎重;


第三步:做好风险隔离,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止损。


如果经过上述分析,您还是无法作出准确判断,建议可以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曼昆律师具备深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务经验,能够结合Web3行业特点,从法律合规、刑事风险等角度,对项目或公司进行全面评估,提供客观、准确的法律建议,帮助从业者规避潜在法律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Web3行业的“高薪诱惑”背后,隐藏着“一步踏错则身陷囹圄”的法律风险,每个从业者都需保持清醒认知、脚踏实地规避风险。


相关推荐:Web3远程工作在国内有被抓的风险吗?(上)


原文: 《 从事Web3远程工作,在国内有被抓的风险吗?(中)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